成都西区医院 ICU 四川成都 610000
ICU(如图1)是医院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场所,患者需要进行持续性监测,并予以脏器功能支持。在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落实中,很多患者常常会出现身体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并伴随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即使是意识不清的患者也会因为机体内某些病理性改变而出现躁动,导致机体应激反应显著增加,诱发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循环、呼吸功能不稳定,增加机体氧耗,加重身体重要器官负担。上述变化对机体代偿能力低下或已处于器官功能衰竭状态重症患者可能会造成进一步损害,严重者甚至影响预后效果。此外,剧烈躁动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意外事件发生,如气管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等,导致患者意外死亡。相反,使ICU患者处于良好的镇静状态,不仅有利于其他ICU复杂操作和治疗的顺利实施,而且能有效解除患者高应激状态对病情的干扰,有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因此,对ICU患者给予合理的镇静镇痛,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基于此,对于ICU患者,应有效实施镇静镇痛安全护理,加快患者机体的恢复。
图1 ICU
一、镇静镇痛及优缺点
ICU患者通常由于机械通气、创伤等带来的痛苦,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部分患者不愿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放弃治疗,导致治疗与护理工作难以有序推进,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为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使患者感受到舒适,镇静镇痛治疗已成为ICU患者治疗工作开展的重点。对患者实施镇静治疗,可以让患者提高对多种刺激以及侵入性操作的耐受性,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若是发生治疗不当的情况,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的出现。
ICU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采取侵入性操作。利用镇静镇痛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程度,减少给交感神经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可以患者减少或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的情绪等,预防患者出现无意识的抵抗行为,降低对于治疗所产生的干扰,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安全。针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可以让患者保持休眠状态,使患者机体代谢减弱,减少耗氧量,也能够降低给身体器官造成的负担,为患者自身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条件。当前,通常对ICU患者采取深度镇静,镇静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患者的生理性应激反应变少,产生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容易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患者也因此面临较大风险。
二、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安全护理
识别不安因素。由于患者所处环境声音嘈杂,医护人员忙碌走动的声音、各种医疗器械发生的声音等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睡眠,严重时还会引起一些精神症状。在患者出现睡眠周期紊乱、幻觉等情况时便容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对此,护理人员应能够做到有效且及时地识别环境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若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应进行科学评估,并向医生汇报,遵照医嘱对患者使用相关镇静药物。
明确标准评估。对于ICU患者而言,接触最多且最为密切的便是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也具有照护患者的责任。在开展对患者的镇静治疗中,护理人员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多数镇静药物均通过镇静泵实现持续泵入,对于患者镇静程度的有效评估由护理人员完成。所以,应针对患者实施标准化评估,及时将患者具体情况向医生进行汇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运用镇静镇痛药物及其何时停止用药。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相应评分明确药物的给药形式和剂量。护理人员应每8小时开展一次对患者的镇静评估。另外,可以采用光线控制、噪声控制等方式改变环境,保持ICU的昼夜节律。
确保用药安全。患者镇静治疗中,一般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采用静脉泵注射的给药方式。为了能够尽快达到镇静的目标,首先需要予以负荷剂量,然后以维持量持续性进行静脉输入,以维持镇静效果。长时间应用咪达唑仑时,会出现药物蓄积的情况,导致镇静效果的延长。基于此,在患者镇静治疗中,应做好镇静水平的评估工作,以免镇静延长情况发生。针对丙泊酚药物的使用,不同患者个体,用药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予以负荷剂量,通常会造成患者的呼吸暂停,若是注射速度过快还会引起低血压。所以,应采用缓慢静脉推注的方式,在开始使用时,需要对药物的剂量调节加以控制,不宜过大、过频。丙泊酚是乳化脂肪,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在配置与输注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单次药物的输注时间应保证在12h以内,且应于12h进行一次注射器和延长管的更换。
每日唤醒计划。临床工作开展中,在早间开始查房前,医生通常会让护理人员暂停镇静剂的泵入,对于医生所开具的“每日唤醒”医嘱,部分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躁动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考虑,通常会在并未实现唤醒的情况下,便予以重新镇静治疗。对于该类安全隐患问题,可以采用调整唤醒时间的方式,比如,由原本的交接班时推延至交接班以后,并做好护理人员的配置工作。若是情况需要,可以请主管医生予以协助进行患者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护理人员心中的顾虑,加强每日唤醒的执行效果。
加强心理护理。ICU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并且身体常常处在应激的状态下,加之患者长时间没有与外界接触,对于自身病情比较担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对此,在患者清醒的状况下,护理人员应主动同患者交流,给予患者安慰,加强针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所使用的镇痛剂和镇静剂都很安全,药物的使用不会给手术切口的愈合造成影响,如此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加强治疗效果。
提高依从性。患者因为疼痛、躁动、睡眠障碍等,通常会产生各级神经中枢功能不平衡恢复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与耐受性,出现意外拔管等表现,难以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对于患者的抢救、治疗产生负面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需适当的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强耐药性,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注重生活护理。在镇静状态中,患者基本不具有自理能力,感知能力也会下降。因此,需要有效落实相关护理工作。在患者镇静时,因长时间保持被动体位,需要帮助患者翻身与按摩,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确保其可以被动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以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问题。另外,应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在巡视中观察约束位置的血液循环状况,适当调整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同时,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约束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安全是人们的根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安全护理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任一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多种应激反应,很难有效配合。因此,为患者采取镇静镇痛治疗成为常用方法。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护理人员应有效落实安全护理,遵照计划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多项指标情况,并及时调节镇静水平,以免发生不良反应,真正意义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促使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