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农村商业银行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普惠金融有了很大进展,全国各地多家地方银行在政策指导下开始发展普惠金融,但存在很多经营困难和风险挑战。本文首先分析普惠金融下地方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其次探讨改善普惠金融下地方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建议或措施,为地方银行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科学依据。
关键词:普惠金融;地方银行;风险防范
引言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催化剂,它以先进的数据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和形式,大大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促进银行资源整合,从而提升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以低成本的扩张手段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挤占商业银行各类业务市场,使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也模糊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界限,使得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更强。
1普惠金融下地方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1.1群众对普惠金融概念理解有偏颇,影响金融业务活动的开展
一旦提到普惠金融,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的是一种扶贫政策,认为普惠金融就是要不惜一切成本对贫困人群予以补贴,与免费服务、财政补贴等相关概念混淆。普惠金融其本质是实实在在的商业金融,须基于商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情况下经营,与传统金融一样从属于市场,会有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同样也会有风险伴随。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过分强调普惠金融的社会性,忽略市场运作原则,可能会引起社会群众过度信贷,造成社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的不良现象。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法外之地,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了社会上很多人对普惠金融认知盲区,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对一些弱势群体进行金钱诈骗,让群众对普惠金融产生就是变相的金融诈骗的错误认知,进而导致一些确有金融需求的弱势群体持有怀疑态度。需求方对供给方抱有怀疑是市场环境中一个重要风险,不仅耽误人民群众的业务办理。
1.2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通常有扶贫、专项贷款等任务,此部分业务的客户违约风险较高,银行需要付出较多的管理成本。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商业银行可以将贷款更多的分配给高信用客户,从而降低银行贷款的集中度,使得贷款的质量提高,不良贷款率下降;另一方面凭借较高的存款利率与较低的贷款利率进一步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客户,使得贷款规模下降,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降低,最终盈利减少。银行只能降低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下降使得企业贷款违约率、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数字普惠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够全面迅速地获得借款人在互联网中的行为数据,从而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提供了准确的原始数据。商业银行能够运用机器学习有效评估信贷等风险,提高风控与贷款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级管理,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2改善普惠金融下地方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建议或措施
2.1政府加强金融知识教育,积极宣传普惠金融的正确内涵
社会个体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方面的消费是典型的理性选择行为,普惠金融的主要瞄准群体是弱势群体,他们可能接受这方面金融知识的途径更加少,因此政府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强专业知识教育,遵从普惠金融体系服务宗旨,立足中国当前国情,积极宣传普惠金融的正确内涵,向居民培育积极向上的金融健康意识。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制作普惠金融宣传册、公益广告、科普期刊以及实行下乡流动宣传车等措施,同时可以运营普惠金融方面知识的官方公众号,制作短小却高质量的短视频,邀请普惠金融方面的专家或工作者向大家通俗易懂的介绍服务详情和流程,利用媒体和目前各大热门短视频平台宣传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宣教基地的工作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部门建设金融消费者宣教基地,方便社会民众就近获取金融方面教育资源。切实将普惠金融方面的知识送到社会各阶层的手中,力求纠正普惠金融就是变相的“金融诈骗”这一错误观念。
2.2将监管重点放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上
依靠数字普惠金融的大面积推广来抑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效果欠佳。此外,需建立实时监测制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初期以及信贷风险较低时,便应积极采取措施管控风险,以取得最佳效果。地方债规模的管控一直备受重视,鉴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调节作用,可以分地区治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重点监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的地区,该地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发生可能性较高,数字普惠金融发挥的成效也会更显著。
2.3政府对实施普惠金融的地方银行给予政策倾斜等补偿机制
政府应牵头根据领域的薄弱以及特殊群体金融需求的变化趋势,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减免相应的税收并给予相关财政补贴,以政府名义成立普惠金融特别补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调动普惠金融下地方银行的经营发展积极性;灵活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并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等贷款服务以及考核和核销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与落实“三农”等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的监管,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机制;对求职于实施普惠金融的地方银行的优秀工作者实施政策奖励,鼓励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市场监督机制、内部资源倾斜、差异化绩效考核和奖惩休假机制,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当下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监管机构有必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第四,考虑到银行金融科技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未来应加大金融监管和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鹤.普惠金融背景下信贷风险防控分析[J].现代商业,2021(16):126-128.
[2]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及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金融,2017(01):20-22.
[3]殷坤.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J].中国外资,2021(1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