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贵州 铜仁554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敷贴的效果。方法:选60例脑卒中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穴位敷贴。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满意率等均优(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干预,可恢复运动、神经功能,增强肌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穴位敷贴;护理;运动功能
脑卒中指的是大脑突然出血引起的神经缺损与功能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言语障碍等[1]。近几年治疗脑卒中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只局限于手术疗法,且死亡率、致残率无减少,所以对患者实行高效、安全的治疗极为重要。但在治疗期间,仍需配合护理干预,进一步保障疗效,改善预后结果[2]。对此,本文选择穴位敷贴措施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20年1月-2022年4月,取脑疾病科、内二科、康复学科中的60例脑卒中患者,奇偶数分2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为16例、14例,年龄58~77岁,平均(62.56±3.74)岁;观察组男、女为18例、12例,年龄56~75岁,平均(62.23±3.72)岁;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医学知识,细化脑卒中治疗、护理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及目的等,针对负性情绪患者,可予以心理疏导,发放健康手册,让患者在空余时间对脑卒中有更全面了解,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另外,还可按照患者机体状态,制定运动训练方案,提高耐受力和免疫力。如肩关节外展、屈曲,肘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伸展,膝关节伸展,上肢自主被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
观察组行穴位敷贴,内容:在患者发病后48h内,联系脑疾病科、内二科、康复医学科医师会诊,会诊后护理人员则在医生指导下,实行常规穴位贴敷操作;一般选择内关、血海、曲池、三阴交、天突、大椎、肩髃、阴陵泉穴位,从而预防认知障碍、吞咽障碍、肩手综合征,减少肌张力增高现象。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多处于平稳期或后遗症期,多使用梁丘、三阴交、曲池、外关、大椎、丰隆、足三里、肩髃穴位,从而提高肌力,减少疼痛感,必要情况下添加天枢穴位,加速患者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将10g桃仁、20g地龙、10g冰片、35g吴茱萸、20g赤芍、10g红花、50g黄芪、10g当归、30g灯盏花、20g川芎等中药,研磨为粉末状,用蜂蜜与注射水调和,取以上所选穴位,对各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然后把重要贴敷在各穴位上;一般每次选取8-10处穴位,每日1次敷贴,持续一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评定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总分100分)、神经功能(NIHSS量表)、肌力(Lovett 6级分级法)恢复情况[3]。
(2)对比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肌力
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肌力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优(P<0.05)。见表1。
表1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肌力评分(±s,分)
分组 | 例数 | 神经功能 | 运动功能 | 肌力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30 | 12.54±1.28 | 9.57±1.08 | 41.36±2.16 | 64.39±3.54 | 1.52±0.45 | 2.75±0.62 |
观察组 | 30 | 12.21±1.26 | 3.04±0.82 | 41.68±2.19 | 97.65±4.21 | 1.55±0.47 | 4.16±0.59 |
t | 1.006 | 26.376 | 0.570 | 33.119 | 0.253 | 9.024 | |
p | 0.318 | 0.000 | 0.571 | 0.000 | 0.802 | 0.000 |
2.2护理满意度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n(%)]
分组 | 例数 | 很满意 | 中立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对照组 | 30 | 12(40.00) | 7(24.00) | 11(37.00) | 19(64.0) |
观察组 | 30 | 24(80.00) | 5(17.0) | 1(4.00) | 29(97.00) |
10.417 | |||||
P | 0.001 |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类疾病,具有较高死亡、发病、致残率,会导致患者肢体、语言、意识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水平。中医学认为,脑卒中患者是因劳欲过度、饮食不当、内伤机损、情志失调等引发,发病后患者肢体功能存在明显障碍,若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4]。因此有效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
常规护理为基础服务,是通过饮食、心理等方面改变患者状态,稳定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操作;但对病情改善不太理想,且患者满意度低,预后效果不佳。穴位敷贴中所使用的中药红花可止痛散瘀、通经活络,灯盏花可散寒、止痛、舒筋活血,赤芍可止痛祛瘀、凉血清热,黄芪可养血、补气固表,冰片可镇痛镇静,桃仁可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地龙可解热镇静等。诸药合用,可加速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针对穴位敷贴,经过皮肤渗透药物,改善肌力,调节肢体功能,促使机体康复。
本结果说明,观察组满意率、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肌力均优(P<0.05)。由此得出,穴位敷贴以经络学为基础,通过贴敷药物达到生物效应,能促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调节血液循环状态,达到消炎、镇痛等效果,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贴敷干预,可提高运动、神经功能,增强肌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碧贞, 刘庆, 廖贤静. 穴位贴敷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6(16):163-165.
[2]王萍萍, 管日军. 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脑卒中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J]. 辽宁医学杂志, 2021,35(1):26-29.
[3]刘海艳, 蔡婉青. 康复护理及中医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2,37(13):2430-2432.
[4]焦晓燕. 穴位贴敷联合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20(13):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