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苏昆”管窥鄂伦族民俗与历史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从“摩苏昆”管窥鄂伦族民俗与历史价值

王蕾

黑河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摩苏昆”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在现代/后现代的语境转换中,“摩苏昆”真实的传承方式作深层观察,以拓宽我们的艺术研究视野,重绘新的文化地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摩苏昆;鄂伦春;民俗文化

民间口头文学是一种非文本、靠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从远古时代起,口头文学就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他民俗仪式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类积累各种知识的宝库,以及进行教育和娱乐的重要载体。“摩苏昆”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鄂伦春族历经千年提炼出来的说唱艺术,它塑造得精彩传神反映出鄂伦春族民间艺术特点和音乐表演技术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这个艺术的发现说明民间说唱艺术已经十分流行为我国传统音乐探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鄂伦春族民间说唱表演形式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类有文字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段。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了娱人和娱神,人们创立了诗、乐、舞相融合的艺术样式,用声音和形体来传达他们的情绪和祈愿。口头说唱艺术在大众中创造流传,不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所有,也常常为厌倦了案牍的知识精英们所喜爱,在闲暇或节日里,聆听朴素而生动的故事,倾听富有韵律的民歌,无疑是一种惬意而快乐之事。

摩苏昆说唱是一种非文本、靠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从远古时代起,口头说唱艺术就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他民俗仪式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类积累各种知识的宝库,以及进行教育和娱乐的重要载体。口头说唱艺术往往是一民族文艺的源头。相对于文字符号静态凝固的文本文学,口头说唱艺术因其创作主体、接受主体的多样性、随意性及发生情境的差异性,其外在形态、内在意蕴的生成,也随之呈现出波动不居的特点。作为接受主体的听众,在口头说唱艺术每一次口耳相传的活动中,都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呼应和再创造,对传播的信息进行个性化地选择和吸收。另外,此刻的接受主体在另一情境下,往往又成为作品的传播主体。所以,口头说唱艺术无论其纵向传承,还是横向传播,作为听众的接受主体,都是文学整体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现代语境面临现代———后现代、殖民———后殖民、结构———解构等一系列转换之际,考察摩苏昆说唱接受主体在传承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无疑具有发生学和“追根溯源”的意义。

二、“摩苏昆”生活化的形态艺术表现

   摩苏昆说唱的传播或传承,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展演”,在情境化的展演过程中,接受主体是整个活动的重要部分。口头说唱艺术正是依据与人们声音关联的口耳,依据性情各异个体的参与,它才传播开来并传承下去。有了接受主体更为直接的感同身受,口头说唱艺术的多功能价值才得以全面立体地实现。即便是今天,人们仍可以发现,世界上一些民族和地区,其历史、宗教、法律知识的保存,主要归功于口头活态文学的流传。因此,人类文化资源无论积累到何等丰富的程度,知识谱系有了怎样繁复的划分,在某些地区和民族,活态文学都不会被削弱,相反,它会因为全社会成员的共享,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鉴于接受主体的积极介入和参与,口头说唱艺术具备了比作家文学更灵活的转换生成机制。具体表现在:不同语境下,传播主体能依据对不同听众喜好的了解,对作品的外在形态、内在意蕴、叙述格调作出选择和调整,从而让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更加“吻合”。当人们对人类口头说唱艺术接受活动稍做考古式的观察之后就能发现,接受主体的接受动机是如此的多样。听众对作品的倾听,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次伦理教化的展开,是一条学习认知的途径,还是一次审美体验的契机。传播传递者只有深入地把握不同情境下接受主体的接受动机,方可使接受客体和主体的契合更为紧密。

三、“摩苏昆”对研究鄂伦春族民俗的历史价值

    长期以来,口头说唱艺术接受主体往往是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为劳碌的群体。受接受主体知识水平和生存背景的影响,口头说唱艺术也表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素材常取自于人民生活中所熟悉的人事物,主题常是“因祸得福”、“善恶有报”、“弱小者智斗强暴者”等文学“母题”,宣传“侠义”、“勤劳”、“与人为善”等秉性,情节生动有趣富有“噱头”,语言朴素爽朗,不乏富有韵律者,且合于乐曲而歌唱,主题表现往往卒章而显志,曲终而人散等。这多种要素整合而成的美学风格,便于听众跨越文字想像解码阶段,而直接进入领悟和记忆。同时,这种美学特征,也是其接受主体的核心作用在作品中的折射。

此外,摩苏昆说唱的传播者从“他者”的吸收到改编,到表述的全过程,都是以接受者(听众)为核心的。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从英雄史诗里滤出普通性情,学习他者。博采众长,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出适于听众接受的作品。其应用的最为有效的策略是“追求共同的记忆”。那便是在作品中融进“集体无意识”成分,表达他与听众所在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关于族源的记忆、英雄的记忆、迁徙的记忆、创业的记忆、革命的记忆。歌手、故事家个性化的演唱与讲述的是公共性的想象和图景。互指的“他们”成了互指的“我们”,“身份”在演唱与讲述中不知不觉得到认同。

四、结语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口传的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任何知识能够得以代代相传,惟一的途径是口传。有韵律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的传播复杂丰富思想观念的媒介。所以,早在文字不知为何物时,就已出现了演唱技巧出众的传诵者就是在现今这个图象充斥、信息横流、大众传媒异常发达的时代,摩苏昆说唱在人们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

[2] 孙伯君.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学意义[J].民族语文,2020(02)

[3] 朝戈金.口头诗学[J].民间文化论坛,2018(06)

[4] 朝戈金.“回到声音”的口头诗学:以口传史诗的文本研究为起点[J].西北民族研究, 2014(02)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办;课题名称:传统说唱艺术视域下鄂伦春族社会及文化演进研究;课题编号:2021D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