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技师学院 211400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全面来临之际,计算机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捷。作为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需要将其重点放置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让学生可以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计算机领域不断进步的支撑,扩大学生的成长空间,促使其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基于此,文章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展开研究,并提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引言:自党的第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眼全球,立足于实际国情,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策略,由此,“互联网+”模式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全新发展形态。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生机。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创新型计算机人才来为其提供保障。因此需要基于教育这一源头着手,了解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对于改善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水平,推动“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培养融合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优势
(一)国家提出了促进创新发展战略
自我国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战略规划之后,各行各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发展程度日渐加深,激起了行业发展的全新创造力。各种新兴产业、服务模式、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从本质上来说,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竞争和技术竞争,由此社会也会针对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阵地,需要加强对创新要素的整合,形成在教育工作上的优势互补,创造出全新的教育优势,改善人才核心竞争力,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红利的同时,抓住新世纪“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二)全球化时代开辟新舞台
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要素日益增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近些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日渐放慢,传统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数字经济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和发展动力的新兴经济层出不穷,其中以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为代表,开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我国想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实现弯道超车,与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密不可分。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可以借助新兴技术,将互联网世界变为现实,并将其运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家发展过程中,成为经济进步的强力引擎,带领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也为培养创新精神型人才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格局。
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重视。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虽然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教学,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实践技能的传授上,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程度有所不足。
二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目前在计算器教学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材内容过度滞后,二是教学内容过度关注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个别院校仍在沿用传统的旧教材,甚至五到六年未进行更新。但是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旧教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需求出现了明显矛盾,将其运用在直接教学过程中,将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知识体系无法更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是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有所不足。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时,教师照本宣科,过度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结合课文内容来展开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教学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未展开综合性研究。例如在教师讲解到C语言程序设计师时,将其中的语法知识点作为参照依据来展开独立实验设计,导致知识点之间的整合性和综合性有所不足。
三、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体系的完善
想要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建立健全。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新,在校方进行教材编制时,需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科技的发展情况,将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现和教材编制的深度融合,确保教材内容更新的及时性。一般情况下,内容更新时间需要定在一年到两年。其次是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时,可以将计算机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的国家教育经验作为参照依据,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办学能力对其展开创新。再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需要注意理论知识讲解,还需要关注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和计算机领域顶尖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新时期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
(二)加强实践环节建设
通过对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以随堂实验、毕业设计、学科竞赛为主。其中,随堂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原理的深入研究,对学生的独立性要求相对较高,可以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有利基础。在教师展开随堂实验时,需要加强与其他课程之间联系的分析。举例来说,在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进行试验箱选择时,建议选用基于FPGA的组成原理试验箱,同时运用其中的仿真软件,改善计算机原理教学的实际效果。而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可以结合《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综合新时期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在四年之内完成四万行代码,并在这一基础条件下展开毕业设计,让学生设计复杂难度较高的综合系统,为学生提供嵌入式、物联网等方面的计算机竞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促进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科学合理的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发现、探索、解决综合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在促进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网络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以及区域性计算机应用大赛。二是需要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载体,选择计算机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中去,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在展开计算机基地选择时,可以将其重点放置在企业科研项目实践基地,利用企业已有资源优势,对学生予以教学、指导,优化学生的创新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之际,想要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教师了解新时期在创新人才上培养的不足之处,结合发展现状,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围绕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三个层次着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能力培养渠道,适应新时期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黄译漫.““互联网+””时代融合创新型IT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9):169-172.
[2]张茜茜,李顺祥,杨莉.高校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路径研究——基于自适应理论学习[J].科技风,2022(15):144-146.
[3]陈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创业大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2,27(06):12-15.
作者简介:姓名 武晓燕 出生年月 1980.2,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江苏仪征,学历 本科,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