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久远机械有限公司 311251
摘要:以“匠心”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完成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制造从量的变化转向质的变化的关键。中国要实现创新发展,实现各方面的提质增效,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贡献。本文就工匠精神下的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以及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意义
引言:人才强国之路是我国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下提高综合国力以及实现各项实力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匠心”是对高技能人才素养的最高要求,这不仅对高技能人才的道德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和高定位。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高技能人才的竞争力水平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也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产出以及发展。如何破除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壁垒,是践行工匠精神、推动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和困境
1.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极度缺乏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据相关统计,我国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仅有28%,技能人才也仅占总就业人数的26%,这严重地暴露出我国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的现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以及结构性缺失对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如何化解高技能人才的缺失尴尬,仍然是我国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很大部分原因是教育培养体系的问题,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意识,教学体系不能充分考虑人才的全面培养,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过高或过低)现象频频出现,对高技能人才提高个人技能和素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无法达到产业市场的要求,出现人才竞争力不足的普遍现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未能完全保障高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各种福利待遇不能达到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和期望,也是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少、技术水平低的重要原因。高技能人才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地位以及发挥的价值还未能得到社会承认,都极大地挫败了人才的职业热情以及技术报国的志向,人才后顾之忧较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流失也较为严重的原因。
二、如何看待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高技能人才对我国实现智能制造,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制造业迈上高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得以发展、繁荣昌盛的重要根本,也是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如今国际国内形势普遍严峻、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生产、制造、运输等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发展以及制造业迸发活力的关键。到目前为止,我国实现工业增加值连续11年全球第一的成就,得益于高技能人才的辛勤贡献。且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各种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突破核心技术发展、促进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在。
三、以匠心为导向,引领高技能人才新发展
1.加强道德修养建设,提高技能人才软实力
随着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的不断变化,高技能人才的定位也发生的较大转变。高技能人才的道德修养建设,也更加受到国家的关注。人才自身的道德建设和创新意识,也潜在地决定着高技能人才能否在生产服务一线创造出更大价值。若是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缺失,小的方面来讲,不利于自身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会对国家产业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然而,提高高技能人才软实力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持久性工程,不仅需要人才本身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以“工匠精神”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保持较高的素质;同时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提出了育人的要求,教学培训过程要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去培养人才更高的素质和对自身更高的职业要求。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实脱节,是高技能人才社会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加强产学研融通,是提高高技能人才技术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加快产学研融通,实现技术的不同层面对接,加快研究、开发以及生产的一体化,打通不同阶段的技术隔阂,让高技能人才在实践实训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国家社会需求,面对更多具有重大需求的科技命题或是产业研究,在实践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去进行相关研究生产工作,利用自己的技术促进技术更好的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在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才也能更好地实现跨界融合,激发内在创新动力以及系统逻辑思维,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也获得了更多技术前沿知识,对于高技能人才实现以技术发展为主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中,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引领规范作用,做好人才培养的领路人,构建更加利于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职能定位方面,要做好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定位,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在社会地位上能够与高校毕业生享有相同待遇,保障其作为技能人才的优势,彰显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从制度上改变社会上对技能人才的刻板印象,促进不同领域专业、不同学历水平人才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正义。在待遇方面,要加快促进不同地区人才工资定级、评选以及福利待遇等的平衡,增加技能生产要素在劳动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起更加完善、符合实情相关激励政策,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打造更加适合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工作氛围。
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要与发展相适应,要以促进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合适的教学理念,在结合人才培养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定位教学发展目标,为培养有担当、有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同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相适应,提高人才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匹配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筛选教师标准,建立起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实力队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评价管理标准,刺激高技能人才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教育结构上保障人才的技能发展和提高。
结语:精益求精,是对每一个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个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有匠心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迎来新飞跃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以政策保证高技能人才发展外部条件、以教学体系改革促进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的条件下,人才难寻问题也能够加快得到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薛栋.精神重建与中国职业教育选择[J].中 国高等教育,2014,(8):11-14.
[2]唐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