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

严青青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教育背景的引领之下,小学教育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成了小学各个学科完成各自教学任务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和实践程序,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

目前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强调在不影响原有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下,进一步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这也就要求小学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有效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保证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成了关键,尤其是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该如何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呢?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指的就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的评价三者之间协调配合的程度,其中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要保证一致,具体来说就是要保证教与学、学与评、教与评之间高度契合,教、学、评三者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引导课堂教学中诞生出新的教、新的学、新的评。“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是教学目标,一致性的主要体现就是教、学、评三者之间的目标一致,而且由目标引领着整个教、学、评的环节;其次,“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是持续性评价,教师需要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监测,评价这二者与预先设定好的评价之间的差异,根据差异对下一次的教和学进行相应的改进;最后,“教-学-评一致性”的保障是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们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外部知识内化。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想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就也必须要满足以上三个核心要点,重点针对教学目标、评价证据、学习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探究“学生要学会什么?”“怎么让学生学会?”“怎么知道学生学会?”三个问题,这也是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1.精准定标,保证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引领者,因此创新的第一步就是精准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具体要教什么、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需要学习到什么程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入手,制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课时安排以及每一课时的目标,其次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判断学生们的学习起点和终点,最后要尽可能地挖掘教学资源,除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之外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为课堂教学所用。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中《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时,教材中将本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分为三个课时,分别从文字、科技、传统美德三个方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小学教师通过对教材资源、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之后设计了具体的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人格修养中的具体体现;(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传统美德;(3)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其中后面两个教学目标是重难点。

2.逆向设计,落实评价任务

基于传统小学课堂教学中重教学、轻评价的不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之后再评价,采取逆向设计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工作提前到教学和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并且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持续进行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嵌入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以一种任务的模式安排给班级内每一名学生,小学教师可以考虑利用问题链、学习项目和课堂作业这三种形式帮助教学评价任务落实。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小明想要帮助爸爸妈妈做农活,但是爸爸妈妈却让小明做作业,那么小明应该做作业呢?还是应该做农活呢?并且为学生们设计教学评价任务表,采取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解答进行评价,让学生们在一个与生活实际相接近的情境中进行选择,考核学生们的道德认知。

3.优化活动,助力思维发展

为了更好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结构性创新,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具有关联性的学习路径,小学道德与法治应当由着由浅到深的层次设计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们抓住学习的核心内容,由核心内容逐渐向外扩散,并促进学生们的知识迁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模式,比如说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设计问题探究学习小组等,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10课《我在餐桌上》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实际的情境,比如说帮助妈妈做餐前准备,不直接对着餐桌打喷嚏,长辈夹菜时要表示感谢等,组织学生们分组表演这些情景,让学生们动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有机融合,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评价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学生们的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创新,真正落实整个教学环节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郁文郁.“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架构[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12):41-45.

[2]邱石连.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41-42.

[3]王帅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