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的智慧和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评课的智慧和技巧

麻成林

扶余市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 扶余 131206

我和大家说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

一群大雁在飞行中,一般呈人字形或一字斜形,有趣的是它们定时交换左右位置。

互动一下,谁知道大雁为啥要这样飞行?

大雁这样飞行,飞得最快最省力。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翅膀,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翅膀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缓解疲劳。

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大雁飞行的阵势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

这种“雁阵效应”,凝聚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团结协作,同伴互助。

大雁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凌空翱翔,完成了长途迁徙的任务。

“雁阵效应”里,除了包含同伴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外,其实也蕴含了“专业引领”,前一只大雁对后一只大雁的飞翔起到了引领帮扶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教师间的听评课,就是一种同伴互助,业务领导的评课就是专业引领。如果真实有效的开展听评课活动,我相信一定会产生“雁阵效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今天就和大家交流一下业务校长的“评课智慧和技巧”。(打开大屏幕,第1个)

听完一节课,或听完多节课,用怎样的智慧和技巧,给老师们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评出热情,评出灵感,让老师们改进提升呢?又怎样才能让自己评出水平,评出智慧,评出威望,评出人脉,让老师们心悦诚服呢?

下面,我就将自己的评课做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今天讲座提纲是(打开大屏幕:第2个)

“捕捉、加工、表达、反思”这四步,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一、细捕捉,积累评课素材。(打开大屏幕第3个)就是在听课过程中,要仔细捕捉能真实反映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效果的一切有用信息,为评课积累素材。走好两步:

第一步:总览细观,整体感知。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既要总体审视整个教学,也要仔细观察教学细节,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总体印象和捕捉重要信息。

重点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视角。

一要观看教师的施教行为。从导入开始,教师是怎样导入的:他以什么为主线推进教学的;设置了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之间是怎样过渡和衔接的,是不是丝丝入扣的;每一环节落实了哪项内容,他是用什么方式方法落实的,效果咋样;教学是不是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学生思维卡壳时,他是怎样引导点拨的;教学出现突发事件,他是怎样应对的;教学高潮形没形成;有没有可圈可点的匠心之处。

第二步:精筛细选,局部探究。(打开大屏幕,第4个)我们在第一步观察到,感受到,触摸到的信息很多,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要有选择意识。重点选择那些蕴含着教学优缺点的教学片断,从中提炼优缺点。

优缺点咋提炼,这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告诉大家一招:

从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入手,看他们在教学片中的外在表现(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效果咋样?)把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然后从中寻找到共性的东西,进行提炼。

优缺点参考要目:(打开大屏幕,第4—5个)

下面我就列举一些教学片段,我们一道来提炼优缺点,练练手。

案例一:于细微处落实语言训练(打开大屏幕,第6—7个)

分析:这位教师做了什么事?(教师纠正学生读错课题)他是怎么做的?(不徐不疾,耐心等待,静候花开,而且语言幽默诙)为啥要这样做?(借机训练语言;开篇生成课堂活力)

优点提炼:善于捕捉教学时机,于细微处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娴熟技巧,让人佩服。

案例二:(打开大屏幕,第7个)

分析:教师做了什么?(开篇导入)他怎么做的?(以生活素材导入)效果咋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优点提炼:巧创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深加工,分析评课要点。前面所提炼的优缺点还属于毛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工、润色,并且要深入分析。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节。分两步走:(打开大屏幕,第18个)

阐述优缺点要鞭辟入里。就是要结合课例、课标、学情深入分析优点之优,缺点之缺。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证充分。

优缺点阐述的公式:论点+论据。

论点:就是你所提炼的优缺点。(最好提炼成小标题)

论据:就是你从中提炼出优缺点的那个课例。(根据表达的需要,概述或描述)

“+”号:就是依据课标、学情、课例充分论证的过程。(具体阐述时要说清楚师生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效果如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下面以“案例四:9加几的教学”为例,我们一道来阐述这个教学片断的优点。(打开大屏幕,第19、20个)

分析:开始的时候我们提炼的优点是:这位教师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例。以生为本的具体表现在哪儿?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算出9+2,9+3,9+4,9+5。效果咋样?实现了知识由外化向内化的迁移。这样做有啥好处?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这是具体分析的,那么怎样用语言表述呢?按照“论点+论据”的公式具体阐述是:(打开大屏幕,第21个)

请大家再次观察《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打开大屏幕,第22个

)我们一道来阐述缺点。

分析:前面我们提炼的缺点是:不顾学情,我行我素。我们进一步分析可知:老师抛出问题,时间仅仅一分钟,就让学生概括,按照一分钟600字算,这是一篇千字文,阅读时间不够用,学生没反应,老师不但没有相机引导,反而对学生语言讥讽,且面带怒意,最后成了自问自答。教师为啥要这样做?他生本意识差。差在哪儿?(缺少人文关怀,缺乏技术引领)他这样做的后果会是啥样的呢?师生关系恶化,不利学生发展。

由此,缺点阐述可以这样说:(打开大屏幕,第23个)

2.撰写感悟,提升教育智慧。评完课你积累的那些东西,决不能孤零零放在那儿,闲暇时间要重新审视一下,写写感悟,可多可少,但一定要深刻。

操作模式:背景材料描述+分析+点睛之笔(教育哲思,生活哲理,人生感悟)

下面我将这些年以及最近在我市“全听、全评、全导”活动中,所写的一点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

感悟一:面对平常课,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去听评?

2012年有幸参加一个国培,学员来自全国,约120人,基本上都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业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

关于课堂教学,一改过去由特级教师、名师上公开课的惯例,由几位来自名校的普通教师上了几节“家常课”。或许,正是由于很普通、很“家常”,所以得到很多与会者的“特别关注”,认为教学很不上档次,起不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评论1:教学目标有点乱,教学手段有点花,点拨感悟有点浅,教学效果有点低。

评论2:听了三节课,让我想起了赵本山的一句话——悲哀!

评论3:在这三节课上,学生如一潭死水,我们的老师连在里面扔一块砖头的本事都没有施展开来,更不能激起半点涟漪。

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一节课呢?是“跪着听课”?还是“骑着听课”?还是以辩证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一节课呢?

这几节课,就是因为很平常,或者就是因为不是名家,就招来了我们这些业务领导的“非议”。为什么非要骑在人家脖子上说三道四、论短说长呢?也许在我们的思维惯性中,认为名家就行,普通教师就不行,从而对普通教师就百般苛求,吹毛求疵,一味的求全责备。其实,名师名家是一种引领,而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未尝不是一种引领。这种“差距”与“不足”是一种多好的资源。它是那样的客观、那样的真实,它可以引领我们去思考、去比照,去探寻一种“真问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同样“愚者千虑,也必有一得”。再差的课也有借鉴吸收的地方,再好的课也有批判推敲的地方。用一把尺子衡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更是不公平的。我们既不要“跪着听”,也不要“骑着听”,而要以一种平和的、批判的、感激的、宽容的心态去听评课,于是,我们就会平静许多、安慰许多、恬淡许多、自然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