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桂东北地区是历史上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接处,且地属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数量较多,规模庞大,对区域内的影响力比较大。本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该地区传统村落发展规律,实地踏勘了以桂林,贺州地区为主,有地区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以及查找、研究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一些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先行的成功案例,并且查阅了国内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文献,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总结出能够系统地和具有针对性地匹配桂东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可持续的科学的保护与开发的方法。
关键词:桂东北;传统村落;活化;发展模式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衰退没落甚至消亡的危机: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出,“空心化”严重,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等等。传统村落是我们祖先农耕文明留下的遗产,是不可再造的宝贵财富。随着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不断被人们发掘,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研究从城乡规划的角度,通过对桂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的区位环境、发展变迁、自然资源、建筑风貌、居民现状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特色产品、旅游资源等与地方现有的经济模式有机结合,尝试探索该地区传统村落的“活化”模式与对策,恢复其发展活力,保存该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空间特色,重塑故土乡愁。
2.研究对象
2.1.桂东北地区
桂东北地区是指桂林,贺州为主,包括柳州,梧州部分地区。桂东北地区的定义不是以传统的行政区划来限定研究的地域范围,而是寻求一种具有一定文化共性的界定方法。以桂林,贺州地区为主的桂东北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桂文化遗产的物化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历史上,桂东北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界处,加之桂东北地区历史上还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织荟萃在这里。本文定义的桂东北地区传统村落是有着相同文化共性和渊源的传统村落。
2.2.传统村落综述
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为了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意义,2012年9月,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过去的习惯称谓古村落更名为传统村落。所以,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形成,具有一定文化、历史、社会等价值的,应予以保护的乡村聚落。
传统村落首先应该是一个物质形体,它包括了村落的建筑格局,街巷,空间形态,同时还包括周边自然环境,山体,树林,水体,农田等。
除去物质的内容,传统村落历史,经济,文化,精神形态也应该包含在传统村落的内涵中。不同村落有着不同的历史沿革,民族构成,不同的产业结构,以及收到不一样文化的影响产生出的艺术,信仰,戒律,风俗等。
传统村落的“活化”即是让本已没落的传统村落注入人气,以使其恢复活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村落的“活化”就已经逐渐开展,伴随着城市的“城市更新”的理念,村落也渐渐开始走上更新的步伐,更新的方式大致有重建,改造,修复和维护四种。新时代的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在维持传统村落活力,实现传统村落功能的置换的同时,维持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与场所精神,这是时下传统村落“活化”研究的难点
3.桂东北传统村落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的落后。
交通道路的修缮不足,有些道路仍然存在泥沙漫天,难以通行的现象。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交通工具稀缺,很难搭乘班车到达村落,如果不是自驾游就需要搭乘班车再换乘三轮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既费时又麻烦。
交通工具 泥沙漫天的道路
(2)古建筑普遍存在破败的现象。
由于历史的久远加上日晒风吹,许多古建筑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而逐渐出现砖瓦掉落,建筑破损等现象,许多古建、古画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壁画脱落 房屋破败
(3)新建的建筑破坏村落的整体风貌。
传统村落里常出现居民自己新建的楼房建筑,以及为了开发而新建的仿古建筑,但是这些建筑没有考虑到村落整体的融合性,破坏了传统村落的美感与原真性。
新建的仿古建筑 存在新建的破坏风貌的楼房
(4)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出现断层,许多手工艺等技艺逐渐消失。
传统村落里原本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和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许多文化艺术和手工艺术就渐渐的被遗忘。
(5)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模式,居民的就业问题突出。
村里的居民大多数以种植农业为主,由于旅游的开发相应的会带动些居民发展农家乐等,但是由于旅游模式没有得到完善,产业发展成效不高,居民为了改善生活,逐渐外流寻找工作,最终使得村落里的民居逐渐缺乏人气和活力。
4相关案例解读与参考
4.1.日本合掌村(内生驱动的村集体主导模式)
合掌村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山麓西北部,得名于它独特的建筑形式,屋顶的外形犹如两只手掌合拢作揖,故称“合掌村”。三百多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代,山谷常年积雪,村民将木屋顶设计成60度的斜面,整个屋顶呈类三角形,使屋顶最大限度的承载积雪,同时积雪顺着斜面自然滑落。由于合掌村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使其独特的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合掌村属于内生驱动型乡村景观保护模式,居民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景观保护的自觉性于村落保护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仍有600多名村民居住在村里,共同坚守村落的宁静与质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向城镇集中,一些“合掌造”被卖掉或被改稿,村落景观逐渐发生变化,所幸有识之士出面组织和说服村民保留这些建筑,并通过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关注,激发村民的保护意识和热情。
“合掌村”模式得核心就是“公众参与”,村落的保护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与村民息息相关,村民主人翁意识强烈,对村落的保护开发及后期推广都事事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4.2.河南郝堂村(村企共生的混合开发模式)
郝堂村被誉为“画家画出的最美乡村”,是河南省信阳平桥区一个小乡村,村民以种植茶叶和板栗为主。2009年郝堂村村庄人员外流严重,村民人均收入水平极低。两年后,在政府的引导下郝堂村村民成为规划主体,乡建院脱胎于河南信阳郝堂村的农村内置金融试验, 随后,它成为了摸索中国农村建设思维方式的执行机构,郝堂村以崭新的面貌获得了诸多来自民间和官方的赞誉。
郝堂村的规划改造效果是明显的,“乡村共同体”的打造带动了乡村内部经济产业的发展,坚持和保留乡土本真的价值理念,为居民带来了社会和生活的提高,较好的保护了乡村。
郝堂村集体所有制绿源公司的成立,让空置土地土地在银行、村民、公司三者之间自由流转,并在三方中求最大利益,使空置土地得以良好利用。
4.3.富阳文村(个人行为主导模式)
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对富阳文村进行的改造,让富阳文村名声大噪。王澍改造文村的最初目的是想完成自己的一个课题,他想通过启动一个乡村建设项目,保留传统文化。
文村有40多幢来自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用当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留着不同的纹理。
文村的改造是典型的个人行为主导模式,是建筑师个人对这个村落感兴趣,愿意选择这个村落进行相关的改造面,因建筑师本身的名气以及对文村特色改造使文村受到大量的关注,吸引各种对乡村感兴趣的人,或是旅游者,建筑师,投资商,设计师,这些都可能改变乡村的经济业态,引导其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
个人行为主导模式的不确定性因素过多,发展村落的目的等都会影响到个人选择村落的条件,以及将村落发展到不同的方向。如案例的富阳文村,文村基础设施不算好,也不是国家划定的传统村落,王澍却认为,若是历史保护村落,过度强调保护,村落的正常生活无法进行。
4.4.黄山宏村(外力拉动模式)
黄山宏村是传统村落镇旅游中外来企业参与开发经营的成功典例。
外来企业开发经营模式是在黄山政府主导及社区自主经营两种模式失败后被挖掘出来的第三种传统村落镇旅游模式。这种模式为亟待保护修复的传统民居,为传统村落落面临人口外流,资金缺乏的现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保护途径。
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品牌世界一流,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交通方便,文化深厚,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风景区 30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传统村落落,传统村落内完好保存140余幢明清民居。
外来企业参与开发经营给宏村带来了新生机,宏村在传统村落镇旅游这条路上摸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却又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5桂东北地区传统村落活化模式研究
5.1.观光旅游联动模式
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状态下,旅游业应该是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中最具作用的,大部分传统村落无论是通过什么模式发展最后起到经济支撑作用的都是旅游业的。
对人文景观保存较完整,历史价值较高的传统村落,发展观光旅游是比较好的途径。但在宏观的文化景观分区里,乡村景观都较相似。
而桂东地区的传统村落比较有优势,“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非常有名的国际旅游胜地,在桂林城镇周边的传统村落可以依托大桂林旅游圈的旅游辐射,各个相近的传统村落还可以用“联动旅游”方式,将一系列的村落设计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发展观光旅游业。
5.2."农家乐"乡村度假旅游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逐渐提高,随之来得的是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然而城市居民没有太多长假期去到各个地方旅游,利用周末的两天时间,去郊区的村落进行娱乐、餐饮等活动。
乡村度假的兴起使度假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大部分村落都可以尝试各种度假模式。比如乡村酒店模式、休闲聚落模式、文化民宿模式、艺术村落模式、度假乡居模式、主题庄园模式,这些实践模式的尝试城市居民需要,当地居民也需要。
这种“农家乐”乡村度假旅游模式,适用于城镇或乡镇附近的区域的传统村落,在交通上的便利会拉动许多城镇民居,且比观光旅游类的传统村落,“农家乐”形式的旅游模式不需要高要求的历史价值以及人文景观类,来“农家乐”的游人更多是体验乡村生活的闲静。
5.3.村企共生混合发展模式
所谓“村企共生混合发展模式”即政府率先组成招商组寻找能与传统村落产生“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合作企业,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后,将主动权交予企业,由企业与村民交流,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在合作过程中传统村落处于主导地位,企业从中协调在政府、村民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这样传统村落的村企可以拉长产业链,走向产业化。
每个传统村落都有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而目前桂东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企业盛行,如何拉长其产业链是现在桂东北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如果能将上述村企共生发展模式借鉴其中,联系起政府与旅游企业及村民之间的利益带,使旅游企业在这个共生环境实现三者的互补激励,增加传统村落旅游企业的旁侧经济效益,从而成为桂东北传统传统村落落新的经济增长点。
5.4.政府主导保护发展模式
桂东北一些被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现状仍没有得到改善,开发只停留在表面,很多老房子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成了断壁残垣。不可否认,有些传统村落因旅游开发得当,从而使传统村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但对于暂且不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传统村落村,我们提倡保护最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不能以简单的旅游规划代替传统村落规划。
目前最重要的是将传统村落从根本上活化,而那些本身没有优势发展旅游的传统村落需要政府在其中引导,并且在保护发展整个过程中政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为传统村落输血,先解决村民最基本需求,投入资金修缮古民居,近期先保护住文化的载体,远期应该重视乡村土地产权、户籍政策等问题,对自身资源不足,基础产业不力的传统村落给予特殊的政策,政府在这些保护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5.5.产权转让型发展模式
桂东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就有124个,并不是每个村落都有好的基础条件,比如位于城镇周边的传统村落就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而有的村落距城镇过远,区位差且交通不便,但有十分具有历史价值的,政府会出面引导保护发展。但有的传统村落是历史价值和区位两者都不太好,在众多的传统村落中,政府无法一一管理,而这些村落就可能渐渐衰落。
而产权转让模式,就可以分担政府的负担。产权转让即国家将传统村落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整体转让给私人的方式。但这种转让是有条件的,购买者必须与政府签订严格的保护协议,按照政府部分的规定对村镇进行保护和发展。
6.桂东北区传统村落活化对策研究
6.1法理适当调节,保护分级进行
在现有的严格保护的法律制度下,一定程度阻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为了让保护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首先要正视村民改建房屋的行为,在现代化的的大背景下,每个村都有现代化的权利,每个村民也有追求现代化生活的权利,传统村落中房屋的保存情况、规模大小都差别较大,而居住在里面的村民思想观念与保护文化的政府方也肯定有所不同,不全权否决村民想改建房屋的法想法,关键在于如何让群众的建设行为不影响村落的整体格局和风貌以及其完整性,在这方面制定一定的法律保护条文。
在保护方面,可以由规划者编制一套完整村落保护规划,建立分级保护体系,一是传统村落个体分级保护体系,即核心保护村落,重点保护村落和一般保护村落,二是明确传统村落的发展定位,分整体保护,重点片区保护,个体建筑保护。
根据不同保护等级,制定不同保护手段,以便保护的精准性,集中性。
6.2公众参与,满足村民利益诉求
有地方工作者在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工作中说道“刚开始叫这些村民不要拆老房建新房,苦口婆心说没用,村民根本不理解,后来弄点旅游收了点门票,村民尝到甜头了,都愿意配合工作了。”
正如日本合掌村的例子所体现的,要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做工,必定是政府“自上而下”和公众“自下而上”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而如何让村民积极参与到保护发展工作中来,就需要一种驱动力,驱动力可以是“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但最核心的驱动力就是“利益驱动”,村民在意识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就会主动做好保护、宣传的工作,从而使传统村落的更有效长久的进行。
建立制度与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可以由政府和村民共同协商制定,或由村民自组织制定有政府审核,以尊重村民的意愿。二是利益保障分配机制,如改建房屋和修缮人文景观如庙宇时,由政府把控整体格局风貌,补贴部分村民所花费的资金,而在收益方面,可以和村民视情况按比例分红,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监督机制可有部分村民,以及政府人员,第三投资方组成监督小组,以保障各个制度的有效进行。从而逐渐实现传统村落保护的程序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6.3借“宣传”催化传统村落“活化”
“宣传”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对内宣传,一个是对外宣传。
让古村落从根本上“活化”村民必须是总的领导人,所以对村民的思想意识进行一次“大改造”是首要的。其中政府要起到领头羊作用向村民“宣传”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先以政府的行为引导村民的行为,再以村民的行为影响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
从前面的黄山宏村以及日本合掌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到可以“宣传”对传统村落“活化”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6.4提升传统村落的交通便利度
目前桂东北传统村落发展旅游面临着交通瓶颈,到达传统村落的交通方式只有公交和步行两种,且道路崎岖难行公交不能直接通到村里,这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是巨大的阻碍。
桂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群遍布,但现在依然没有建立系统的交通旅游路线,村民、游客不能以最快的方式到达传统村落。政府应对桂东北传统村落交通路网采取修护完善的措施,建立起各传统村落之间的陆路网络,在保证交通便利的同时不破坏传统村落内部原始的交通形态。
结束语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科学有效的保护传统村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保护并不代表维持现状,而是应该与当下的结合促发新的生命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仅限与建筑风貌以及景观的保护利用发展,还应该注重传统村落的“活化”,注重人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传承,从而使得传统村落具有活力,这样才能久盛不衰。
本论文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基础,提出对桂东北传统村落“活化”策略研究。通过对桂东北传统村落现状的调研与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案例,进行桂东北传统村落活化的路径探索,最终提出活化桂东北传统村落的策略。对传统村落的“活化”路径的探索,找出更多的“活化”措施、策略仍然是未来对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
[1] 汪进芳. 贺州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J]. 中国科技投资. 2015
[2] 杨建军. 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
[3] 凌龙华. 精神家园·古村落·乡愁 [J]. 中国政协. 2015
[4] 何莲.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J]. 企业技术开发. 2012
[5] 冯骥才.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 [J]. 村委主任. 2013
[6] 陈琳.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J].大学论文.期刊.2007
[7] 郭艳.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期刊.2015
[8] 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 [J].社会科学家.期刊02期.2016
[9] 吴晓隽.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 [J].思想路线.期刊.2004
[10] 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J] .地理研究期
[11] 李文贞.桂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三江侗寨为例. [J].艺术百家期刊.2013
[12] 孟祥凤.桂北古村落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以江头洲为例.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3] 徐来金.王徐婷.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 [J]房地产导刊.2015
[14]康健.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段村为例. [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