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四川 宜宾644000
摘要:以“652”精神为例,探讨将高校特色校史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制度建设等方式融入学风建设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652”精神;学风;培育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Ways of "652" Spirit Integrating into Excellent Studying ethos in Colleges
Zhao Changqing*,FangChunyu,LiuShixin,ZhuRonggui
(College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ibin, Sichuan, 644000)
Abstract::Taking the spirit of "652"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school history with college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system of study ethos construction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udy ethos system constru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study etho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
Keywords: "652" spirit; study ethos; cultivate
引言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2019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部分指出要: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1]学风建设是高校管理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声誉等都有重要影响。学风建设涉及学生价值观、学习态度、纪律性等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是一项涉及多个层面的系统化工程。每个高校都有自己发展历史、并经由历史演进、培育出各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和精神。继承发扬校史中的精神,将其转化为大学的精神气质,形成可以感知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使其成为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文化力量,从文化育人维度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三线建设”西迁的本科高校,1965年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的部分保密专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264)。
作者简介:赵长青。
*通信作者:赵长青。
业西迁至四川自贡市,从上海总部及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借调部分人员,组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即四川轻化工大学前身),对外称之为“652”工程。经过60多年办学历程,学校培育凝练出了“652”精神,其内涵为“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本文就如何将“652”精神融入高校培育治学严谨、积极向上优良学风建设工程中,使其成为推动学风建设的精神、文化力量做以探讨。
高校学风内涵丰富,是师生治学各方面的综合集中表现,本文所指学风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精神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考试诚信、等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有:
1.1学习动力缺失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动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多方面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的自身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有:(1)经过压力较高的升学考试进入高校,失去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周围师生的严密督促和竞争压力,高中阶段的升学动力骤然消失,部分学生学习动力减弱(2)大学学习相较高中对学生自学和自律能力要求更高,部分大一新生没有及时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大一初期没有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学习积极性受挫。(2)进入高校要面对新的生活、人际关系等,许多学生由于认知不足、欠缺准备,对新生活感到迷茫、加之许多学生自律、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影响学习积极性。(3)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对专业性质缺乏了解,上学后发现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乃至将来的就业规划等感到迷茫,导致学习无动力、兴趣不强。
1.2环境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积极性差。
(1)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风毋庸置疑是学风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师资条件、教学水平等都对学风有重要影响。(2)家庭环境影响。近年“0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他们中大多成长于经济与物质条件较好环境,加之部分学生上大学也是习惯性遵从父母安排,认为上学只是完成任务,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3)网络及社会环境影响。个别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态度懒散,积极性较差,其次部分学生长期受短视频、短消息等碎片化信息影响,获取信息过于追求简单快捷,对相对时间较长的传统学习方式感到不耐烦,难以沉下心系统学习知识。此外,网络上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也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下降。
1.3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下降
(1)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特点了解不足,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课程采用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一味死记硬背来学习,导致学习事倍功半,学习受挫,积极性下降。(2)疫情期间学习方式发生被动发生变化,学习场所由教室转为家或宿舍、学习氛围由生动鲜活的课堂转为独自一人面对虚拟网络、客观上造成学生的学习纪律随意化、学习活动难以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如对于录播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看时间,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存在今天学不学无所谓,反正明天也可以补上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的重视程度将会降低,学习态度也会出现消极变化。
学风问题表现多样,根本原因仍是学习动力欠缺,优良学风培育的关键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培育学生内生的强大学习动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克服自身和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积极、主动、诚信学习。因此,思政教育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652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将大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本文对其如何依托思政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体系有以下几点思考供参考:
2.1注重新生思想引导,培育学生学习动力(颜培正)
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主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是学风建设重点。要将校史教育、“652”精神阐释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完善有关工作机制,高效地推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1)借助新生开学第一课、校史学习等渠道,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即开始了解校史、了解652精神内涵,增强思想上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在学生进入大学的关键时期为学生做好思想导航,在学生人生重要转折期为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育家国情怀。自己学校的事迹、身边的例子最有感召力,学生目标明确,行动才更坚定。(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要体现浓郁的652精神特色,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品格,让学生清晰自己的学习目的,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3)宣传学风建设的学生典型和“652精神”传承的优秀典型,发挥典型的激励模范带动作用,鼓励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推动学风的不断改进。(4)不断改进、优化教育形式及方法,思政教育不宜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要发展、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效果[2]。
2.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言传身教、润“德”无声
(1)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将学生从手机网络中吸引回课堂,要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学习践行652精神,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风带学风。(2)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思政,努力提高课堂思政水平,将652精神融入课堂思政教育。使课堂思政具有鲜明的本校特色,提高思政教育效果。(3)严格课堂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强化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协同育人作用[3-5]。
2.3加强652精神研究,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环境(颜培正)
加强652精神研究,挖掘、丰富、凝炼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652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吸引师生。校园文化是培育优良学风的核心媒介与载体,优良学风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起具“652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借助校园文化本身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能有效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推动良好学风的构建。
2.4完善学风建设制度
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机制,保障“652”精神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体系。(1)构建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包括校园文化建设、“652”精神在内的思想政治学习、学风状况的监督评估机制。借助机制以评促建,不断改进学风建设制度,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同时不断创新评价机制,如利用易班app等平台,完成学生考勤记录等管理工作,也为学校下一步构建智慧化学习管理评估机制打下基础。(2)构建多维度建设机制。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人文环境、思想教育、制度等多维度协同作用。学校管理层面总体协调,多管齐下,有助于加快学风建设进程。(3)构建保障机制。学风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软硬件保障,相关部门要做好教室、图书馆等硬件条件建设和思政教育学习的师资和课时保障
[6]。
3.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综合性工程,学风培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周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其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将高校特色的校史文化融入学风建设,丰富了学风建设体系和模式,有助构建良好的学风、校风。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校史文化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体系的有效途径,创新方式方法,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鹭宏,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的方法和路径--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22,32(2):97-98
[2] 颜培正 范文昕 李 震 时彦鹏 薄晓菲,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7):155-157
[3] 肖潇,殷子惠,胡化坤,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大学,2021(52):25-26
[4] 杜京芳影响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以衡水学院为例大学,2021(52):49-51
[5] 范 璇,网络思政与学风建设融合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 2022(4):90-91
[6] 林振德 李建楠 马韶霞,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辅导员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