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关于电梯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

吴英瑞,邹辉华,夏高科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当前,我国依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正向更高层次转型,高频次、满负荷的电梯运行状态在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电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要电梯各相关方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电梯安全综合治理,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改善电梯安全治理模式,保障人们乘梯安全。

关键词:电梯;安全风险因素;对策

1研究背景

电梯是一种在建筑空间当中,承担起运送乘客以及货物的一种垂直运输设备,在当下机电合一的空间建设过程中,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运输特种设备类型。例如:对于有着一定高度和稳定性需求的运输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电梯的方式,提升运输效率。因此,为了充分保障电梯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其设备出现一定的问题,同时保障内部乘客的安全性,我国推出了较为全面的有关电梯制作、安装以及进行检验、验收方面的国家标准。在电梯交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验,以及对其定期地开展年度检验分析,这样就可以实现良好的运用。但是,当前电梯检验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给负责电梯安全的检验人员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因此,负责检验工作的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就要全面提升检验的工作安全性考量,同时避免受到一些潜在危险的影响,避免给自身的检验工作带来危险。

2 安装、使用环节中电梯安全风险因素

2.1 安装环节

2.1.1 典型案例

2019年11月9日中午8时左右,某住宅建筑施工工地一名安装人员在进行作业时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万元。

2.1.2 原因分析

电梯安装人员擅自改变卷扬机支架结构,破坏了卷扬机的整体结构,致使结构的刚性变差,因而使得卷扬机在一段时间工作载荷后,引发电机传动轴和卷扬减速器花键轴的花键连接套脱落,导致卷扬机制动失效。另外,安装人员未依照电梯安装无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安全意识淡薄,仅依靠电机的自制动,在没有其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下,擅自用不能载人的卷扬机载人作业,违章作业。

2.2 使用环节

2.2.1 典型案例

2021年5月23日,广东省湛江市某小区一名被困住在轿厢内乘客,救援人员在打开厅门时,门锁回路断开,电梯脱离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在对重重力差作用下,轿厢上行超速并撞击井道顶部,使乘客从轿厢地面抛向顶部再跌落,最终导致乘客死亡。该台电梯在检验有效期内;最近一次半月维护保养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最近一次季度维护保养时间为2021年1月18日,最近一次半年维护保养时间为2021年3月18日。

2.2.2 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住宅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该起事故涉及多个方面:设备本体方面,一是电梯主机制动器两组独立机械制动部件的一组断电时柱塞被制动臂顶杆螺栓顶至行程终点,摩擦副存在间隙,该组制动部件制动力丧失,且通电时制动臂不动作,而另一组制动部件弹簧螺栓因发生疲劳断裂,该组制动部件制动力也丧失;二是该电梯配置了两个制动部件的动作监测开关,但监测功能均处于无效状态,无法验证任一组制动部件正确提起(或释放)动作;三是该电梯的封星保护功能因封星接触器被颠倒安装而失效,永磁同步电动机无法限制轿厢的溜车速度;管理方面,内部质量体系运行失控;使用单位未建立有效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制度也未落实,无电梯安全管理员,缺乏有效安全管理。同时,制造单位未履行《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义务。

3 建议

为有效降低电梯发生事故风险,提高整个行业质量安全水平,让人们能够安全、舒适乘梯,下面本文将从管理、人员以及设备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3.1 管理方面

(1)监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强化对电梯生产企业以及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提升使用安全管理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多措并举,着力破解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费用和加装电梯运维费用等难题;鼓励和支持电梯保险新模式试点应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风险分担的社会治理机制;全面深化电梯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改革创新,推动监管改革成果落地见效;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及时研判处置电梯舆情,避免引起负面舆情事件,增强公众乘梯信心。

(2)电梯生产企业和电梯使用单位要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在电梯质量安全中职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自身内外部的质量安全制度,并有效落地。加强人员技能和安全培训,提升人员能力,不断分析电梯相关安全隐患风险,开展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

(3)电梯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增强自身硬实力,推动行业诚信、市场公平和社会服务建设。积极引导电梯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安装(含修理)、维保、使用单位参与到行业建设中,遵守法律法规,以电梯质量安全为目标,切实履行自身社会职责,减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优势,以电梯产业集聚区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促进区域电梯质量水平提升,进而有效促进整个行业电梯质量安全水平。

3.2 人员方面

(1)监管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加强作业人员和检验人员考核,以培养应用型人员为目的,突出人员能力和素质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人员考核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信用处罚等措施和手段,督促企业遵纪守法,严格执行质量安全制度要求,杜绝无证从业行为。

(2)企业要落实安全责任,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规程要求,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并加大监督和考核,对内部人员要安全培训与警示教育,让员工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不放松,树立“安全是一切生命线”的思想;加大对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习,加强内部人员技能和安全培训与考核,在内部实现优胜劣汰,不断提升整个行业人员从业水平。

(3)电梯相关行业协会要做好政府支撑和社会服务工作。行业协会要立足自身职责和服务对象,进一步完善自身行业自律规范,切实支撑监管部门相关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宣传与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

3.3 设备方面

(1)监管部门开展风险分析与隐患治理。充分利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强对本区域内电梯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国内发生的电梯事故,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与治理,不断提高本区域内电梯质量安全水平。另外,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故障、应急处置、舆情等数据数据分析,开展风险监测与预警,加强电梯分类分级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提升安全监管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电梯风险自查自纠工作,打造自主、有影响力制造和维保品牌。随着电梯总量和老旧电梯的逐年增加,电梯相关企业持续加大风险监测和隐患自查自纠,履行好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维护保养质量安全责任,持续提升电梯质量,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结束语

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电梯数量仍将快速增加,使用也将更加频繁,这使得电梯逐渐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础设施保障。在我国,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对符合《特种设备目录》中电梯含义和品种范围内的各类电梯实施监管,并对其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进而预防和减少电梯故障、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杜娅,谢科范,梁本部,冼蕾.电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预警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1,28(04):71-79.

[2]祝雪薇.电梯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21.

[3]倪海明,王若菌,孙楠,金柏含.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J].科技资讯,2018,16(15):80-81.

[4]梁锦庆.电梯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中国高新区,2017(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