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之花培育写作之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让阅读之花培育写作之果

钟海丽

揭阳市揭东区新亨镇硕联初级中学   515500  

教育一直是我国在发展战略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优化学校育人蓝图,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积极贡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的理念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其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在初中语文教学占据核心地位。

    新课标提出初中阶段(7—9年级)有关阅读与写作的明确要求,阅读要求: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写作要求:要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做到文从字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写作。我校属于乡村学校,由于条件缺乏,学生的阅读量、作文训练量都不达标。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这一问题常常苦扰着我,以下是本人对该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实践。

    一、阅读教才,训练学生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

    语文教材,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包括不同文体,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写作的典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产生思想上的共情,更加理解语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并运用到写作中,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八年级语文教材,不同单元不同文体。针对这一特点,本人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时,坚定以教材为标本,结合具体内容,详讲文体知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

学习新闻类文体时,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讲好新闻独特的结构和特点,要求学生以文体知识为理论支架,自主阅读本单元和课外新闻类文章。在阅读中理解这一文体的独特性,并进行写作训练。当时恰逢镇一年一度的“大课间操”比赛,我以此为契机创设情景,让学生以学校广播站通讯员身份撰写一则消息。指导学生以“比赛过程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为主体,以“比赛前同学们的积极训练和老师的辛苦指导”为背景,以“评委的反应和比赛得分”为结语等。总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写作,注重新闻这一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感受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学习说明性文体时,紧扣说明文文体知识指导阅读,力求学生在阅读中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说明要素,并在阅读后进行仿写。例如: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要求学生用实地观察和查阅资料等途径介绍身边的桥,提醒学生可以写当地历史悠久的罗山大桥、新竣工的揭阳进贤门景观大桥,在对比说明中表现本地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

    二、阅读经典文章,择其亮点进行片段作文。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阅读经典有利于文化的积累;阅读经典有利于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尝试创新写作。

    例如: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学生在精读和背诵第二自然段描写草园的文字后,完成200字的片段写作。写作要求是观察描写附近的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写好后,在班里展示,让同学们猜猜写的是哪里的景象。如果被很多同学猜中,那说明作者写得很成功,并给予奖励。以此让学生学会如何描写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精读品味作者写父亲穿铁道爬月台时的动作,感知细节描写强烈的表现效果,要求学生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写一描写人物的片段。

    总之,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片段写作,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阅读古诗文,把千古名句渗透到作文中

    古诗文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重视古诗文的阅读积累和运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人主要采用三步走:(1)欣赏品析:借助专家的配乐朗诵录音;借助中央一套的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借助公众号“诗词世界”等,通过多种媒介欣赏熏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艺术魅力。(2)朗读展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求学生在不断朗读、背诵、默写中不断领悟古诗文的精髓,并通过手机的录音、录像功能或剪影、爱剪辑等软件,录制或拍摄自己诵读古诗文的音频视频,然后在课堂展示评比。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提高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品味。(3)渗透迁移。古诗文不仅要读好更要用好,特别是千古名句若能运用到日常写作中更能彰显其价值。例如:学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时引导学生运用到借月抒情的作文中;学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引导学生运用到写友情的作文中;学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引导学生运用到早春的描写中;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引导学生运用到爱国的主题作文中……

    古诗文因时代变迁和语言形式的生疏,使其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本人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宗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与运用的能力。

    四、阅读名著,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由于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名著经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离新课标提出的“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那怎样消除与名著经典的隔膜呢?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书阅读的策略,即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进行名著阅读。例如阅读《西游记》,就“精读”与“跳读”并用;阅读《傅雷家书》就用选择性阅读,如果学生艺术修养高,那书中“谈艺”部分就认真去阅读;相反则略而不读。其次,利用多种媒体,拓宽阅读视野。向学生推荐公众号“名著听书”、中央一套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公众号“高分电影大全”等有声书和名著影视作品,通过不同形式提高读书品味,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再次以读促写,要求学生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阅读感受、生活经历,进行拓展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阅读犹如花,写作犹如果实,唯有悉心培育,定会开繁花结硕果。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抓手,只有自主阅读和创新写作成为学生的内驱力,花开果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时代新人,建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2)七、八年级语文教材

(3)(3)刘莉萍《让阅读照亮写作之路》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