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刘开国

会东县江西街乡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

摘要: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参与学习所形成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即为数学思维。它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与分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灵活掌握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能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和本质,以此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文章简要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重点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思维发育

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状态来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锻炼和培养,能够给学生的思维发育带来促进作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的思维会随着年龄、学识、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保持一致,教材内容会以学生最低的思维水平为基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启发,锻炼他们的思维水平,就必须在教材知识的辅助下实现创新训练,让知识以相对丰富且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特性的锻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如今的学生都非常聪明,这与他们接受了思维方面的锻炼有关。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心智水平上有更好的发展,做好思维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尝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概念、公式、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难度是完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但是,由于学生之前并未系统地接触过数学,再加上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出现困难,这让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会比较被动。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予以培养。为此,笔者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许多符合学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思维训练活动,如趣味游戏、益智答题等。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训练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较好的锻炼,在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

(三)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做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该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培养,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发展,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数学知识的学习。这让小学数学学科的思维启蒙、兴趣激发目标得以实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的建立是学习重要的基础,特别是数学学习。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首先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家中拿几个杯子,一些杯子是对称的,一些杯子则较为特殊。整节课教师只需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尽可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即使最后的答案是错误的,发散思维的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理清数学逻辑,进行数学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非常关键。传统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过程,没有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难免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和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定义、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途径。在例题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最后的答案远没有学生思考的过程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改进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运用阶梯式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应当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多媒体设备能够将知识内容直观地进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对知识内容进行展示,有助于学生将具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学生朝着更高的方向攀登。

(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数学的学习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才能够在接触新知识时有更快的反应,这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具象化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教学工具或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得到提升。

(四)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甲车要12小时,乙车要37小时,丙车要45小时,问谁的速度最快。有些学生认为丙车的速度快。教师不急于评判学生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回顾运动会上运动员跑步所用的时间与成绩(名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回顾了解知识,从而真正明白自己的回答错在哪里,应该怎样纠正。对学生来说,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既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又能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激发潜能。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用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立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7(25).

[2]赵晓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