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摘要:作为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者之一,莱斯开创性地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控制自然这一历时悠长的传统观念。莱斯的生态观丰富了关于生态危机的成因分析,强调了生态意识和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制度性参考方案。同时,莱斯的解放理论中仍然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莱斯;控制自然;解放自然;生态观
在西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被视为一种政治生态学,其是在人对自然的剥夺这一背景下揭示人与人的剥削关系。莱斯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把生态危机的矛头指向控制自然观念并对其历史发展形态和内在意涵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莱斯生态观及其价值的理解学习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维度看待生态危机。
一、控制自然是生态危机的意识形态根源
控制自然不仅是对自然的控制,还有对人的控制,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这种关系愈加紧密。
(一)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性
在莱斯看来,控制自然观念具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虚假意识其掩盖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人类控制自然的实践操作能力愈益增强,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坏性。一些思想家把科学技术当作环境问题的根源。莱斯认为这种做法是错把征兆当原因,未从根本上把握到控制自然观念的实质。
(二)控制自然与控制人
在莱斯看来,控制自然与控制人有内在联系,虽然控制自然观念作为意识形态阻碍了人们对人际关系中的控制形式的觉悟,但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控制自然不仅是对自然的控制,也是对人的控制。在社会冲突的背景下,控制内部自然对于被统治者来说是一种非自愿的强制的控制。社会冲突是推动控制自然的动力,由于企图征服自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这种冲突的范围扩大到全球,纷争愈演愈烈,伴随的是社会权力的增加,这不仅意味着支配外部自然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对人意识的操纵。
(三)控制自然的应有之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
关于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新的理解方式,莱斯认为要撕开传统的控制自然观念的面具,不能再依赖科学技术的革新,而是要重视道德的伦理的发展。控制内部自然是控制外部自然的前提,自觉的克己的内在人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要把人的破坏性的非理性因素置于控制之下。同时还要认识到道德和伦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完全对立的,都是双方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从控制自然到解放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解
在分析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内在矛盾后,莱斯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缓解生态危机的方法,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一)“自然的解放”只是一种片面的反意识形态
控制自然观念曾经旨在实现全人类的利益,然而实现这个目标仍然遥不可及,其内外矛盾所带来的危机使社会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对于控制自然以促进社会进步的信仰难以为继,于是“自然的解放”被提出以期化解危机。莱斯在这里提出的“自然的解放”并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合理路径,而是对片面反对意识形态的观念的表述。莱斯认为“自然的解放”只是一种表达对现存状况不满的口号式的手段,缺乏现实意义,“教条式地描述拯救的意旨最终会失掉合理地指导社会变革的可能性。”[1]
(二)解放自然的可能路径:建立“较易于生存的社会”
“较易于生存的社会”是莱斯在批判晚期资本主义浪费性的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改变社会政策以促进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首先,莱斯提出要重视穆勒的“稳态经济”理论。“稳态经济”是指当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就应当逐步降低发展速度,兼顾社会其他方面的诉求。其次,莱斯提出人的满足应在生产领域而非消费领域得到实现。在现代工业社会,人的满足更多依赖于物质消费,人们通过疯狂消费来弥补其他领域特别是在劳动中的压抑。要改变这种把消费等同于满足的观念,莱斯认为要把关注点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人的满足应在自己从事的活动中实现。
三、莱斯生态观的理论价值
莱斯的生态观固然有缺陷,但其中仍有可供借鉴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了生态危机的成因分析
在莱斯看来,控制自然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意识形态根源,要联系特定的社会背景才能揭开其真面目。在阶级社会,控制自然服从于不同利益集团的目标,尤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意识更加成熟,建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形态并利用其进行文化统治已成为必要手段。
(二)强调了生态意识和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莱斯指出,“控制自然的宗旨在于伦理和道德的建设”[2],这凸显了道德伦理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莱斯对社会文化建设、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观念意识的重视。莱斯强调自然有其意志,对自然应持有正确的态度,人类活动要坚持物的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给予自然伦理关照就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在满足人的需求同时要兼顾各种生物的生存需求,协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坚持维护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
(三)提供了化解生态危机的制度性参考方案
建立“较易于生存的社会”的第一要义是要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人口规模,不能一味追求量的增长,要逐步实现发展标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建立“较易于生存的社会”的第二关键点是人的需求表达,人的需求与满足之间的矛盾关系影响着社会生产和消费,莱斯强调要更加关注人的需求领域。要使人的需求表达更加合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有必要的,要秉持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原则。对需求领域的关注不仅是注意力的转移,还要让人们在良性运行的社会组织中找到真正满足需求的手段,即参与生产劳动。
四、莱斯生态观的局限及其反思
莱斯的生态观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其理论的内在固有的局限性也不能被忽视。
(一)离析了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内在关系
由于过度强调生态危机的重要性,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陷入了片面化,弱化了经济危机的基础地位,甚至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冲突当作社会基本矛盾。然而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只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二)忽视了实践斗争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较易于生存的社会”的构想对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是有一定合理性和借鉴性的,但同时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缺乏现实性和实际操作性,莱斯并没有提出彻底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仍然寄希望于在原有框架内通过采取一些不触及根本矛盾的措施来弥补危机。
参考文献
[1][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加]威廉·莱斯.满足的限度[M].李永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德]霍克海默.[德]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4]李咏梅.“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批判与生态正义——威廉·莱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1(02):55-59.
[5]王雨辰.“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伦理意蕴——略论威廉·莱斯的科技—生态伦理价值观[J].道德与文明,2004(05):53-58.
[6]郇庆治.从批判理论到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莱斯和阿格尔的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03):42-50.
[7]王艳,朱进东.试论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J].理论探讨,2011(03):87-89.
[8]薛勇民,贾婕.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与时代价值[J].学习与探索,2016(03):18-21.
[9]桂森林,姜迎春.社会矛盾抑或认识漏洞——马克思与莱斯生态危机理论比较[J].理论探讨,2017(02):177-180.
[10]李晓雨,李庆霞.莱斯与福斯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批判理论的差异性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0(01):242-246.
[1] [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53.
[2] [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