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民宿发展迅速,民宿新业态更是层出不穷。那么景观设计在民宿新业态中如何体现与应用?本文细致梳理了民宿的概念、起源与我国民宿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当代民宿的主要特点及优势,进而从民宿固有的特性衍生出的常规业态做出了详细分析,以及民宿业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实例来阐述景观设计在民宿新业态中的应用方法与实现方式。
关键词
民宿;景观设计;新业态;旅游
一、国内外民宿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民宿的发展现状
1.日本民宿
在日本“民宿”称之为Minshuku,作为民宿发源地之一,在其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根据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及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民宿也渐渐演变出了其他的功能性质。
上世纪70年代时值日本休闲旅游热潮,日本民宿在这股热潮之中也得以迅速壮大增长。直到1997年,《全国民宿》中指出,有近千家民宿拥有自己当地的人文特色,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在该书中亮相做推广[1]。
2.英国民宿
作为民宿的另一个起源地之一的英国,其行业发展的历史则另有来历。时间回到上个世纪的中叶,在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等人口稀疏的地区,由于当地经济相较于其他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为平衡其家庭的生活开支,当地的农户之间渐渐发展出了为外来者和旅行者提供住宿与早餐等家庭形式的服务方式,并称之为Bed and Breakfast(B&B)。
2.大陆民宿
我国大陆地区的民宿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档次层出不穷,经营形式多样化,例如:广西阳朔的家居旅馆、湖南凤凰的民居客栈、四川成都的农家乐等。都属于很有当地文化底蕴的特色民宿。
近年来,在我国出台《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文件后,其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主客交流的原则就有详细的阐述,从而将一些走错方向的民宿经营方式拉回正轨[2]。
对国内外“民宿”的相关起源、概念与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后,笔者总结出“民宿”以下四个特点于下表所示。(表1-1)
表1—1旅游业态分类
方式 | 特点 |
①文化 | 通过当地特有的人文特色和不同的环境给予游客不一样的民俗体验。 |
②载客 | 可承载的游客量不多,不同于大众酒店、旅馆等。 |
③环境 | 多位于安静优美、自然风景极佳的非繁华地段。 |
④互动 | 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完美的场所,同时与民宿主人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互动。 |
二、景观设计在民宿业态中的主要应用特点及优势
(一)民宿业态
“业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一种商业模式,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以特定的服务方式提供特定的服务项目,通俗的讲就是“卖给谁”,“卖什么”和“怎么卖”。
在原有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乡村民宿旅游新业态结合了当地特色乡旅产品,融入了当地文化底蕴,树立乡村民宿特色产品品牌,是原有乡旅业态的升华与凝练。当下乡村旅游民宿新业态按主题大致可分为四类:
1.户外拓展与亲子教育为主题的互动型山村旅游民宿,包括自然博物馆、艺术馆、户外防疫课堂等。
2.以康养和健身运动为主题的康乐型民宿,包括山庄会所、洋家乐、温泉山庄、山野运动环线等。
3.以田园生活参与与山野景观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自然观光型院落民宿,诸如休闲山庄、茶园体验、花海展览、渔人码头、蚂蚁田园等各种形式的民宿业态。
4.乡村民俗风情、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传统文旅民宿,包括乡村文化体验园区、传统文化园等。
(二)主要应用特点及优势
(1)传递生活方式——互动体验性
在景观设计中着重强调民宿中主客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对互动性设施的打造,使景观不单纯的只是拥有观赏性,更是给予了其功能性、实用性。例如:民宿温泉区、幽静茶庄、山野树屋等。使旅客感受当地民风民貌的同时也可以以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去体验不一样的民宿生活。在互动之中不但与朋友、情人增进了友谊、亲情,还与大自然之间互联互通。
(3)享受自然风光——文化性
民宿区之内小到室内的装修布置,大到室外的景观布局,都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对当地民宿文化做出完美的诠释。每一种不同的民宿都无所不展现出自身优美动人的风采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满足各地来客不同的审美追求与对个性化旅游的渴望。也架起了人们日常生活与文化展现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民宿是一种经营,也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艺术。
三、景观设计在民宿新业态中的应用——以南宝山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为例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南宝山乡村民宿基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龙门山脉,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境内,该地向东距离成都都市圈直线距离约130公里,距离邛崃市约35公里左右。场地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
2.现状分析
项目地位于半山腰,四面环山,仅南面有一条通道与外界相通,共计12亩林地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以及两栋居民建筑(南宝乡秋园村六组1号、2号民居建筑),建筑类型为木结构歇山顶川西民居建筑。
(二)设计理念
1.强调自然和谐
设计区域的建设与场地的地形地貌需做到有机结合,并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突出其特有的景观成分,避免造成过多的挖填方处理,导致整个场地人为的干涉过大。
在场地道路与建筑改造的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道路的修建中应避开场地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带;在建筑改造中其天际线应与自然景致的起伏相协调,并且建筑色彩与自然色彩相映衬,使整个设计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
2.发挥借景抒情
在场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对整个场地进行梳理与调整,让整个场地与温泉景观融合显得更具自然美。因山就势构景成趣,融于山林[3]。将温泉景观置入其中,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之感。
3.升华文化特色
作为地区特色的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保护、利用与开发是民宿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是设计本更加具有其魅力所在。
(三)民宿新业态中的设计应用
1.利用地形地貌,突出场地优势
首先通过对场地现状分析确定原有建筑地块的区域以及位置,进而对场地中增添功能节点服务于场地中主要建筑周边区域,使整个场地中点与点之间形成空间网络,再明确人流动向使整个项目区域内的动线循环起来。
2.梳理场地植被,展现自然景观
首先对场地中的基质斑块进行系统分析,将场地分为草地、森林、硬质地面、水面、人工绿化、建筑六种斑块。在原有的地块上对原生植物进行梳理与改善,留出较好的观景视线并且保证人员的流通。其次对道路的环线以及功能活动区域进行梳理。再次细化道路系统与活动区域将温泉水域融入活动区域之中。
3.合理规划布局,提高景观利用率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让每一个功能区域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娱乐观景互动体验。
结 语
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文献与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首先对当今国内外民宿的起源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从旅游业态的方向得出不同种类的民宿主要包含的业态形式,最后结合景观设计分析出其在民宿业态中的运用手法并以实际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景观设计在民宿中所表现的效果。
民宿的业态在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景观设计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升华。但因时间不足和笔者自身水平限制,并未能对其进行充分全面的探讨分析,文中一些观点和认识评价还较为粗浅存在不足。笔者今后会努力加强实践提升自身水平,暂且希望本文的一些见解能为今后的民宿景观设计总结经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并设计出富有特色的民宿景观。
参考文献
[1]佐藤めました.全国民宿[M].日本:昭文社,1997,(13):13-14.
[2]章艺,吴健芬.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及评价[J].标准生活,2019,(5):35-36.
[3]陈红,傅红,罗谦.温泉度假地景观设计理念[M].四川: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2004,(1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