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观察

赵鹏,祝仁兵,马俊,汪海洋

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中分别运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差异。方法:试验者是通过随机选择2018.03至2022.09在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治疗方案为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比对不同治疗模式下各项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其疼痛程度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疗效的作用,建议推广。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

骨质疏松属于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以骨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以及骨量减少等为主要特征,老年人作为高发群体,其发生骨折风险较高,脊柱骨折作为骨质疏松患者常见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骨脆性增加及骨强度降低等因素所致椎体出现压缩性变化,容易影响到到患者正常生活与生活质量[1]。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如药物疗法、佩戴支具、卧床休息等这些都属于传统保守的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因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创伤,但其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容易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整体效果不理想[2-3]。近年来,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下,微创疗法因具有并发症少、低创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疗效确切,本次试验随机选择2018.03至2022.09在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0例,以分析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为目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对象是2018.03至2022.09就医的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病例数共计100例,数字奇偶法作为2组的分组依据,对照组:年龄分界值与均龄65岁至75岁(69.87±7.64岁),有27例是男性,有23例是女性;观察组:最高及最低龄78岁、62岁,均龄70.12±7.75岁,男女各25例。对组间资料以统计学实施分析后显示,P>0.05,符合对照研究要求与医学伦理学要求。试验者纳选要求为:(1)经相关检查后证实是骨质疏松,且伴有脊柱骨折;(2)知晓试验流程内容且配合度良好;(3)所有试验资料完善;(4)意识清晰且精神状态良好。排除:(1)伴有脏器功能异常;(2)伴有凝血功能障碍;(3)伴有癌性疾病;(4)试验中途因其它原因无法继续配合而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椎体成形术,体位选择俯卧位,在患者的胸骨柄与髂前上棘处放置横垫,保证胸腰椎过伸,予以局麻处理后,借助C型臂机X线定位及投影伤椎的椎弓根体表,并进行标记;在常规进行消毒铺巾处理后,选择正位椎弓根处外上方与其矢状面夹角约15°处作为穿刺点,在经过椎弓根之后,穿刺针在逐渐进针,直至椎体前1/3深度,待明确穿刺针的位置良好后去除针芯,于X线监控下,缓慢将已完成调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至伤锥中,确保骨小梁间隙完全被骨水泥所浸润;若发现椎体内骨水泥朝椎体后缘处弥散,或存在骨水泥渗透情况,需立即停止注入;在骨水泥处于完全凝固状态后拔出穿刺针,以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待明确无出血现象后,仔细包扎伤口并完成手术;观察组则提供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体位、麻醉方法与穿刺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在完成穿刺后,由操作者更换工作套管,将骨钻沿着套管插入至椎体中,直至椎体前壁约2cm至3cm位置,建立起工作通道后去除骨钻,借助导针探查工作通道,沿着通道将球囊置入,于X线的监控下缓慢将显影剂注入至扩张的球囊当中,待得到满意的椎体高度后停止加压,将显影剂抽出并撤出球囊;之后借助X线将完成调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推入至伤锥椎体中,促使骨水泥完全浸润骨小梁,直到骨皮质时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凝固后将穿刺针拔除,以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数分钟的按压处理,明确无出血情况后对伤口进行包扎,结束手术。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手术疗效,包括:a.无效,骨折处仍存在明显疼痛感,且腰椎功能与椎体高度并未得到改善;b.有效,骨折区疼痛感得到缓解,腰椎功能和椎体高度有所恢复;显效:骨折处无痛感,并且腰椎高度与腰椎功能无异常;

(2)临床指标,包括:a.腰椎功能,JOA腰椎功能量表作为评价方式,29分为总得分,数值越高恢复情况越优;b.疼痛程度,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作为评价量表,10分为总得分,疼痛度随数值增加而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的分析选以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卡方值/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分析后显示组间和(或)组内数据值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疗效

表1知,观察组总有效例数和高于对照组,P<0.05。

1手术疗效差异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

对照组

50

10

24

16

40(80.00)

观察组

50

2

28

20

48(96.00)

χ2

-

-

-

-

6.061

P值

-

-

-

-

0.014

2.2 临床指标

表2知,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2 临床指标差异x±s

组别

例数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10.13±1.84

13.78±2.62

6.64±1.08

3.48±0.24

观察组

50

10.21±1.79

18.39±2.75

6.57±1.11

2.62±0.47

t值

-

0.220

8.582

0.320

11.523

P值

-

0.826

0.000

0.750

0.000

3讨论

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疾病类型,大多是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导致,同时也与老年人的机体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出现骨折后大多伴有慢性疼痛感,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疼痛感越为明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积极做好有效的诊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合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则显得至关重要[4]。既往临床针对此疾病的治疗,大多以保守疗法为主,如卧床休养、营养支持、支具固定等,然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机体条件相对较差,其病情大多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处愈合难度,并且易导致其腰部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因此所得疗效不佳[5]。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微创手术,其中椎体成形术通过将骨水泥注入至椎体来实现提升锥体强度与稳定性的目的,可有效防止椎体塌陷的同时,还能起到缓解患者疼痛感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期间,易发生骨水泥渗透情况,再加上椎体压缩形态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对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不佳[6]。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基于椎体成形术上改良所得,通过在注射骨水泥之前,以具备膨胀性作用的扩骨球囊撑开伤锥,复位骨折椎体,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还能够在椎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空间,利于注入骨水泥,减少渗漏现象发生,因此相较于椎体成形术而言,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既利于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对椎体后凸畸形情况进行有效矫正,同时还能起到降低骨水泥渗漏的作用[7]。本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疗效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且观察组腰椎功能得分为18.39±2.75分、疼痛程度评分为2.62±0.4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得分,可见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所得到的效果更为理想,利于促进患者骨折处尽快愈合,同时还能借助骨水泥所产生的热效应,破坏炎症致痛因子的活性,实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作用,具备比较高运用价值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椎体后凸成形术运用于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所得到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更确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新伟.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128-129.

[2]陈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15-16.

[3]宋根套.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111-113.

[4]李军,黄志雄,王洁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129-130.

[5]宋玉铭,唐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20,5(02):80-82.

[6]刘枫,郭川.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比[J].中外医疗,2020,39(02):46-48.

[7]陈军.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03):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