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医院 福建省353600
【摘要】 目的结合临床多方面对白内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的临床状况实践与研究,分析借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现状。方法 入围研究者总计46例,入围时间区间在2013年1月到2021年1月,患病病症均为白内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入围治疗方式有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研究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参照组),两组病例数各占50%,以患者术后眼部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情况为研究判定标准,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比对。结果 比对后发现眼部各方面问题的术前情况可比,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上述测定值均有所变化,而且组间形成较明显差异,对比结果P<0.05;结果二:术前社会职能、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心理状态两组记录数据对比,组间各项评分无差异性P>0.05;术后1个月,数据变化清晰可见研究组存在的优势,及与参照组存在的差异,对比显示P<0.05;结果三:并发症发生率以研究组低1(4.35%)、参照组高8(34.78%),数据间差异显著,对比结果P<0.05。结论 经过多方面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借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白内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的临床结果确切,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改善眼部不良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很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临床安全性,建议广泛使用。
【关键词】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白内障两者合并发作是眼部疾病中常见病,治疗需要合理,否则会导致患者病症无法得到改善,在对患者视力影响较重的同时,还会有失明的危险[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角闭合,房水流出困难,并且受到患者瞳孔阻塞且并无另外眼病影响,虹膜根肥厚、前移,眼压上升。青光眼治疗受到影响的原因与其合并白内障发作存在密切关联,而致前房深度变浅,这与晶状体厚度增加有直接关系。但,从长期应用临床效果来看,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对预后不利,增加并发症几率,治疗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2]。笔者结合临床多方面对白内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的临床状况实践与研究,分析借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现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围研究者总计46例,入围时间区间在2013年1月到2021年1月,患病病症均为白内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因治疗手段存在区别性,对以上患者按照人数均等分组(研究组、参照组),研究组男性占56.5%(13/23)、女性占43.5%(10/23),区间45-71岁,均值(58.64±2.33)岁,参照组男性占60.9%(14/23)、女性占39.1%(9/23),年龄跨度45-73岁,平均值(59.47±2.16)岁,数据满足分组条件P>0.05。
1.2方法
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法本次不详细讲解[3]。
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控制眼压采用甘露醇、乙酰胺等并将其控制在< 21mmHg范围,如果控制不达标需继续使用前房穿刺干预;眼部消炎用糖皮质激素。眼部表层麻醉应用复方托吡嗪扩张眼药水和盐酸普鲁卡因。10 -12h,以穹窿为基底行结膜瓣,行角膜巩膜边界隧道切口,分离角膜缘至1mm。透明角膜穿刺3 ~ 11h,注射粘弹性剂[4]。超声乳化,皮质I/A冲洗。前房注射人胶和弹性剂,分离角膜角粘连,人工晶状体植入。切口前房后处闭合,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前房角对术前术后前房角粘连程度观察。术后1年随访期,对并发症、视力等监测[5]。
1.3判定标准
以患者术后眼部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情况为研究判定标准,总计区别治疗方法的疗效[6]。
1.4 统计学方法
调研中所有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23.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数数据运用(x±s,%)代替,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若统计学研究成立,即P<0.05。
2 结果
由下表格(表1、2、3)数据显现:比对后发现眼部各方面问题的术前情况可比,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上述测定值均有所变化,而且组间形成较明显差异,对比结果P<0.05;结果二:术前社会职能、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心理状态两组记录数据对比,组间各项评分无差异性P>0.05;术后1个月,数据变化清晰可见研究组存在的优势,及与参照组存在的差异,对比显示P<0.05;结果三:并发症发生率以研究组低1(4.35%)、参照组高8(34.78%),数据间差异显著,对比结果P<0.05。
表1计算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眼部情况比对值(x±s)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中央前房深度(mm) | 房角粘连(°) | 眼压(mmHg) |
研究组 | 23 | 术前 | 1.58±0.77 | 237.08±74.22 | 25.05±1.79 |
术后1个月 | 3.93±0.28 | 152.55±50.24 | 12.07±1.16 | ||
参照组 | 23 | 术前 | 1.41±0.89 | 236.54±74.39 | 25.11±1.75 |
术后1个月 | 2.25±0.14 | 197.83±50.84 | 15.36±2.21 |
表2 计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比对值(x±s)
研究项目 | 时间 | 研究组(n=23) | 参照组(n=23) | P值 |
社会职能 | 术前 | 43.16±8.21 | 43.09±8.11 | >0.05 |
术后1个月 | 88.25±7.36 | 64.53±7.62 | <0.05 | |
活动能力 | 术前 | 45.41±7.18 | 45.24±7.36 | >0.05 |
术后1个月 | 89.69±8.15 | 73.22±8.31 | <0.05 | |
自理能力 | 术前 | 42.17±8.09 | 42.22±8.15 | >0.05 |
术后1个月 | 89.17±8.52 | 72.92±8.57 | <0.05 | |
心理状态 | 术前 | 43.29±5.25 | 43.31±5.07 | >0.05 |
术后1个月 | 90.71±6.30 | 74.09±6.63 | <0.05 |
表3 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值[(n)%]
组别 | 例数 | 浅前房 | 低眼压 | 前房出血 | 角膜水肿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23 | 0(0.00%) | 0(0.00%) | 0(0.00%) | 1(4.35%) | 1(4.35%) |
参照组 | 23 | 1(4.35%) | 1(4.35%) | 3(13.04%) | 3(13.04%) | 8(34.78%) |
P | <0.05 |
3讨论
青光眼类型较多,其中闭角型较多见,其原因是患者在前房闭角的转态下致眼睛房水被堵。患者因虹膜根部肥大和平动,导致前房闭角、房水不易流出、眼压上升,这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表现[7]。临床常用激光术、药物等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者治疗,鉴于前房闭角区域广,患者的眼压药物或激光治疗起不到有效控制的作用,对于这种情况的患者较多见青光眼滤镜手术治疗[8]。但角膜粘连严重的患者需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夹角分离术,且多为闭合性白内障(>180°)[9]。
如果不能及时或第一时间对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实施治疗,或造成晶状体与虹膜无法贴合,使瞳孔延迟加深,可危及眼压和前房角的严重程度,也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失明,更严重的是对生命构成威胁。治疗时通过切除患者的肿胀晶体,空间结构得到改善,促使前房深度增加,打开房角,房角粘连情况减轻。同时使用粘弹性剂钝化眼周粘连腔的角度,有利于眼周粘连腔角度的重建,小梁功能的恢复,为角度状态和眼压的确定奠定了实用基础[10]。该手术不仅显著改善了晶状体,消除了瞳孔阻滞,加深了前房深度,恢复了晶状体与瞳孔的距离,而且有效控制了眼压和前房深度[12]。通过观察,比对后发现眼部各方面问题的术前情况可比,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上述测定值均有所变化,而且组间形成较明显差异,对比结果P<0.05;结果二:术前社会职能、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心理状态两组记录数据对比,组间各项评分无差异性P>0.05;术后1个月,数据变化清晰可见研究组存在的优势,及与参照组存在的差异,对比显示P<0.05;结果三:并发症发生率以研究组低1(4.35%)、参照组高8(34.78%),数据间差异显著,对比结果P<0.05。
综上所述,经过多方面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借助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白内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病发者的临床结果确切,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改善眼部不良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很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临床安全性,建议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麦圣龙,姚金玉,吴小燕.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眼科新进展,2021,41(3):259-262.
[2] 平丽,田秀红,姚帮桃.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1,21(5):379-382. DOI:10.14166/j.issn.1671-2420.2021.05.013.
[3] 高志海.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3):378.
[4]周吉利,姚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眼压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7).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917038.
[5]赵春梅,赵军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0,(12).DOI:10.3760/cma.j.cn115689-20200307-00943.
[6]毛文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保 健 医 学 研究与实践,2020,17(1):43-46.
[7] 李维娜,李成茂,吴晓玉.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J]. 眼科新进展,2021,41(7):676-679.
[8]张伽雨,彭娜,李磊.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或小梁切除对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5):09.
[9]赵春梅,赵军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0,(12):00943.
[10]杨晓,刘娟.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6).
[11] 胡尊霞,司马晶,曹加国,等.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 眼科新进展,2021,41(9):870-873.
[12] 王旭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56-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