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 河南周口 466000
1 何为糖尿病眼底出血
糖尿病患者因自身体内血液成分存在异常,会不同程度刺激身体血管,进而产生病变。人体眼睛视网膜上遍布众多细小血管,所以,糖尿病患者眼底较易发生病变及并发眼底出血。很多糖尿病患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就是糖尿病眼底出血是否危险?对于糖尿病早期出血时,其危险性相对较低,因为该阶段眼底出血量较低,不会过多的影响眼睛健康,治疗难度相对较低。随疾病发展,当眼底出血相对严重时则提示已处于高危状态,需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合理用药控制疾病发展。糖尿病眼底出血共有以下危害:①损害视力功能;糖尿病患者眼睛初期会出现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眼睛模糊等临床症状,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则会完全丧失视力功能。②破坏眼睛结构;眼底血管结构遭到破坏后会出现血管坏死、堵塞,甚至会在此过程中出现劣质新生血管,紧接着视网膜与玻璃体会出现较多纤维组织增生,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落。③引发出血性青光眼;若糖尿病眼底出血发展至晚期却依旧未接受正规有效治疗,此时玻璃体内已大量积血,造成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加剧眼部疼痛。
2 如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
2.1 激光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涵盖较多内容,病情相对复杂,对于患者而言,出血是一个高度关心与敏感词汇。因为视网膜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较为特殊且复杂情况,临床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多采取激光光凝治疗,在临床已有几十年治疗历史,所谓激光光凝治疗即运用激光的光致热生物效应凝固视网膜组织,该治疗方式并非直接对眼底进行止血,则是在对存在缺氧的视网膜外层细胞行光凝的基础上加速视网膜内出血吸收,有效改善视网膜内层供氧,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氧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泌,促使新生血管退化的同时间接减少眼底出血。眼科医生在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时会首选考虑激光光凝治疗,如果为增殖期严重玻璃体出血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的点样出血则无需或已无法采取激光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证实,激光光凝治疗可消退视网膜新生出血,促进视网膜内出血吸收以及已扩张的视网膜血管百变细,在防治糖尿病黄斑水肿等病变方面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 手术治疗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可将其分为增生期与非增生期两种类型,其中非增生期未出现“新生血管”,可采取定期观察与药物治疗,若出现“新生血管”则说明进入增生期,需立即实施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即通过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或切除浑浊玻璃体促使屈光间质恢复透明以及视网膜复位。该手术适用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脱离等。该手术方式最佳时机为,通常先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促使其吸收,待三个月后不再吸收可行玻璃体切除术。事实上,糖尿病性玻血已无法完全吸收,多数患者在吸收过程中发展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血管闭塞,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外,玻璃体切除术采取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局部麻醉,整体创伤小,更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发生眼球萎缩或因该病所致失明等病变几率。
3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底出血
3.1 合理控制血压血糖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言,控制血压血糖极其重要。毫无疑问,血糖升高会进一步损伤患者眼底血管,持续血压增高状态也会提升眼底出血可能性,所以,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关键即控制血糖血压。通过科学合理药物、饮食与运动将血糖控制于正常数值内,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缓解视网膜周血管压力,降低血塞几率,促进视力恢复。
3.2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必须高度重视身体变化,当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检查,一旦发现眼底出血等视网膜病变等立即接受治疗,避免走向不可逆转方向。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检查眼底,若检查出视网膜病变则需增加检查次数,观察病情发展趋势,不能放任不管,若等眼睛完全看不见则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后果。
3.3 合理用药
针对已步入第3期以及3期以上病史,需鼓励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添加胰岛素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延缓病情朝不良结局发展进程。若治疗措施得当,甚至会在不同程度上逆转视网膜病变,对于4期以上患者而言可能会存在软硬渗或微血管瘤,上述情况皆有逆转可能性。为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不管自身是否出现视力改变情况都要定期检查眼部,听从医生指导建议并接受相关治疗,尽可能选择视网膜病变专业医生,便于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在视力下降再前往医院就诊,说明此时视网膜病变已处于相对严重状态。
3.4 生活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树立正确规律饮食与运动观念,通过科学合理有氧运动降低体重。尤其肥胖型糖尿病对胰岛素较不敏感,所以需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对降低血糖以及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日常饮食方面严禁食用不利于眼部食物,多食用鸡蛋、鱼、五谷杂粮、绿色蔬菜以及柑橘类水果等。此外,还需加大体育运动频率与强度,增强机体抵御疾病能力与免疫力,更能降低糖尿病眼病发生率。保证每日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多休息,降低用药频率,保持舒畅稳定情绪与积极乐观心态,做到上述,不管对治疗或防治疾病均有着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