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荣军科 四川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知识、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IMB模型干预。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用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IMB模型;疾病知识;依从性;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多存在感知障碍、情感和行为异常等表现,青壮年群体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作时患者止血、思维逻辑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该疾病的治愈难度较大,但是通过长期有效的干预手段有效控制病情。为了控制病情,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将影响行为改变的各类行为总结为信息、动机与行为技巧,通过采取有效的收单,引导个体完成行为改变,提升自我,控制病情[1]。基于此,本研究对IMB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对象为2019.10~202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2例和18例,年龄区间20~45岁,平均(34.72±5.09)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21~45岁,平均(34.97±5.2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间为12个月。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用药干预、生活干预、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用IMB模型进行护理干预。(1)建立护理小组,组长为科室护士长,组员为科室护理人员。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IMB模型专业培训活动,加强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结合疾病类型、注意事项制定服务计划,提高护理质量。(2)信息干预。结合医院内部情况编写精神分裂症患者信息调查表,具体内容为疾病性质、病情发展、康复效果、用药情况、治疗依从性、复发情况、自我护理水平等,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调查表在患者家属陪同下通过面对面方式进行沟通,尽量让家属一同参与学习,结合评分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方法、自我护理方法等。每月进行4~6次信息干预,时间1h左右。(3)动机干预。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根据个体相似性组织患者参与分组座谈活动,在护理人员引导下,鼓励患者说出自身想法,了解其治疗态度,纠正其错误认知,在患者与患者间相互鼓励沟通的过程中了解疾病危害,重视合理用药,提高依从性。(4)行为技巧干预。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使其了解疾病知识及相关药物作用机制,掌握自我管理方法,能够自我督促,实现行为层面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品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程度越高。(2)通过直接面试法评估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具体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3)记录两组干预后疾病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并对比。
1.3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疾病知识得分为(90.25±3.09)分,对照组分数为(79.07±3.9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用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用药依从性对比 [n(%)]
组别 | 例数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率 |
观察组 | 40 | 23(57.50) | 16(40.0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7(42.50) | 15(37.50) | 8(20.00) | 32(80.00) |
x2 | 6.135 | ||||
P | <0.05 |
2.3两组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复发率对比
组别 | 例数 | 复发例数 | 复发率(%) |
观察组 | 40 | 1 | 2.50 |
对照组 | 40 | 8 | 20.00 |
x2 | 6.135 | ||
P | <0.05 |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高发疾病,患者多伴随一定的情感、行为障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2]。
IMB模型能够通过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思想到行为逐渐改变个体活动,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工作中采用IMB模型效果确切。IMB模型通过信息影响个体观念的前提下,逐渐转变个体在自身审核交际圈中的行为,使其自我效能和自知力形成,通过外部信息来源刺激其内在需求,进而实现行为的改变[3]。基于IMB模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提高其依从性,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实现行为的转变。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用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瑶瑶,李海燕,苏晴晴,等.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2022,48(3):233-236.
[2] 郭雪琴,梁云飞,吴小英. 全程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99-101.
[3] 张薇,崔彩娟,叶苓,等.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4):315-31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