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及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研究了危险源辨识与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方法,探讨和提出了防范施工安全事故应采取的措施及技术路线。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随着工程进度和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规则性较差,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施工安全事故的致因
2.1主观致因
主观致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的集合,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些个体的主观性不安全行为或工作失误,主要表现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管理缺陷是指管理缺乏或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组织性管理失效,主要表现在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的流程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缺失。
2.2客观致因
客观致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因素的集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施工现场生产系统中的机械、物料和作用对象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这种状态随着建筑施工过程而存在,能由一种不安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不安全状态,也能由微小的不安全状态发展为致命的不安全状态,还可以在物与物之间传递,事故的严重程度随着物的不安全程度增大而增大,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带故障运行、作业对象状态不稳定等;不良环境因素一般是指施工作业环境质量或状态较差,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照度不足、作业高度超过2m、作业空间狭小或有干涉、天气情况恶劣等。
2.3事故致因的关联性
施工现场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组成的相对开放的非线性系统,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人的意识活动在系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人的活动施工现场才会呈现出动态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主观致因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也相对较多。通过对大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各种事故致因在时间或空间上存在耦合关系,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3.1危险源辨识与管控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当危险尚未发生时先对危险源所做出初步辨识和定性评价,然后对危险源进行划分,找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对其进行动态辨识、管理和定量分析,有的放矢的投入危险源管控资源、制定防范措施;最终综合应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或者是将危险源进行隔离,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约束和限制,从而让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初步辨识主要包括施工开始之前对整体危险源的辨识和施工过程中对的各个工序危险源的辨识。初步辨识完成后可列出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便于下一步实施危险源动态辨识、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2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
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能够在宏观上反映现场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状况,指导改进管理策略,评价的一般顺序如下。1)以本质安全度为总目标,以人员状态、现场的管理状态、施工机械和物料的状态及施工环境等四类要素为准则指标,以具体安全管控要素为评价指标对本文3.1节中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归纳。2)使用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层次分析决策模型对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决策法的具体做法为先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与准则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及准则指标与总目标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10分制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示指标越重要,为消除主观随意性的影响打分完成后在使用C-OWA算子对专家打分得到的权重进行有序加权计算。3)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顺序是先构造总目标和准则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再分别构造每个准则指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然后针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值计算,其计算原则是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各矩阵满足一致性验证要求时,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为下一层指标对上一次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是评价指标对应的准则指标的权重与相应准则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的乘积。4)获得的全部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影响结果后即可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定性评价。当需要定量研究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时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等方法进行深化研究。
3.3增强施工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大部分都是外在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之类,这些外在的安全措施虽然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些保护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具体包括以下两点。(1)建筑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降低乃至消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一定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所有相关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能够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并且将自身的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2)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在培训时进行反复地强调自我安全的重要性,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具备完善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和施工单位不能因为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措施,要时刻谨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利益更重要,安全是第一位的。
4建筑施工风险控制对策
4.1强化全文强制性规范的宣贯
实施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技术内容以“安全主线”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规范条款仅包含必要的控制指标,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的底线要求,是政府监督部门执法者依法治理、依法履职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的市政与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硬约束”,市政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在满足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项目功能、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选用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标准,优化项目功能、性能。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全文强制规范的宣贯、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4.2强化安全风险预防与综合管控策
首先依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T429-2018《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等专用标准规范结合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结果,采用主动防范的策略,按照全面覆盖和不交叉重复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排查潜在风险源,重点监测和管控重大风险源,同时采用“化零为整,高度概括”的方法将零散分布于其他各类安全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条款及相关技术控制要点分类列出,对施工现场多发、易发事故的风险点进行全面辨识判定,再按照“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工序”的顺序对要防范的事故逐条、逐项列出,确定风险管控清单并同时提出预防、整改和控制措施。事故防范技术路线整体上应采用“人防+技防”,“被动变主动”的策略,首先应建立闭环管理流程,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层层落实,然后在精准确识别施工现场潜在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应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方法提前消除或隔离事故隐患,最终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佳明.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 工业B, 2020(3):0123-0123.
[2]张明政.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 房地产世界, 2022(011):000.
[3]王来保, 段涛, 赵文超,等. 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模式的运用[J]. 2020.
[4]刘倜林. 建筑安全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评价管理研究[J]. 休闲, 2021, (00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