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技校生问题转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3

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技校生问题转化研究

张晓炜

丽水技师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技能型人才政策的颁发落实,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大,技能强国不再是一句口号。但随着普高的扩招,私立技校越办越多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今技校生招生难度增大,生源素质普遍较低,给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负面环境,家庭不良教育,学校教育缺乏等客观因素,对技校生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技校生问题层出不穷。抓住这些常见问题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一些转化的策略和技巧,在此基础上对技校生加以教育,必定会取得一个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技校生;转化;策略和技巧;规律和特点;心理因素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观念影响。至今还有不少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技校生被一些人认为是后进生云集地。再加上社会、家庭、学校、自我等多因素影响,使技校生较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若能解决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技校生问题,成功转化他们,对国家职业教育、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结合自己数年来班主任工作实践,分享下个人在因心理因素导致技校生问题转化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感受和策略技巧。

一、真诚温暖,倾听技术,重复技术,积极反应

当遇到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技校生问题时,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在你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认真聆听他们的诉说,激励与疏导相得益彰。坚持不懈,不断重复持久的关心,对学生们的需求因人而异地做出积极回应。

小A是我们班被医院诊断为中高度抑郁症,焦虑症的一个女生。曾因无法适应正常的集体生活,多次请假在家休养。在家期间家长也经常带她去医院接受医学治疗,但效果都不太明显,上学期该生尝试来校后,却在老师和家长耐心配合帮助下,从因严重心理因素导致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到渐渐恢复正常生活,至今还变成了我的贴心“小助理”。

起初我和很多人一样,当看到医院诊断书和小A一些无法理解的异常行为时。从心理上觉得她就是一个“病人”,是一个危险的,需要格外关注的“病人”,所以那段时间小A一出现浑身抽搐,脸色发白,呼吸困难等抑郁症反应时,我就习惯性紧张和担心,立马开始安抚并采取相应措施,叫家长严重时甚至送医院。小A大半年反反复复地“犯病”,让家长和我曾一度感到无助。但我始终坚信,虽然我不是医生,但耐心的关心一定会给予学生帮助。频繁的接触让我对小A的各方面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再加上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一些学习,觉得小A所有的问题归结一点:心理障碍。于是,我便尝试做出改变。

我提前给家长打电话沟通“授权”,当小A下次再“犯病”时,在保证她安全情况下,不着急叫家长或送医院,一起尝试让小A“免疫”,适应外界刺激。有次小A又在教室走廊因琐事刺激出现之前的症状,这次我没直接上前挽扶,相反我淡定自若地对围在她身边的人和她说“你没事,自己站起来”。说完便支开其他同学。小A看身边只有我一人,便试图向我求助。没想到我不但不扶,反而以老师身份对她说“你一点事没有,自己站起来,我相信你没问题。”随即我还立马交代她一个任务,去办公室帮我把书拿过来。小A看无计可施,老师也真的不帮她,老师说她没事没问题,她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没事,况且老师还给她安排了任务。没想到在这些心理暗示和我的关注下,小A慢慢扶着墙站了起来,自己调整呼吸,一步步走起来,没多久竟恢复正常,也顺利把书拿来了,真可谓是一个突破。后来我不断对她进行强化,表面上不再把她当“病人”,心理上也很清楚所有的问题都源于她的心理障碍,要结合学生特点,带她克服。平时我会及时地对她的进步进行表扬,对她有时哪怕看似无厘头的诉说也积极回应和引导,并把取得成效和心得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家长一起调整策略,步调一致。就这样,小A慢慢恢复,由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基本也都消失了。

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因心理因素导致什么类型的技校生问题,也不管什么类型的学生,我们始终要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打开他们的心扉真正走进他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上说,未成年人得了抑郁症,我们叫它 “抑郁症”时应该打双引号。因为未成年人还不是心智发育完全成熟的人,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他们只是在发展中遇到了困难,所以,不能将问题定性。单线地从医学角度和生物学角度定性也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按成年人的标准进行评判。对待这类技校生心理问题,我们要耐心,不能用对待“病人”的方式对待他们,因为学生感觉得到。真诚温暖,认真倾听,重复耐心,积极反应是基本的技术也是重要的策略。

二、要注意3个“避免”和3大原则。

1、避免成为“帮凶”,尊重个体原则,加强师生间交流沟通。

当我们沟通时,要把他们当成独立个体,不要让他们认为我们是谁请来的帮手,尊重他们主体,坚持以表扬为主,少说教训导,多让其承担,激励与疏导相得益彰。

2、避免内疚教育,激励示范原则。

不要胡乱地给他们一些压迫性的或认知性的方向,让他们发生认知的改变。技校生群体是认知没有健全的青少年,他们很容易被我们植入一些观念和思想,有时我们会让他们觉得内疚从而被迫接受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观念,其实他们内心可能压根就不理解和接受。技校生群体起初自信心普遍不够,我们要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激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同时用好其他榜样的示范作用。

3、避免粗暴认知,感情教育合力原则。

技校生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问题很多,但学生的心理其实就是满足需要,所有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满足或者满足得不平衡,不充分,不健康。孩子们现在的需要和过去是不一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需要和他与外部的环境是要匹配的。比如典型的手机问题,若不考虑当代技校生的需求而强制进行管理,效果一定会受影响。有时家长,老师不能因为担心,害怕付出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抹杀他们的需要。我们不能用家长教师权威粗暴地给他们灌输认知。

学生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会对他们有所影响,尤其进入青春期和叛逆期的技校生,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有时只是一句玩笑一句戏言,都可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相反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也可能让他们感到温暖。技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太高,或者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照顾孩子,或者一些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导致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缺失了父母这方的家庭教育。在中学阶段这些学生因学习方法、自律性差、意识成熟晚等各种原因导致成绩掉队,被一定程度的忽略。而应试教育的特殊性让很多人评价优秀的标准又过于单一,认为成绩好就是好,成绩差就是差。在沟通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很多内心深处也形成了这种思维,他们认为自己就像社会一些人评价的那样,成绩差就是差生,他们当初就是其他地方“挑选剩下”的别无他法才来到技校,因而极度不自信。有的学生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潜力和习惯了曾经不努力的“舒适区”而混日子。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成才之路了解少之又少,对自己目前的情况和前途看不清楚,会受到社会人士,尤其一些非专业人士戴着“有色眼睛”一知半解地评价的影响而导致迷茫。自己内心深处都不认可自己选择的路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有的技校生只关注短期“收益”,轻言放弃。因此,我们在教育和转化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认知行程是一个过程,所以,在与他们沟通转化中学校,社会,家庭要三方共管,要把他们当个整体,抓住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循序渐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人格施以厚爱,娇治病态情理。

我们班有一女同学小B,在我们班管理过程中她的问题最多最复杂最“棘手”。跟她的沟通和教育仿佛是一场无形的斗智斗勇的”较量“,一场艰难的“长征”,她一个人身上便可以折射出很多职校生的问题。她很懂得“反侦察”,对老师的痛点,家长的痛点也很了解。父母奔波生计在另一个城市居住生活,学生独自一人在丽水居住和求学。在社会上认识一些所谓的江湖朋友,顶撞老师,骂人,性子上来可以什么都不顾及,油盐不进,甚至在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时会言语行为过激。比如会动不动喊着跳楼来吓唬家长,咬伤自己,私自跑出去。

有次在一堂自习课上,她趁班委写材料不注意的瞬间,跳到窗户的防护栏里去玩,被巡查的老师发现并劝阻,我们教室所在位置是高楼,此行为极度危险。当时我们都特别担心,第一时间向班委和同学了解具体情况,确定和判断她这么做的原因,一系列咨询判断后得出结论,学生只是调皮,天气热了跳到那里玩。我发现不仅这次,平时该生的很多表现都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只是由于“对抗”老师的一种逆反。其实她内心深处极度缺乏安全感,很多地方自卑,也有很多不甘,她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她又不愿坦然面对,害怕“抛头露面”。多才多艺但又敏感过激,喜欢顶撞老师但又不愿意独自一人面对老师,一个坏坏不听话的外表下还藏着一个女生的羞涩和可爱。一个油盐不进的表象下还能分得清大是大非。

    综合考虑到这些我遵循3个“避免”3个原则来与她沟通。

1、找一个让她信服的同龄人班委告诉她不许这样做,让她找一个她喜欢且三观正的班委一起来办公室聊天。消除她的尴尬和胆怯,让他在舒适的人和环境中聊天沟通。让他知道我们不是谁的说客,大家就是平等身份探讨这件事。引导她正确面对和承担。2、告知她父母,表达学校对学生安全的重视,班主任对学生此行为的极度担心,然后站在父母角度提醒平时安全教育,确定学生动因只是调皮,给家长提供沟通建议,不要一味批评,还应该从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走心沟通,最终向家长保证也会进一步加强家庭和学校安全教育。避免粗暴认知,家、校感情教育合力。3、班级开班会,放大问题的影响力,故意让此行为给学生自己造成干扰,比如说这件事全校师生都知道了,很多人都问我,我们班有学生要跳楼,校长和教育局也要过来慰问谈话,如果被走廊其他一些不知情况的学生拍走,按着当代社会网络发展速度和一些不便真假的网友的传播,咱们班的网红就诞生了。说不好明天的报纸又跟满天的谣言一起飞过来,到时还要该生自己去做解释。这几句话在班级一出,当事人和其他同学都感觉到了“麻烦”,在大家小幅度哗然和喧闹中,我看到该女生深深地低着头,红着脸还爆了句粗口,说谁他妈地乱说我跳楼,我只是无聊玩而已。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一个孩子的安全对父母的重要性,稍有不慎会害了一个家庭,谈学校和父母平时经常开教育会议的目的,谈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的角度强调。虽然学生当时言语不当,但那一刻我的心也放下来了,我知道我的话起到了作用,因为这些话全部触碰到了她的痛点,给她带来很大的“麻烦”。让她自己真正理解了,从此她再也没这样做过。

三、常见3类问题和3个不要:发展性问题,人为问题,突发性问题

注意不要问题疾病化、行为问题化、问题道德化。

技校生处于青春期,易将个人的思想情绪、心理感受摆在无比重要的位置,容易觉得别人都不了解自己,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变得孤僻、清高或者强加个人感受给别人,在考虑个人和考虑他人时,显得既片面又极端。突然间喜欢把自己给保护起来,不太愿意跟大家分享心理想法,以前可能什么都说,现在突然就不说了。因为不说,这个时候他也许需要自己消化自己的认知,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但又不能解释自己正在遇到的问题,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或者是一些错误的认知进而导致心理上的困惑。这一时期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支持就变得很重要,要正确客观的面对他们,给他们提供恰当的指导。

技校生常见的问题有三类,第一类,发展性的问题,指个体正常的发展中急剧的变化和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此类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慢慢消失,但处理不当极容易发展为人为问题,从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第二类,人为问题,由于父母或其他教育者的因素,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比如,上网成瘾不听话、没有感恩之心、不跟人交往、逃避学习、对什么都没兴趣等。这可能需要改变周围环境,需要父母去反思、去调整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以此来促进孩子的改变。第三类,突发性问题,是我们要帮孩子去进行危机干预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起因于突发性的、罕见的、超出常规的事件,是我们无法控制其发生,只能采用事后干预和补救。比如孩子被欺凌,甚至有时被伤害了,我们要帮助他去化解。  

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首先注意不要把问题疾病化、行为问题化、问题道德化,这个往往是很难的。比如一个孩子喜欢偷东西,被老师批评,我们不能直接将此行为问题化为“盗窃”,归为品德不好,心理问题,应关注行为背后的机制。心理动力学认为,当一个人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如果用正常的方式无法获得时,就会用不正常的方式获得。比如吵架和之前提到班级学生跳窗栏等行为,好好说话不能建立有效联系,而吵架时,互相对骂或跳窗栏引人注意就是一种沟通,用扭曲的方式满足了沟通和联系的需求。

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对其他同学破口大骂,第一感觉可能觉得他没道德没素质。但实际上,在技校生的发展中,他的道德发展并没有完善,跟心理发育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按照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可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还对他进行道德绑架。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要动不动和道德联系起来,有时学生不听话可能只是他现在心情不好,或没兴趣,他不认同你,不愿意听你的话。你没有说服他听你的话,不代表他就是个坏孩子,就是个不道德的人。一个人面对道德压力时,往往比实际的压力对人的杀伤力还要大。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道德绑架的可能性,越是在关系中想获得掌控权的一方,越容易用这种手段;越是人格健全度不够、心理资本水平不够的人,往往越容易拿这把道德的权杖。因为他没有信心说服别人,所以用道德来强迫。所以,对技校生遇到的问题,发展性的问题也好,其他问题也好,我们要去维护他的自尊、不去把问题道德化,说他没良心、不感恩等,不要上升到道德层面。

技校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成长的必然,也是成人化过程中蜕变的必须。其中一些问题也许只是我们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时,才成为问题,实际有时未必是问题,我们要立足于技校生成长过程,客观、辩证地对问题进行认知和解读,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动因机制,因材施教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积极教育学生,为国家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心理学》.韦志中、周治琼 著.西苑出版社
  2. 姜早才.论技校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和技巧.科教纵横
  3. 纪晓霞.如何做好技校后进生的转化.中国校外教育网
  4. 刘天祥.中等职业技校后进生转化工作之我见.
  5. 贺巧云.谈技校学生转化工作.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第12期

本论文系浙江省丽水市丽水技师学院课题《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技校生问题转化研究》(课题类别:2022年度校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课题立项编号: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