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探析

谢占宇1,曲艺2

1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168;2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时间洗礼所保留下来的居住建筑及传统街巷,往往以其独特的风貌展现着历史价值,也反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通过对方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加以解析,指出当前街巷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保护更新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

1沈阳方城街巷空间认知

 1.1方城区位及发展

方城是沈阳的旧城中心和城市发源地,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由东顺城街,西顺城街,南顺城路,北顺城路围合而成的近似方形的内部空间。其建设历史可追溯至公元928年的辽代,经历了城垣初建、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历史浸润,浓缩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建筑,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传统历史街区之一。

 1.2街巷界面建筑现状分析

沈阳方城由于其曾经作为宫城的特殊历史原因,其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类型多样化,包括宫城、商业、居住、公共建筑等。从现状看来,街巷界面的主要建筑包括沈阳故宫、张氏帅府等在内的18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建筑42处,文庙、萃升书院等文物古迹遗址57处,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其中商业建筑主要集中在中街路上,住宅建筑分布在方城的南侧居多,同时还包括少量的行政办公、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和其他性质的建筑。

 1.3街巷布局分析

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平面形态丰富,充满趣味性和文化性,包含了67条历史街巷,街巷的整体布局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点之一。街巷的平面形态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期积累下,基于地形和环境的客观因素,以及社会与人类活动的需求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

现今的沈阳方城历史街区整体格局组织合理、道路结构完善、街巷等级分明,虽然街巷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但布局延续着历史的空间结构格局,依然保留着方形框架。街巷横纵交错形成井字格局,虽然方城内的几条主要街道虽然为了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被不同程度的拓宽,但空间特征和布局模式尚存,仍然可以发现盛京皇城时期的缩影。街巷体系逐渐梳理与完善,小型街区根据环境变化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逐步合并,空间街区尺度变大,街巷的形态、走向趋于平直、规则化。

2沈阳方城街巷空间现存问题

  2.1风貌特征的破坏

通过对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发现方城街巷空间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方城街巷空间的保护不成系统,而且对沿街建筑风貌缺乏针对性的控制引导等,破坏了方城街巷的风貌特征。现在人们对于街巷风貌的破坏问题很重视,但是保护意识却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沈阳方城的居民并不知道自己居住的建筑与街巷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美学价值,将这无价的街巷空间好好地保护起来可以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居民只是追求优质的环境、优越的居住条件,从而对街巷空间随意改建、新建和扩建,导致传统街巷空间的人工风貌遭到破坏,同时人文风貌也遭到了破坏。

2.2物质要素的老化

从物质层面来说,街巷空间的路面及一些附属在其上的环境及设施是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每一种材料都对应不同是适用环境及功能。然而方城中的铺地采用沥青或灰色石砖统一处理,导致街巷历史文脉要素被破坏;还有部分街巷的铺地老化、破损,并未及时更新。

同时方城街巷空间的附属设施数量匮乏、品质单一并且有部分设施已经年久失修;可以突出方城文化特征的艺术小品几乎没有,与其他城市街巷的小品设施几乎无异;在休憩类设施上,中街布置有少量的休闲座椅,但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相关的设计标准。

2.3空间活力的衰退

街巷空间的节点作为街巷尺度和形式发生变化的位置,通常是街巷空间转换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居民开展聚集、交易活动的场所,是方城内空间多义性的集中体现。节点空间是方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网络在空间上的集聚点,具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内涵。随着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居民对空间的使用需求逐渐多样化,但由于城市建设多滞后,因此居民自发进行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如违建、加建、堆放杂物等不断侵占节点空间,且伴随着机动化的进一步发展,节点空间往往被作为机动车停车位。加上方城中的市级商业中心区中街,更是吸引了难以数计的社会车辆,使原已不堪负重的方城交通系统雪上加霜。机动车进入方城后,在街巷中不规则随意停放,严重破坏了方城街巷的空间活力。

3沈阳方城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

3.1保护街巷格局,显现地域特色

沈阳方城所拥有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孕育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地域性特色的基石。沈阳方城的空间格局是体现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城历史的见证者,保护原有街巷的空间格局,才能保持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性。方城街巷空间的风貌表现在街巷肌理、空间结构、街巷界面、空间节点等要素,对于方城街巷空间的保护更新应充分展现了他们与现代城市结合的多种可能。保护历史街巷不是要将其孤立起来进行保护,而是要因地制宜,秉承适应性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显现其独有的地域性特征,延续历史街巷的特色生命力。

3.2梳理生活路线,优化街巷结构

方城的街巷空间不仅仅具有交通功能,更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居民在街巷空间中交往、经商、休憩等。但方城的街巷空间结构缺少较好地组织和利用,为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方城的街巷空间应在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根据道路的使用人群和使用频率梳理生活路线,在原有的街巷空间格局中开辟若干节点空间,将其串联起来,增加邻里休闲和交往空间,凸显社区祥和、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拆除街巷的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消除对街巷原有肌理的破坏。

3.3回归居民生活,提高街巷活力

街巷活力能够直接反应居民的生活状态,历史文化街区中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有文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关注的对象不仅是“物”,更包括“人”。方城居民作为方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与街区发展息息相关,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对人主体性的肯定。对方城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要尊重居民日常生活习惯,使空间在使用、特征、构成上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保持一致。通过街巷空间及其节点的人性化、细致入微的设计,充分反映沈阳方城居民生活的地域性特征。其次,要体现居民心理、行为和审美特征,结合居民商业行为、交往行为、出行行为以及休闲活动特色,形成与居民生活日常对应的街巷空间模式,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4结语

方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镌刻着时间的痕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是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的载体。在进行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时,应依据建筑环境与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化分析,探析现存矛盾与解决措施,为方城的保护和现代化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化的建设依据。让人们所生活的街巷空间衔古继今,永葆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盛京老街巷[M].沈阳出版社,齐守成.2004

[2]石璐.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马雪峰.近代沈阳方城城市空间肌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

[4]徐晓黎. 甪直古镇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5]颜益辉. 广州南关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