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深镇中学 525235
[内容摘要]父母外出子女留守,由于爱的缺失、教育的不到位,造成留守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等问题。
[关健词]关爱、立德、配合
留守儿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特有的新社会群体。“留守孩子也越来越难教了。”这是现在很多老师的深切体会。
因为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又没有家庭教育。没有家教的小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人管理。某个孩子犯了错或者学习退步了,在学校由班主任管理,但是回到家里就没人管了。
缺少家长陪伴的孩子,一方面心里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他们所体会的苦乐不能向亲人倾诉,往往会造成他们性格较内向,从而形成对家长的反感,乃至对学校也不喜欢的厌学心理。但这种问题始终没有引起父母们的足够重视,最终成为问题孩子。
留守儿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受到了整个社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问题。作为老师有责任培养好这部分学生,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健康成长的条件。怎样搞好留守儿的培育管理工作,根据其成因,我觉得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缺的是关爱。
农村地区儿大都是被托付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的,造成了“隔代管教”。他们素质和思想觉悟相对较低下,多采取溺爱的方式,不能严格管教。只是在物质上的帮助,却给他一味的宽容、放纵。还有很多年老体弱的父母认为,能给他们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而针对孩子的知识、日常行为、心理健康情况根本没方法去管理。这样就容易形成农村山区孩子任性的心理情况。同时,留守儿和监护人无法建立亲情、话语上的交流,由此导致个性孤独、不够阳光。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学生,孩子缺少家长之爱,没有别的子女那样的家庭温馨,体验不了一般的家庭天伦之乐,并且也没有正规的家庭教育。这样,他的内心深处容易产生的创伤与压抑。
缺什么就补什么。既然家庭缺乏温暖,我们学校就要多给一些关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有一句话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抱着一颗真心去教育学生,那总是会有效果的。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那些激情的演讲教育能够让学生落泪?那是因为说到他们内心深处去了。关爱学生,是教师所应该拥有的良好品德,能受到教师的爱护,是每位学生最基本的心灵需求。教师要以真诚的关爱面对留守的儿童。心理学家指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要了解孩子。”唯有明白,才能将关爱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谈心就是表达的一个好方式。老师用平等、自信、尊重的心情和学生们聊天,从思维和情感上沟通,并尽量协助学生处理困难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学生教育转化管理工作上,我认为一定要斗智斗勇,有时候用非一般传统的教育手段也会有奇效。比如和学生的交流,如果选择在办公室,学生站着,教师坐着,这种方式的交流效果肯定是不够好的。他们要么不想说话,要么不愿说心里话,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的讲话的架势分明是教训人的。最好的交流场所也并非办公室,而是师生二人面在对面的坐着。我们要用学生们讲话的形式、语气来进行。如此一来,学生会放松了警惕,抛开敌意,许多真诚话都能说出口,而老师们也就能够掌握许多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了解他们现在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以便于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政策。
二、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有教育专家说过,人才培养兼备是上品,有德不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垃圾,有才不德则是危险品。人们都期望不要出现马加爵式的人物,因而要教导留守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思想和意识形态。
首先,要正确引导孩子了解他们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让子女们明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当前的读书光阴,发奋读书。培养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将家庭的责任担当变为学习的动力。而实际上,一些儿童除完成工作之外还担负着沉重的家事,赡养长辈照顾小弟小妹等。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可以让儿童的意志变得更坚定起来,思维也变得更成熟起来,学业也变得更用功。而这种精神正是其他儿童所不能获得的。我也常常在想,为什么海豚的训练师能将海豚训练得那么听话?那应该是持续激励的结果。其实,每位儿童都渴望获得他人的赏识激励,老师也要学会尽量鼓励和肯定他们。
其次,要从培养健康的心理入手。他们应该搞好他们的心理事业,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其实很多农村地区小孩的都有一定心理问题的。所以,学校要把农村地区儿童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心理文化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要进行儿童心理活动课,建立“心语室”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便打开他们的心结。
要对农村地区儿童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心灵状态做全方位的、深入的分析,给他们设置心理卡,注意他们的心灵变化,作出详尽记录,对他们不良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做好相关心理指导,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关爱。
三、争取家长的配合
由于家长的长期离开,导致孩子普遍失去了与家长的交流机会,没有家长的赏识,也没有了家长的训斥,自律能力比较低下,内心相对自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更多地从情感入手进行弥补。以弥补学生没有家长关爱的空缺。同时,多进行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如为孩子过生日,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关注孩子,减轻学生的心灵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找到存在感,从而感觉到团体的温馨。
爱是教育的根本。老师应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对生活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要多跟孩子的父母相互交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生的教育中来。每天要指导孩子完成目标,帮助孩子确立自己的志向,确立学业目标,激活学习动机。老师的监护作用是替代不了家长的,我们要使孩子觉得家长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周围,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另外,多和学生家长电话交流,帮助孩子学会将日常生活和学业上的苦乐告知家长,让孩子的想法和情感有所表达。
留守,对孩子来说是不幸的,家长其实也很无奈。我们每一个父母对留守儿的教育都有着不能推诿的责任。家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战场,我们要多进行家访,和父母交流,争取父母的密切配合。
综上所述,留守儿教养问题是一种日渐凸现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部分,是人们进行家庭教育工作所面对的一项新课题。它需要老师、家长、监护人以及整个社区的积极参与,但主阵地是学校,老师更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位孩子负责的心态,用更多的关爱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内心的发展力量,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培育学生的自主监督、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身心健康茁壮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