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前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前景分析

王鑫宇,宋永辉

辽宁沈阳工业大学110870

摘要:资产证券化自 20 世纪末传入我国后深刻的改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本文从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风险的“三性”原则出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 30家大型商业银行 20172022 年间的各项指标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资金池   三性原则

我国于1966年引入资产证券化业务,根据财政部相关数据,截止2022年 12 月31 日,我国发行相关产品共计158738.79亿元,发行数目共计10122 笔现阶段,伴随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攀升,信用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出发,选取 2017至 2022 年30家商业银行数据。以选取不良贷款率NPL作为代表安全性的被解释变量,选取存贷比LDR代表流动性的被解释变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代表效益性的被解释变量,选取资产券化比率MABS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资产规模的对数LGA、每股收益EPSGDP年度增长率GGDP、M2年度增长率GM2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

本文所选用的公式与模型如下所示:

NPLi,t= γ+ 1 MABSi,t+ γ2 EPSi,t+ γ3 CARi,t+ γ4 LGAi,t+ γ5 GGDPi,t+ γ6 GM2i,t+ θi,t   (1)

公式(1)为模型一,NPL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来检验资产证券化比率MABS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影响。

LDRi,t= δ0 + δ1MABSi,t+ δ2 EPSi,t+ δ3 CARi,t+ δ4 LGAi,t+ δ5 GGDPi,t+ δ6 GM2i,t+ μi,t   (2)

公式(2)为模型二,以LDR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来检验资产证券化比率MABS业银行经营流动性的影响。

ROEi,t= β+ β 1 MABSi,t+ β 2 EPSi,t+ β3 CARi,t+ β4 LGAi,t+ β 5 GGDPi,+ β 6 GM2i,t  + εi,t   (3)

公式(3)为模型三,以ROE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来检验资产证券化比率 MABS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性的影响。模型中所指的i代表所选取的30个样本银行t代表年份2017-2022;i=1.....6)为估计参数;代表误差项。

本文首先对所取用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数据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NPL

LDR

ROE

MABS

-.276**

( .012)

-9.181**

( .024)

.732

( .273)

EPS

0

( .89)

.049**

( .026)

.013***

( .001)

CAR

-.073***

( .008)

.792

( .428)

-.152

(.366)

LGA

.001**

( .02)

.003

(.865)

-.001

(.639)

GGDP

-.306***

( .008)

-7.059*

(.093)

3.989***

(0)

GM2

-.002

( .897)

-1.508**

(.021)

.333***

(.003)

Constant

.034***

( .009)

1.246**

(.011)

-.133*

(.097)

F-test

6.747

4.120

20.557

Prob> F

0.000

0.000

0.000

*** p<.01, ** p<.05, * p<.1


结论:

第一,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目前我国上至央行下至各级监管部门都对这一产品保持较高的关注程度,用于开展业务的资产安全系数较高,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从而减低银行信用风险。

第二,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通过打包出售那些流动性差的资产,盘活商业银行的现金流,从而大幅降低了流动性资金不充足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在提高流动性的同时,提升信用度

第三,资产证券化不能大幅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性。进行资产证券化流程过于复杂,会分散商业银行在经营传统业务上的精力从而整体效益未产生显著提升。

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该健全银行信息披露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及时性其次,扩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积极尝试风险缓释工具对资产的风险进行持续性的监测;最后,加大对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冯彦明,李皓轩.中美资产证券化比较及启示[J].资产证券化发展,2014(20):41-42.

[2]武昊,陈胤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J].财政金融,2014,(09):43-45.

[3]黄洁莉,唐杰.资产证券化真的能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7, (58):35-43.

李佳.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杠杆——来自我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20, (04):65-76.                                                      

[4]路妍,孙方舟.《巴塞尔协议Ⅲ》下资产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2020(02):105-112.                                            

[5]于宝亮,樊友丹,鲁晏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国际经验与我国商业银行实践[J].新金融.2017,(03):58-63.

[6]张明,邹晓梅,高蓓.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2013, (11):31-36.

[7]彭文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7(14):74.  

[8] 安 丛 梅 . 监 管 约 束 、  资 产 证 券 化 与 风 险 承 担 [J].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1(43):82-95.

[9]王亮亮,王跃.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20, (02):69-70.

[10]姚建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评估与应对[J].财会通讯.2020,(05):138-142.                                                    
作者简介:

王鑫宇 199321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邮编:11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