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评价的广东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基于资源评价的广东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规划研究

陈邦锋,

广东省连山林场(广东鹰扬关森林公园管理处),邮编:513200,

摘要

自然教育功能实现与自然保护地空间载体互适匹配。为探索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实践,对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规划基本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自然教育规划基本构成要素。以鹰扬关森林公园野外考察为依据,在自然教育资源评价分类基础上,形成6大自然教育主题,规划15个自然教育空间,其中自然观察点4个,自然教育径5条,自然科普园(馆)6个。

关键词:自然教育规划、资源评价、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

近年来,自然教育发展迅速,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拓宽[1],内涵也随着时代更迭而变化。随着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程的推进,自然教育研究热度渐增,但目前研究热点相对集中于自然教育概念[2]、自然教育经验[3]、自然教育体系[4]上,对于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实践研究较少。广东省是中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省份,并且制定了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5],鹰扬关森林公园位于规划中的粤北森林自然体验区,具有发展自然教育的潜力。基于此,本研究以鹰扬关森林公园为例进行自然教育规划,皆在探索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自然教育规划实践路径,以期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实践提供技术应用参考。

1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规划基本问题探析

1.1 自然教育概念内涵

西方自然教育主义最早萌发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与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应与儿童自然发展相适应,主张“效法自然”的教育思想,该思想也对后来的现代自然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之后,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进一步提出教育应“归于自然(back to nature)”,其强调教育应通过自然引导培养人自然天性的发展,尊重自然,接近自然,归顺自然[6]。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不同时期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先贤们在几千年前就已有“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中国自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从明代王守仁“自然教育论”的面世,到近代陶行知、蔡元培等人对自然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诠释[2],皆在强调自然教育理念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东西方早期所形成的自然教育思想整体上都以顺应自然天性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需求的变化,早期朴素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并延伸出崭新的内涵。自然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了解与尊重自然,从而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全民享有的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与学习自然的有效途径。

目前学界尚未对自然教育概念形成统一认识,不同学者对于自然教育亦有不同理解。综合上文对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发展的追溯,结合国内外自然教育事业实践与发展经验,本文认为自然教育应包含对客观自然环境的认知,即教育环境的自然属性;以及对自然哲学思想的理解,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所讨论的自然教育是指依托自然环境,通过自然引导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与学习自然,并面向全民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通过自然教育能够让人们学习自然知识,理解与重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保护自然。

1.2 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

自然教育资源是指为自然教育活动开展而被占据或使用的各类事物和现象[7],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自然保护地是指由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8]。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国家公园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承载着全国乃至全球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9],为面向全民开展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相比于其他自然教育规划[10],其主要特征为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同时自然资源具有教育价值。在国内外的自然教育研究中,已有许多学者探索了自然保护地下的自然教育功能实现,如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4]、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规划设计[11]、自然教育场所设计[12]、自然教育资源评价[13]等。总结已有相关研究,笔者发现自然教育规划基本构成要素主要为自然教育资源、自然教育主题、自然教育空间以及自然教育设施。自然教育资源作为自然教育规划的基础资源,是能够被体验的自然现象或者事物,按照教育价值进行分类可分为具有全球意义的、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教育资源。自然教育资源禀赋影响着自然教育主题,不同自然教育主题能够使各自然教育活动间具有差异性,最大程度丰富自然教育活动的可体验性。自然教育基本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场地空间与设施配置,自然教育空间为自然教育活动提供空间载体,自然教育设施为自然教育活动提供设施支撑,同时自然教育主题进一步为自然教育空间与自然教育设施提供营造与配置依据。

2 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

2.1 鹰扬关森林公园概况

广东鹰扬关森林公园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山林场范围内,分为鹰扬关片区和西牛塘片区两部分,其中鹰扬关片区面积为131.50公顷,西牛塘片区面积为618.20公顷。鹰扬关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6′05.530028″-111°56′50.330925″,北纬 24°40′44.822312″ -24°41′44.362745″;西牛塘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3′08.992954″-112°05′54.111382″,北纬24°32′22.186332″-24°33′41.779829″。

2.2 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资源

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园内保存有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公园所属山系属南岭山脉的余脉,鹰扬关片区的主要地貌为丘陵,西牛塘片区则以中低山为主。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严冬期短等特点使其孕育着许多珍稀动植物资源。根据实地科学考察调研,发现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42科386属602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目79科216种,动植物资源丰富。同时,园中重峦叠嶂,溪谷幽深,自然与人文风景资源组合度高,有利于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

对森林公园内自然教育资源进行收集、统计与分类,进一步识别四类不同价值自然教育资源。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资源分布较为均衡,具有全球意义自然教育资源1项,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国家代表性自然教育资源2项,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针阔混交林景观;具有地域代表性自然教育资源6项;具有普遍意义自然教育资源16项。

3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规划

3.1 自然教育规划理念

1)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体现

自然教育主题是自然教育活动的主旋律,对自然教育活动具有引导性意义,更是不同自然教育活动间差异化的体现。在自然教育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主题,利用不同自然教育场地资源特点与优势,挖掘地域生态文化,融合自然与人文资源,制定鹰扬关森林公园独特地域性自然教育主题,助力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

(2)与受众类型相匹配的自然教育功能

自然教育功能实现途径以自然教育构成要素为基础,同时由于其具有全民共享性,自然教育受众类型也呈现多元化。不同受众类型对自然教育需求不同,自然教育内容形式与设施也有所不同。依据森林公园资源特征,分析潜在受众类型,提高自然教育各要素与不同类型受众之间的互适性,使自然教育更加人性化,最大程度发挥好自然教育功能。

3)室内外合理搭配的自然教育空间

在自然环境中体验自然是自然教育的特征,自然教育规划应遵循“室外为主,室内为辅”的空间规划理念,使自然教育室外活动空间规模最大化,按比例规划一定规模的室内活动空间。在自然教育规划过程中,合理配置自然教育室内外空间规模,为自然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多样化的空间场所。

3.2 自然教育主题规划

鹰扬关森林公园所在的粤北区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较高,是广东省十四五自然教育规划的森林体验区域。在自然教育资源评价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凝练与深化,形成鹰扬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主题,并对主题具体内涵进行说明。

3.3 自然教育空间与配套设施规划

自然教育空间规划与配套设施规划是自然教育规划落地的重要基础,根据自然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点-线-面”空间组织模式进行自然教育空间规划,同时根据不同自然教育空间依据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配备所需的自然教育设施。

鹰扬关森林公园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与生态保育区,其中生态保育区进行封山育林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不可进行自然教育活动。整体上,共规划15个自然教育空间,并配备了相关的自然教育设施,鹰扬关片区面积较小,以自然观察点与自然科普园为主,自然教育径皆分布在面积较大的犀牛塘片区中。自然观察点共4个,分别为水源涵养、常绿阔叶林与金毛狗群落观察点,配备科普宣传牌进行解说;自然教育径共5条,配备解说指引标牌系统、警示标语标牌、栏杆、扶手等设施;自然科普园(馆)共6个,其中自然教育科普馆与访客中心设置于森林公园法定范围之外的协调控制区,利用原有管护站进行改建,其他自然科普园配备木栈道、自然科普牌、栏杆等设施。

4 结语

自然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我国自然教育起步较晚,但在借鉴发达国家自然教育历史经验的接触上,我国自然教育相关研究也迅速发展。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进程中,自然教育与自然保护地有着高度一致的战略契合,为全民提供生态体验的功能,达到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与学习自然的目的。

本研究在探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规划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以鹰扬关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的方式,对自然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得到4类25项自然教育资源;参考“点-线-面”空间组织模式,规划自然观察点4个,自然教育径5条,自然科普园(馆)6个,并配备相关自然教育设施。本研究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实践提供了技术应用参考,但由于部分信息不足,在资源评价分类准确度与深度上还需继续进一步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规划实践发展,丰富自然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邵凡, 唐晓岚. 国内外自然教育研究进展[J]. 广东园林, 2021,43(03): 8-14.

[2]林昆仑, 雍怡. 自然教育的起源、概念与实践[J]. 世界林业研究, 2022,35(02): 8-14.

[3]李娅, 余磊, 窦亚权.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路径——基于国外的启示与经验借鉴[J]. 世界林业研究, 2022,35(04): 113-118.

[4]龚思诗. 拟建南岭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研究[D]. 广州大学, 2020.

[5]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2-15)http://lyj.gd.gov.cn/gkmlpt/content/3/3721/post_3721350.html.

[6]王思宇. 基于访客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设施典型设计研究[D]. 广州大学, 2022.

[7]陈东军, 钟林生, 马国飞, 等. 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分类与评价——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J]. 生态学报, 2022,42(19): 7796-7806.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6-2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26/content_5403497.htm.

[9]黄金玲, 缪绅裕, 邓毅.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核心资源与科学保护价值报告[J]. 广东园林, 2020,42(05): 4-7.

[10]李圆圆, 吴珺珺, 董秀维, 等. 以自然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营建策略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43(03): 167-176.

[11]蒲叶. 自然教育视角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21.

[12]蒋华平, 王威, 张梦真. 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自然教育场域设计探索[J]. 广东园林, 2022,44(01): 11-15.

[13]陈晓晴, 张明如, 王悦, 等. 自然教育语境下野生木本观果植物评价研究——以天目山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为例[J]. 自然保护地, 2021,1(03): 54-62.

[14]樊晶, 杨志刚, 郭盛才, 等.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37(06): 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