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英语故事法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简析小学英语故事法教学

赵芸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一、小学生喜爱故事的心理分析

故事对小学生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对孩子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小学生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为什么小学生会对故事有这种自发的学习要求呢?这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与故事所具有的特性两方面得到解释。一方面,认知好奇心是儿童喜爱故事的原始驱动力。认知好奇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并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相对狭小,生活给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逐渐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受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像成人一样从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中重组和产生新的信息。因此,小学生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愿望比成人更为强烈。满足认知的好奇心与怎样满足这种好奇心之间需要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故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故事提供的虚拟世界打破了平淡而狭隘的现实世界的藩篱,跨越了时空界限,为孩子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故事本身往往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清洁曲折生动的特点,再加上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表演,能牢牢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唤起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或兴奋,或悲伤,或紧张,或恐惧,从而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心理发育。

一、利用故事来教小学生英语的原因分析

故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故事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问题。

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孩子的故事他们肯定会喜欢,会兴趣盎然地去听或去阅读。这样,孩子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

  1. 故事能提供理想的语言输入。

Krashen将输入分为微调输入和粗调输入两种。粗调输入在以下几个方面优于微调输入:1)粗调输入时,能保证经常循环复习,微调输入时,活动难以展开;2)粗调输入能适应多数习得者;3)作为粗调输入的谈话、读物和视听资料等往往比仅针对个别语法要点进行练习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显然属于粗调输入的一种,它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

  1. 故事突出了语言的表意功能。

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文句是塔借以说“事”的工具。学生可能说不出某一情节是用什么句子结构和词语来表达的,但却能说出这个情节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不是词句的“表层结构”,而是其“深层结构”,即概念所指代的物体或事实。因此,听或读故事会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满足感,并能使他们切实体会到英语的用处。与一些单纯的字词或句型的练习活动相比,故事教学应该是更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1. 故事具有多种有利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属性。

下表可以说明故事的各种属性与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故事的属性

可以相应获得的知识或能力

故事以字、词、句为载体,以声音或文字为传播媒介

词汇、语法知识

人们以聆听或阅读的方式来获得故事的内容

熟练听与读的技能,包括各种听、读的微技能,如猜测、预测和推理等

听众对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总会有一定的看法,并自然地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表达能力

故事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而不是看得见的具体的事实

想象能力

故事重在内容,听、读故事的人不必逐字逐句理解

容忍模糊,注意意义的语言学习心理品质和方法

好故事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反应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好故事富有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健康品德

故事中往往包含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自然常识等

相应的知识

二、故事教学活动的设计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讲故事”。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了”,除了听或读之外,一般没有其他活动;而前者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1. 活动的类型

故事教学中的活动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活动发生的先后可以分为准备活动、理解与操练活动和发展活动三类:按活动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侧重可以分为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等;按思维活动的层次则可分为重现、理解和应用的活动。按这三种标准划分的活动类型是相互交叉的,比如,说的活动又可按思维层次分为辨认、复述事实(重现)、阐述理由(理解)、发表评论意见(应用)的活动。

2.活动的设计

笔者选择第一种分类标准对活动的设计进行说明。

1)准备活动。

准备阶段的活动一般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清除学生理解上的语言障碍;二是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扫除语言障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句而言的,对不影响学生理解或从语境中可以猜测出意义的生词不必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学生词的活动,也要有意义且有趣,并尽可能与故事内容相关。有关故事内容的准备活动可以是教师对故事梗概的介绍(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用目标语或学生的母语进行介绍,也可选择只用语言或以简图辅助语言来介绍)。在讲故事的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标题和故事书的封面猜测故事的大意;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让学生结合故事标题说一说图片的内容;给出按故事前后顺序出现的关键词,让学生据此猜测故事内容等。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评价学生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同时降低听的难度提高故事的可听(读)性。

2)理解和操练活动。

最常见的理解练习包括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判断正误、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边听边作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画;讲故事内容用简笔画记录下来;根据动作或描述判断人物;听或读与原故事有区别的片段,要求学生改正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表达活动,比如,根据简笔画或关键词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事物)等。

理解和操练的活动可以在讲故事过程中或讲故事后进行。例如,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的适当地方停下来,让学生猜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问学生如果他们处于某个故事的情景中,他们会怎样做或让他们为故事添加一些内容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益于训练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3)发展活动。

发展活动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为故事书设计封面和插图;根据学生的想象为故事添加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从故事某一个角色的观点出发,换一个角度讲述故事、表演故事;根据所给的关键词自编故事等。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

三、运用故事法时应处理好三对矛盾

  1. 讲故事还是读故事?

故事的呈现可以采取讲或读的形式。两种形式各有其特点,读故事可以保证教师语言的正确性,学生课后可以重读故事,可以通过封面和插图来帮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但读故事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朗读技巧和声音表现力,否则难以吸引学生。另外,教师专注于朗读,容易忽略学生的反应。

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可懂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可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但讲故事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讲故事是更好的选择。

  1. 讲故事用英语还是用中文?

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全英文的课堂教学可能会降低教学效率,也容易使听不懂的学生产生挫折感和畏难情绪。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应该对母语采取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不要使听故事的活动变为一种困难重重的语言练习活动。比如,学生发表对某一人物的看法时,应允许其在不能够用英语表达时用母语表达。

  1. 语言教学还是娱乐?

故事教学法是通过故事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充分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十分注意不要让故事失去魔力,即使是利用故事教授语法,也要使学生充分享受故事的魅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