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东营市分公司 邮编:257000
摘要:企业处于数字经济大潮的风口浪尖,既是创新主体也是数字技术广泛运用的重要平台,主动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顺应数字化转型是其明智抉择。企业经营决策者应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特点及本质要求,看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的迭代升级,是企业组织、管理与文化创新的大变革。以市场及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产业组团及产业集群新型的协同关系。要遵从“点-线-面-体”的递进层次,以数字化与系统化思维,推进企业的设施、资源、业务及要素的数字化,并通过对数字化成效的反馈和检验来检视企业数字化机制运行效果。企业应积极跟进价值链数字化演化进程,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共建开放协同数字化生态系统。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征;本质;实现路径
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征
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种特性:连通性、专有性、分析性。
连通性是指数字技术所内生的连接结构化程度,数字技术的互联性低,意味着仅能包容与单一类型行为者之间的单一联系,如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社交媒体等产品。相反,数字技术的连通性越强,其所涉及的用户范围也比较广。专有性是指数字技术控制行为主体行为和交互的边界,数字技术的专属性越低,行为主体就越容易修正和调整数字技术来产生新的功能。如3D打印技术,连通性比较弱,但是能够实现专有的功能。分析性是指数字技术获取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数字技术的分析性越强,企业对所获取的数字资源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就越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三种特性数字技术的不同使用程度也体现了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方式与程度,使用具备连通性、专有性和分析性数字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其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水平较高。
2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及要求
2.1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的迭代升级
从企业运行的系统构成观察,数字化转型基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数据形成,其标志是经营业务实现在线化,如生产、流通、财务、销售业务一体化等;二是数据系统化集成,往往通过网络数据集成实现业务系统模型化;三是构建数据支撑应用平台,数据最大效用在于产生潜在价值与新功能,需要着力挖掘数据和拓展应用渠道;四是数据驱动与控制,企业通过数据应用能够找到革新之处,进而控制数字化成本,清除障碍并提高数字化系统运行成效。
2.2数字化转型本质是由市场用户需求决定
一方面,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根据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介入程度可以将企业服务分为三种类型:柔和型、适应型和替代型。柔和型指的是在不改变产品功能的前提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品的销售和使用;适应型指的是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扩展或者改进现有产品;替代型指的是企业注重消费者诉求来生产产品,这种类型的服务更偏向于用户导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另一方面,消费者黏性,指的是消费者与企业交互的次数的多少。如消费者少量的表达诉求被企业所接收到还是持续性地向企业输出自己的需求,这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服务或者产品的改进。
2.3业务流程向集成价值链转型
一是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会释放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将其从低端性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转移到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更有价值的工作中,持续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二是数字技术使得企业的生产状态更加准确和可控。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可以实时地采集到企业更加全面和精确的生产状态数据,从而有利于进行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生产决策。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的价值链集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的集成;二是采购、生产和物流环节的集成。在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集成方面,企业通过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深度渗透,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迅速推进产品的创新升级。
3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途径
3.1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目前仍有较多的企业没有数字化转型的计划,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薄弱,传统企业对数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此外,企业即使有较强的意愿推进数字化转型,也往往由于管理层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全面的路径规划,难以实质性地迈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针对此类情况,应组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制定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计划,培育企业应用新兴数字技术进行组织变革的意识,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环节灵活融入数字技术。
3.2立足企业发展规模和阶段实行差异化转型模式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路径有所不同。大型企业具有体量优势,可以有效链接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因此,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自转”和“他转”的结合,要实现“一荣俱荣”的效果。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立足企业自身的内在需求,布局通用性较强的基础性信息技术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积极采用专业性较强的公共信息技术和服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因其力量薄弱,一般无法独自承担高额的转型成本。因此,中小企业的转型模式应是“他转”带动“自转”。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紧盯上下游企业,利用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倒逼自身转型,不断提升企业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保障性信息技术和服务。
3.3加强数据治理和监管体系建设
企业要想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获得生产与组织效率的显著提升,就必须充分认识并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然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协同、数据安全保护等一系列数据治理方面的问题也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必须跨越的难关。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商业数据交易市场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潜在效能,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企业、造福社会。
3.4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平台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到供需对接、跨界合作、协同发展并举。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对生产现场各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有效推动运营控制、运营优化等生产组织方式革新。但是,仅凭一家企业难以形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生态,要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一是我国政府应加快研究制定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跨界合作的利好政策,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交流合作。二是开启设备智能化改造。制造企业需要积极引进机器人、智能机床等智能设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三是推动制造企业上云,制造企业要加快推进自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积极对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信息系统等资源进行云化改造。
结语:
总之,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战略选择的必然趋势。全面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征、条件与本质,并据此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释放数字经济潜力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詹晓宁,欧阳永福.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J].管理世界,2018,34(3):78-86.
[2]何帆,刘红霞.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改革,2019(4):137-148.
[3]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0(12):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