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朱佳佳

湖南工商大学,410205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成为高校辅导员未来工作的纲领。要想做好网络思政教育,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找到方向、找准定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路径;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随着智能终端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今天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必须用网络思政教育来保驾护航。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重要的保障要素之一。从思政教育效果的角度来看,为了使大学思政教育普及和深入,如何保证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值得思考。一般认为,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深入推广,了解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开创一个崭新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能够更加高效和深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种宏观思路若要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的网络教育实际中,还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高校辅导员临场发挥的机智与能力。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基本概念

诞生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凭借数字化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能够接收大学生的信息反馈,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与新方向。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作为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合体,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路径。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就是高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数据信息接收和处理工具作为载体,紧扣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与认知发展特征,根据一定规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传递与反馈的一种网络形式,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平台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推动其形成契合社会所需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与信息素质。从本质上讲,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载体,主要功能是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在正确轨道上发展。

2、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随着5G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领域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争的战略要地。与传统线下教育相比,互联网有着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使用门槛低等天然优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人,学生占比25.4%位列第一,高校学生精力旺盛、时间相对充裕、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热点嗅觉敏感且反应迅速,占据了其中较大部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认同感不断减弱的情况下,要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就必须抓好网络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丰富多样的信息优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展开交流。同时,也能通过平台对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对不良、不实信息及时做出驳斥。但过度使用网络平台易导致课堂教学的薄弱,唯有线上线下形成合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切实发挥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3、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在近年来的实践过程中,搭建示范平台和加强技能提升为两翼,以完善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为驱动、创新内容形式为抓手,为辅导员队伍强化网络思政教育武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靠力量。

3.1提升思想认识是明确身份站位的重要基石

强化思想认识要先明确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主力的重要身份,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通过网络加快教育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为思政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要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工作技能,主动抢占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融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和政治站位,过程中要注重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时效性,正确处理好网络信息的开放与控制,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

3.2丰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策略及教学方法

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策略与方法对解决教学方法多样性欠佳问题具有推进作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践不应盲目地套用传统的课程教学逻辑,要秉承提升教育亲和力、教学影响力及教育吸引力等中心思想,做好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布局。例如,针对缺乏良好思政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不应采取一蹴而就的教育策略。而是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本,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要素,根据影响因素的构成分子,制定有效性的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树立学生良好学习自信、深化思政课程教学引导、加强人文教育关怀等思想,推进网络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使学生能感受思政教育的温度,以此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思政课程教学与线下课程教学实践存在部分区别,教师应基于对网络思政教育特点的分析,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交互关系,由学生掌握网络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主动权。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多种不同网络思政教育规划,使教师能有效应对多种思政教学问题,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教育实践有效性。

3.3对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面向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在掌握了话语权之后,通过合适的方式,在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社会事实的认清,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可以夯实学生思想发展的基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思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让学生成为思想观念建构的主体,要让学生将思政教育接收到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所产生的结果要能够对大学生的语言与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网络思政教育就是成功的。当然客观来说,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认知是有所不同的,网络思政教育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这需要辅导员能够关注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结束语

当前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生的信息辨别力普遍较弱,如果经常浏览非主流性的网络多媒体平台,就很有可能迷失自我、思想偏离正轨,鉴于此,就要将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关注方向引导至正能量信息,帮助学生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力和对不良思想的抵制能力。基于这种情况,高校院校有必要打造品牌思政教育栏目,发挥品牌栏目的示范引领效应。以品牌栏目为抓手,引导学生加强对时事的关注和理论的学习,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群体高热度、高议论度话题,关注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促进高校的网络思政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2]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超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我国成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J].网络传播,2021(9):76-81.

[3]刘月.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4):101-103.

[4]姚佳城,李杰,刘路.“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19(12):113.

[5]朱琪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