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储藏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玉米的储藏管理策略

李红星 张四德 魏建喜

中央储备粮新乡直属库有限公司 453500

摘要:玉米品种有着呼吸强度大、不耐高温、易滋生霉菌、易感染害虫、易破碎等储藏特性,从本质上决定着安全储藏性能不稳定,如管理不当,仓储保管环节会面临较大压力,还容易引起储存周期内的安全储粮事故。针对玉米较大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及脂肪酸值等指标,采取玉米入库及储存过程中的过筛、防自动分级、加大检查频次、降水降温通风、害虫防治、仓内温度控制等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储藏稳定性,达到GB/T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储藏要求,有效地防止玉米安全储藏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玉米;科技储藏;管理

随着国民消费标准的提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中的蛋白质食品占比会不断提高,畜牧业和饲料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玉米作为“饲料之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在饲料行业,在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玉米同样扮演着工业原料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27255万t,但是需求量同样猛增,导致量飙涨,2021年1—10月2620万t,占国产玉米产量的近10%,并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不难看出,玉米的市场调控,决定着畜牧业和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充分发挥玉米调控市场的作用,确保玉米在粮库期间的储存安全,积极探索科技储藏管理措施。

一、玉米的质量情况

2021年度收购玉米,产地河南,通过对到库车辆的逐车检验,质量总体情况如下。玉米,如图1。

IMG_256

图1 玉米

(一)储存指标

(1)色泽、气味

玉米色泽、气味正常。

(2)容重

玉米容重在721~732g/L,均为一等,符合GB1353—2018《玉米》中等及以上要求。

(3)水分

玉米水分在14.1%~15.0%之间,平均14.3%,水分偏高,高于安全储存水分。

(4)杂质

玉米杂质平均在0.7%,主要为玉米自身携带的玉米粉末等杂质。

(5)脂肪酸值

脂肪酸值在49~53KOHmg/100g之间,脂肪酸值符合GB/T20570—2015《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宜存”要求。

(6)不完善粒

玉米不完善粒在最高3.7%,最低2.9%,符合国标一等要求。

(7)霉变粒

玉米霉变粒在1.4%~1.9%之间,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

二、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

(一)机械通风降水均温

本地玉米11月上旬入仓结束,基础粮温高,入仓结束后,采用2.2kW轴流风机吸出式的通风方式,进行通风均温均湿,平均水分从14.3%降至14.0%。11月中旬,开始第1阶段的缓释降温通风,采用2.2kW轴流风机夜间通风的方式,平均温度由17.6℃降至11.4℃,通风效果良好;12月上旬根据天气情况开启第2阶段的蓄冷降温通风,采用2.2kW轴流风机吸出式的通风方式,平均温度由11.4℃降至5℃以下,最高温度控制在10℃以下。对于部分杂质易聚集部位,粮温较高部位和通风死角部位,采取单管风机辅助的方式解决“通不透”问题。在通风完成后,经过检测,通风比较均匀,蓄冷效果也比较明显。

(二)内环流控温技术

玉米经过冬季通风后,基础粮温大幅降低,在气温回升之前,将仓房进行密闭,阻断仓内和仓外的热量传递,延缓仓内粮温的上升,为安全度夏创造条件。在季节转换时节,玉米的不稳定性再次充分显现,要密切关注粮面及粮面以下30~50公分处,防止内外温差导致结露。

夏季到来时,可以考虑先期开启内环流控温温控,开启温度设定在26℃,关闭温度设定在24℃,保证粮仓内部形成一个微循环,避免温差的出现,能很好地防止高水分部位产生结露。

当内环流运行一段时间时,仓房内部的冷源已经不能足量地与屋顶、墙体的热辐射相抗衡,及时开启空调进行补冷,开启温度设定在26℃,关闭温度设定24℃,一方面补充冷源,另一方面起到空间除湿作用。开启空调后,内环流控温系统继续运行,在粮仓内部循环,防止出现“上凉下热”现象,保证玉米储藏品质,减少虫害发生,起到粮食免熏蒸和“准低温”储藏。

三、采取的储藏措施

(一)仓房的密闭隔热防潮措施

玉米经过冬季降温蓄冷后,粮堆平均温度控制在5℃以下,最高温度控制在10℃以下。当春季气温回暖前,是密闭的最佳时期,对仓房的门窗进行内外双侧密闭;通风口用PEF保温材料或者地笼口专用气密隔热气囊密闭;仓内顶部采用厚度为2公分的菱镁保温板或5公分厚度的聚氨酯喷涂进行密闭隔热,防止大气温度影响仓内温度,仓内温度影响粮食温度,湿度控制在41%以下,延缓了仓温和粮温的上升,有效起到控温控湿作用,有利于夏季玉米的保冷和安全度夏。

(二)入仓前的准备

(1)人员及设施准备

入仓前期,对全体保管人员和装卸人员进行玉米相关知识培训,让全体人员了解玉米的特性,知道怎么防范风险。

(2)空仓消毒

在入仓前,全体保管人员对仓房设施的严密性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后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采用敌敌畏喷洒的方式,浓度不低于0.3g/m3,密闭3d。同时对仓房周围和外墙面进行消毒,防止害虫的感染,确保仓内环境的洁净无虫。

(3)通风“死角”布置竹制通风笼

由于玉米的平均水分高于安全储存水分,最高水分15.0%,且入仓时外温相对较高,为保障后期储粮安全,在通风“死角”处预设了垂直方向的竹制通风笼,通风时可使粮堆中的湿热自动从竹笼排出,有效提高玉米储存的稳定性。见图2。

32988e68bb3a4ecb713700a66254275

图2 通风笼

(4)通风道的布置

根据仓形和储存品种布置一机三道地上笼,可使用直径0.5m开孔率较大且开孔方向与风道垂直的通风笼,按照不高于降水通风的空气途径比下限进行布设,即空气途径比不高于1.2,通风道间距不大于3m,边侧通风道与侧墙距离不大于0.4倍通风道间距,以1个长42.34m、宽29.18m、装粮高度为6.90m的高大平房仓为例,通风道设置间距不大于2.4m、边侧通风道与侧墙距离不大于1m。这样有利于对高水分玉米进行降水,同时为不易通透的杂质聚集区以及2个风道之间的盲区提供通风条件。

(5)铺设纱网

玉米自身携带粉末很多,而且非常细小,为防止玉米粉末漏入通风道内或者是受潮后堵住通风孔,选取塑料窗纱作为毡盖物,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铺设在通风笼上,两侧用玉米随入随压。

(6)悬挂铺设固定塑料薄膜

入仓前,需悬挂铺设固定塑料薄膜,即用塑料薄膜密封仓强四周和地坪铺设,起到防潮作用,防止粮食结露、发热。

(三)玉米入仓过程措施

(1)卸车环节

在卸车的过程中要尽量地减少抛洒,过度的抛洒容易导致破碎粒进一步增加,增加保管难度。入仓的现场可以在卸粮斗或输送机附近安装吸尘装置,对吸出的玉米粉末收集入袋,一方面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减少杂质入仓。

(2)过筛环节

针对玉米杂质和破碎粒,采用振动筛进行筛选,并对筛网进行进一步改造,通过多次的试验,最终将下层筛的孔径确定在4mm,并对下层筛网框进行分割,增加振动球的个数,保证杂质漏选效果。由于玉米大型杂质较少,振动筛的上层筛的作用并不明显,且在过筛时玉米可能会直接从上层筛表面流入料斗,因而需要通过增大孔径和直接去掉上层筛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当玉米到达下层筛后,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让小于孔径的杂质、破碎粒直接进入废料斗,于是便可以将质量合格的玉米直接倒入料斗,开始进仓工作。经过相关数据可知,对下层筛结构的改进,可以让玉米的杂质和破碎粒大幅减少,确保入仓杂质和不完善粒达到国标标准。

(3)入仓环节

玉米经过筛选后通过输送机、装仓机进入仓内,自装仓机抛出的玉米到达落粮点后由于完整粮粒、不完整粮粒以及杂质等相对密度、大小及内摩擦因数的不同,会在散落性的基础上产生自动分级现象,往往以粮堆的锥体外边缘的破碎粒和杂质最多。此种现象不可避免,在入仓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在仓内通过降低装仓机的抛粮口高度、不定时更换落粮点来减少自动分级的发生,尤其要注意避免自动分级区发生在通风的死角部位。同时在输送机和装仓机结合的部位产生的杂质和破碎粒,可以直接清理出仓或者是再次过筛入仓。在入仓的过程中,玉米的散落性较好,会对通风笼形成一定的冲击,严重时使通风笼跑离原位置甚至出现“漏洞”,这对通风降水非常不利,安排的专人也要注意通风笼的摆位,不定时对通风笼上的塑料纱网进行两侧掩埋。

(四)入仓后的措施

(1)仓内整理和测温电缆布设环节

入仓完成后,立即进行粮面的平整和测温电缆的布设,因为玉米保管难度较大,测温电缆在布设上密度要加大,水平方向按照≤4m进行布设、垂直方向上按照≤2.5m进行布设,如果现有测温电缆无法及时增加或者更换,可以采取安装移动测温电缆的方法,特别是在边角、落粮点、高温区等地方,这样就能很好地监测粮堆内部温湿度变化,为通风时机的判断提供依据,及时地分析判断潜在的问题,快速地进行解决。

(2)科学制定保管方案

根据玉米杂质多、局部水分偏高等情况,结合河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充分认清保管形势的严峻性,将玉米安全保管作为仓储工作重点、难点来抓。坚持以“春密闭防潮、夏隔热控温、秋防治结合、冬择机蓄冷”为主线的保管思路,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保管方案,并狠抓落实,确保储粮安全。

(3)粮食防护和熏蒸

通过空仓消毒、仓外环境消毒后,也有个别仓出现麦蛾、印度谷蛾、玉米象等害虫,密度为2头/kg,初步考虑为在入仓过程中被小麦仓的害虫感染,采取拌和惰性粉和敌敌畏载体法防护,局部通风降低粮温等方式来进行防治,害虫初步得到控制。要紧盯杂质大、温度高的部位,这些地方是储粮害虫的“温床”。

如果害虫进一步滋生,达到一般虫粮标准,可以采取磷化铝熏蒸,熏蒸过程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出现高温点时,有必要提起散气,对高温位置进行扒沟、单管通风处理,将问题消灭在局部,防止扩大到整仓。

(4)做好仓库的换气工作

特别是在夏季持续高温季节,倘若仓内温度较高,粮堆表面温度上升过快极易引起粮面30~50cm以下玉米的吸湿,其原因为粮堆表层热空气遇冷后相对湿度增大,虽然没有产生结露生成看得见的水珠,但玉米同样吸湿、板结、生霉、发热。而换气的另一个作用是延缓粮面温度上升,防止初秋粮面结露。

(5)粮情检查

玉米保管有一定的难度,入库后三个月内做好日常检查。每天8:30前,粮情检测人员将粮情测温表交给保管人员,由保管人员对仓内粮情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有无异常情况。保管人员要在气温相对较低时进仓进行检查,用鼻子闻有无异味、赤脚感知粮面的温度,以及散落性,用眼观察有无颜色变化,用探杆对重点区域扦插感觉难易程度,判断每个部位粮食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见图3。

d66647bfb693c0fb2c1507c397af446

图3 工作人员在检查玉米仓库

四、总结

通过应用科技储粮技术,对玉米入仓全过程管理措施,能够提高玉米的储藏稳定性,粮堆中未发现结露、结块、霉变及大范围发热现象,色泽和气味均正常,平均水分14.0%,脂肪酸值在宜存范围内,品质良好,能达到安全储藏的要求。

作者简介:李红星 1982.05.05 男 河南 郑州 回 本科 中央储备粮新乡直属库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粮油储藏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