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基于“1+X”证书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改革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工程造价专业基于“1+X”证书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改革探究

黑立暖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摘要:针对教育部实施“1+ X”认证体系的大形势,笔者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学分转化等几个层面上进行“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的探讨,并对“岗课赛证”协同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1 + X 证书;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

一、“1+X”证书的特征

(一)复合性

从总体思路来看,1+ X认证体系是为了进一步改革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突出复合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保证1+ X学历的人才具有2项或更多项专业能力。所以,1+ X证书的综合能力是1+ X认证的最根本特征,它需要打破传统的专业培训和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方式和人才素质评估的标准。中职院校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目标,采取“1+ X”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综合协同发展,注重专业技能训练。

(二)灵活性

从试点中职院校的组织评价方式和“学分银行”的探讨入手,具体指出:各试点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培训、评估,使学生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者通过综合安排有关的专业科目和职业技术水平的考核,实现同步的考试(评价),从而取得相应的学位和技术资格。在按照规定的流程,在试点学校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后,可以按照有关的制度,换取学分,并免除相应的科目或单元。所以,就1+ X的考试体系而言,中职学院有两种不同的考试模式,即:一种是专业科目考试与职业技术训练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它的考试形式具有弹性,从而产生了灵活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从而突破了教师与学生的严格界线。[1]另外,从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化等方面,“学分银行”体系的设立可以使专业与技术训练的学分相互转换,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进行高效的连接,并能够将教学与训练相融合,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融合、个人与组织的紧密联系、工作与学习的有机融合。 

(三)适应性

1+ X认证体系在实现1+ X认证目标上并非双重认证体系的重新表述,其基本目标是顺应信息化时代下中职院校专业人员培训面临的新形势,以确保中职院校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职业岗位的交叉与复杂。在培养评估机构方面,国家教育部主要是挑选最好的人才,从各大培训机构中挑选出合格的人才,来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以及为各大中职院校提供证书和证书,确保培训的品质。此外,从职业技术水平发展的基本原理上,应考虑各地区的差异,确保其目标清晰、可标度、可定义和可操作。

二、目前中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无论是私营公司,还是大型国企,都对高素质的工程造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急需一支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和 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人员队伍。当前我国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仍处于以预算员、资料员、施工员和安全员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而学生仅需要学习工程制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 CAD、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结构识图与加固施工等方面的知识。由于 BIM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1+ X”认证体系的推行,中职中专院校必须适时地对原有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并严格执行“职教20条”,实行“1+ X”的认证体系[2]

三、基于“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

构建了“1+ 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建筑工程识图”三个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首先,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从新生入学进入学校起,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使其从观念上认识中职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其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深入地将《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筑工程识图考核方案》、《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知识和能力,纳入到教学大纲中,确保学员能够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能力。以岗位需求、校内课程和学历认证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为主线,以“课证融通”为核心,以中职技术水平为重点,深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健全人才培训制度。

(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高质量师资是中职院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中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系统 BIM、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建筑工程制图三大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定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1+ X”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并定期举办与各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强化其专业和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网上+线下的教学法,对老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教学,使“1+ X”的职业技术考试通过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中职中专专业技术人员的特聘职位,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并聘请有丰富的企业家、能工巧匠和高技术人才,作为专职兼修的“1+ X”课程“双师型”教师。

[3]此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老师参加公司实习的制度,鼓励新老师主动到校企合作公司进行3-6个月的实习活动,持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多项措施,构建高质量“1+ X”的教学团队,推进“1+ X”认证体系的推广,“证证相通”的教学方式,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三)通过技能大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课程评价、竞赛等环节上进行了改革,使学员更好地熟练运用“1+ X”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老师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技能竞赛,了解各种竞赛的考核内容、规则和评分标准,使竞赛与教育的深入结合,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推动“三教改革”的持续推进。通过参与竞赛,提升教师的教研和设计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使学员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1 + X”与融通课程的学分转换

在“1+ X”认证体制的大环境下,中职院校应将中职技术水平评定与教学评估相结合,努力推动中职“学分银行”的工作,并对其实行“文凭”、“专业资格”认证的模式进行研究。当前,从课程到认证的转变,要求职业训练评估机构的介入,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将学历转换成专业学位,则在中职教育中是可行的。广西农大已经制定了“1+ X”认证制度, X认证(级别)可以转化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限定选修课,初级认证可以转化4个科目,中级认证可以转化5个科目,高级认证可以转化6个科目,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如果学员拿到了建筑图纸的中级资格,就可以将建筑结构与制图、结构图纸与钢筋制图、建筑 CAD这三门科目进行转化。[4]学分转化在某种意义上刺激了大学生的研究动机,而在实施学分转化的时候,则采用了“师生互动”和“教师过程”的评估机制,在实践中对评估方法进行改革,使课证流通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接近技能评价标准。

四、结语

“1+ X”认证是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建设领域的不断变革中,“1+ X”认证的人才培养受到了众多公司的青睐,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区级职业技术竞赛的实施,“岗课赛证”的整合,使人才培养与“X”的有效衔接,实现“1”与“X”的有机衔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科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黎.“1+X”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2,(09):97-99.

[2]程相茹.1+X证书下“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课程改革——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师课程为例[J].辽宁中职学报,2022,24(10):32-36+53.

[3]肖荣,张运嵩,蒋建峰.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2,(09):19-22+32.

[4]黄爱华.会计专业基于1+X证书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改革探究[J].商业会计,2022,(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