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评《校园里的号令——升国旗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评《校园里的号令——升国旗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

陈文敏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德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德育内容,旨在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载体开展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呢?

在番禺区“三全育人”活动中,有幸听到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张雯琳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校园里的号令——升国旗了》和番禺区侨兴中学董楠老师执教的历史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通过听课,我发现和学习她们的优点,迁移到自己的课堂;同时发现不足,用于检省自己存在的弱点,引以为戒,不断完善。两位老师课堂中的有以下的优点:

一、建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最新要求,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两节课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教学目标上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其中第一学段政治认同板块的学段目标是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基于学段目标,《校园里的号令——升国旗了》将教学目标设为:初步认识到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爱国情怀五个方面。围绕落实核心素养,董楠老师执教的历史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设计了教学目标有培养时空观念: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培养史料实证: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培养家国情怀:根据长征故事,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构建教学评的课堂新结构

1)明确理念:学科育人——为什么教?不管是道德与法治课还是历史课,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两节课主要在培养中小学生理想信念,小学低年段学生旨在树立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初中学生则是通过了解革命烈士事迹;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奉献社会、超越自我的崇高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选择方法:活动实践观——如何教?从课例的具体展示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位老师紧紧围绕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找准了契合点,通过具体而细小的落脚点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张老师执教《升国旗了》一课,老师创设了学校升旗仪式的场景,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国旗、国徽、国歌的介绍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我们要做到立正站好,保持肃静,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这些基本礼仪,那是因为国旗、国徽、国歌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习得课程只是以后,老师通过情境判断、游戏等形式加深学生印象。最后老师出示不同的场合冉冉升起的国旗,从照片到视频,无一不让一年级的孩子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董老师执教的历史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属于学科渗透思政课程,老师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史不朽的丰碑——长征这一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多个活动来感受长征的艰辛,包括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搜集长征故事、绘制故事小漫画等。学生不仅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也明白了正是有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才有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奇迹,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最后老师拓展延伸到“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3)评价结果:实际表现——如何评?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的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张老师善于捕捉、欣赏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并给予激励,运用了多主体评价如:教师鼓励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相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信起来。董老师则通过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习内容掌握程度。

针对两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老师可以用更丰富的评价语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还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通过以上的两节课例,针对如何设计一堂好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借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把理想信念讲深。这里“讲深”就是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多种社会现象揭示“理想信念”的本质,让学生加深理解“理想信念”的深刻意蕴。除了在课堂上用生动的社会现象和严谨的理论逻辑来讲理想信念,还要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对“理想信念”的理解。

第二,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把理想信念讲透。所说的“讲透”就是带着学生明白理想信念的内涵,更要引领学生在课中和课后积极探寻一个个活生生的谁楷模产生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意义所在”。让学生对“理想信念”知其然,知其所以必然。

第三,透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把理想信念讲活。“讲活”就是把“理想信念”讲得生动鲜活,令学生因喜欢听而入耳入脑入心。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运用丰富的学习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等,把理想信念形象化、具体化,这样的课学生才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