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材研究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材研究文献综述

朱媛媛

江津中学校  重庆市江津区402260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品质是可以通过语言教学提升的,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可以说,语言是高层次思维的介质,在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上语言学习具有育人功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首次把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加以强调。2019年,根据新课程理念编写的实验教材已经在海南、山东、辽宁三个省份开始使用。2020年,河北、重庆等多省份相继启用新教材。众所周知,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载体和教师教学的素材,更是传递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材研究现状如何?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已经启用新教材的一线老师们更好地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去解读教材、开发教材、设计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知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研究

2014年,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在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部分。

2017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着重强调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指出思维品质包含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及思维特点两方面,不同人的思维品质体现着其思维水平或者智力发展的差距。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究解读英语课程标准对思维品质的定义以及思维品质在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培养要求。

其中,程晓堂与赵思奇(2016)论述了思维品质在英语教育中的特殊表现。夏谷鸣(2018)提出思维品质三个水平级别之间的差异。刘道义(2018)论证了英语教育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目前,《课标》对思维品质进行了定义,即“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1.思维的逻辑性

《课标》指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所给英语文本或情境背后所传达的信息,能发现各种信息之间的异同、主次关系或识别出关键问题;能分析发现其表层或内在的关联、差异、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推断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等逻辑方法来完成信息的解读与获取,从而锻炼思维的逻辑性,达到培养逻辑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2.思维的批判性

    《课标》指出:学生在面对各类复杂信息或具有争议性的观点时,不要一味的被动接受,而是能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或者合理的质疑,通过积极地分析考证,能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或者辨析批判对象的内在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理性的评价。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所见的现象或观点,避免盲目的接受或者否定,积极求证,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在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判断的思维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3.思维的创造性

    《课标》指出:学生能够归纳所获得的英语知识或信息,从而建构新的相关英语概念,并能将该概念运用于实际,以解决新问题,拓宽视角,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认识世界。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用有限的语言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感知世界,提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与水平。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相关教学研究主要从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现状与策略两方面展开。

1.从思维品质培养问题与现状角度

    目前,思维品质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许静美(2016)发现教师缺少文化与思维教学的参与。陈莉(2019)发现学生难以选到对思维品质有帮助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张燕(2020)发现,一些高中生的思维品质仍然比较低,教师不够重视思维品质培养。解冰和鲁湘国(2019)提出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从思维品质培养策略角度

我国更多研究者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整体英语课堂教学上来看,成海燕(2019)强调开放性任务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王筱彦(2020)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还有大多数研究都将视野聚焦到英语某一板块的教学上,主要集中于阅读教学板块,比如:张淳(2014)针对阅读教学的相关特征提出了四条具体的策略。对于其他版块比如写作、语法等方面思维品质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缺乏。此外,大多数研究只选择思维品质的某一维度进行研究,其中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最多,比如:王伊力(2019)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胡艺玲(2019)提出了如何利用英语写作教学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的研究比较欠缺。由此看出,目前对思维品质在英语教育中的培养与策略研究不够全面,还存在研究空间。

三、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材研究

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编写人员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提升需求来进行教材编写,使得教材成为提升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材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我国学者十分重视英语教材研究,以期在基于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促进思维品质提升。

目前来看,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出发点的英语教材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分析教材中的认知层次或者思维训练。

廖镜媛(2016)和李景言(2018)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指令语为分析对象。赵津锐(2019)和刘丹丽(2019)两位研究者也利用同样的理论分析外研版高中英语一到五册的必修教材。由此看出,以思维品质为出发点的英语教材研究往往会利用教育目标分类学包含的认知分类为理论指导来分析教材。

2.挖掘各种版本教材教学课例,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笔者将时间限定为2010年到 2022年,以思维、英语教材为关键词,在 SCOPUS、中国知网、万方三个数据库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发现多数研究关注人教版英语教材,其次分别是牛津版、外研版、译林版英语教材。从研究内容方面看,英语教材更多探讨思维品质在阅读模块中的培养与运用,其次是写作模块、读写教学、会话教学、词汇教学。同时,多数研究列举单一版本的教材中多个语言点进行举例分析,也有少量研究关注不同版本英语教材间的思维培养方式的对比。

3.基于教材内容探索多元的思维品质培养途径。

李浩良(2020)立足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提出利用图表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核心思维的实践策略,为高中英语结合图表的阅读思维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陈洁(2022)在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的“阅读与写作”设置了一个“同伴互评”的环节,鼓励学生根据所给的标准对同伴的作文进行评价。林达珂和骆琤(2022)运用 EDIPT 模型(包括“共情—定义—创想—具化—检测”五个环节)开展基于教材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

综上所述,英语教育中思维品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如何用好教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其二,研究者更多地选择思维品质的某一个维度进行探析研究,批判性思维研究较多,逻辑性思维研究偏少,创新性思维研究几乎为空白。可以看到,基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及其教材研究都不够全面,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注: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人教版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22YG1145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