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近日,国家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让新时代家庭观成为亿万家庭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我们终究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班主任要提醒家长做些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允许并接受孩子平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可任何时候,成龙凤者毕竟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家长们一定要认清事实,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正常的孩子,而不是优秀孩子、成功孩子,更不是超常的孩子。在子女的成长期望值上,父母要有平常的心态。如果不顾实际,违背规律,不仅培养不出超常的孩子,甚至可能连正常的孩子都培养不出来。
那么,怎么样的孩子可以称为是正常的孩子呢?我认为要满足这两点,第一点是品性善良,第二点是智力正常。不要小瞧培养正常孩子的这两个目标,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具备善良的品性,只要智力正常,这个人将来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有用之才。
家长们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孩子毕竟是孩子,可家长都是成年人。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时刻保持自我成长力,不断自我反思,不断地摒弃那些功利性的价值观,坚持发展性的价值观。允许孩子平凡,接受孩子平凡,我相信,这样的父母一定能保障家庭的长远幸福,培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理解并陪伴孩子学习
现在有不少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完完全全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而不认为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作为家庭教育责任主体的他们不注意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当自己的孩子言行举止出现异常现象被老师批评后就反过来责问老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这是一种失职行为。
我们要知道,家长、老师和学生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关系。三角形的底线是家长和老师,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让孩子更优秀,有人生质量,有人生高度。三角形原理告诉我们,顶点的高低取决于底线的长短。如果作为底线的家长和老师漠视对方,互不合作,导致底线越长,顶点自然不会太高。反之如果双方合作密切、相互包容,形成合力,顶点自然是高的。而如果作为支撑力量的底线的家长或老师有一方撤出了,这个三角形则随时会倒掉。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有预设的学习目的,它更侧重对知识的学习。但是家庭教育完全不同,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反映的是儿童“模仿学习”的特点。比如说父母带孩子上学,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虽然不是在刻意教孩子怎么为人处事,但是已然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争执之类的事,则会效仿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现在还有些家长,自己看手机电视,却要求孩子在房间里学习,想想房间里的孩子的心思会在学习上吗?倘若家长能放下手机,和孩子一样拿起书本来学习,那孩子还会在那看手机或电视吗?言传身教,不仅是在学校教育那适用,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适用。
家庭教育规律我们只能去遵循不能违背。家长要担当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理解孩子并陪伴孩子学习,体会学习中的不容易,品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快乐。
三、善于并勇于和孩子沟通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很重要。老师也是一普通人,教师也仅仅是一种职业,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过多议论或诋毁老师,如果孩子抱怨或者说老师的不是的时候,家长还要帮老师树立威信,这就要求家长要善于并勇于和孩子沟通了。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就好比家庭教育这座房屋的地基,如果建立了朋友般的亲子关系,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谐向上的家庭教育,家和万事兴不就这道理。但如果地基不牢,家庭教育的一切便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亲子关系能像朋友一般,你“管”还是“不管”,子女都会有一个较好的人生发展。亲子关系如果是不平等的管教,即使未来子女事业上有所发展,但人生或心理上都可能会有某种的障碍和欠缺。
家校合作的职责分工中,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是双方之间分担责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新冠疫情之后,发生了不少青少年极端事件,这就是家庭和学校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够和没有合作之间所导致的。现在,我们教师要起到指导家庭的主导责任,及时沟通、有效沟通,使双方发现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各自的心理特点,从而及时进行实施有效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生活养成教育,而有的家长一说到教育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分数吞没一切。如果只在评分体系下表现一个孩子,可能会埋没孩子真正的闪光点。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个性的、具有延时性的。教育的效果,必须放在长远的时间维度下看,几十年以后才能看得出来。
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成绩、表现,更不是将来可能的社会地位。只要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即便平凡普通,也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社会很重视教育,如果我们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有效协同,就会形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合力。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就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