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急救中心,永康321300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预检分诊标准在基层中医院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院前急救任务至某三乙中医院的4278例院前急救病人进行此次研究,其中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20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经验分诊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7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预检分诊法进行分诊分级处理,比较两组急危重患者的院前处置率、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前处置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附加效应:观察组静脉开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危重病人院前分诊与急诊分诊级别符合率:90.5%。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院前标准简明、易操作,方便现场快速分级,将本次改良式预检分诊标准应用到院前急救,为院前医疗急救提供标准化工具,可以有效提高院前处置率、抢救成功率,两种标准符合程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预检分诊; 院前急救;急危重症分级标准;四级三区预检分诊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病人从现场救护到送达医院过程中医疗急救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以及院前院内的交接,从而完善院前急救管理,改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体系,及时、准确的评估病情,在进入医院前对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救护,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工作,本研究是根据院内四级分诊标准进行改良用于院前急救分级,根据现场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级,以达到提高现场急救效率、合理利用急救医疗资源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院前急救任务至我院的4278例院前急救病人进行此次研究,其中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20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经验分诊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7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预检分诊法进行分诊分级处理。纳入标准:本市内拨打120 急救电话,急救指挥中心派我院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出车并且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4 周岁的急救患者;②已死亡者;③放弃治疗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1)院前标准:由客观评级标准和综合指标早期预警评分MEWS组成。在现场评分过程中,院前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客观评级 [1-3]及MEWS评分 [4-9],见表5表6,评级设置为4级:I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Ⅲ级(急症)、1V级(非急症)。客观评级标准:院前急救人员收集患者T、HR、SBP、呼吸频率、指测Sp02、意识状态、疼痛、是否吸氧等数据,根据客观评级标准计算得出MEWS评分,根据MEWS分值对应患者病情评价等级:I级≥6分;Ⅱ级4~5分;Ⅲ级,2~3分;IV级0~1分。(2)院前院内衔接标准:院前标准评估属于I、Ⅱ级的患者,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甚至心肺复苏等院前处置[10];到达院内急诊,根据院前急危重症分级情况与院内急诊做好交接工作[11],院前急救人员分别将I、Ⅱ级患者送至急诊红区,将Ⅲ级患者送至急诊黄区,将Ⅳ级患者送至急诊绿区,见表7。数据搜集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指派1 名护理质控员专门负责统计每月所有由我院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出车并且选择在我院就诊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并对院前护士进行分诊标准培训及考核,不定时开会协调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1.2.2 人员培训 2021 年2月,本院急诊科对所有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开展改良式成人预检分诊标准培训与考核,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急救能力。在现场和途中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室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急救技术培训。
1.2.3 协调 每季度的协调会上院前护理人员提出院前处置中开通静脉通道比较困难。由于急救车高速行驶,车内比较颠簸,不符合静脉穿刺一般所需的稳定静止的外部环境。经讨论后告知护理人员在颠簸的环境中稳定情绪,适应急救车内的颠簸,增加其平衡感,在行驶的车内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行穿刺。操作者可根据患者体位而采用坐,半蹲姿势,也可采取单膝跪地操作,即护士在病人待穿刺的肢体旁,蹲下,单膝跪地,将患者的待穿刺肢体放在自己另一膝盖上进行穿刺,以支撑自身稳定,提高穿刺成功率。院前急救以救护车为急救单元,是一支团队更需要协作精神。这种协作体现在:驾驶员开车要稳中求快,尽量避免急刹车,确保护理人员在车厢内操作稳定安全。规定护理人员穿刺时统一选用留置针,对于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患者更适合使用。从院前质控指标报表中可以看出我院院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平均静脉开通率31.3%,2021年1月-12月平均静脉开通率95 %,且均在救护车内完成全过程。
1.2.4 建立院前院内交接本,进行分诊登记,我科指派1 名护理质控员专门负责统计每月分诊登记情况,将存在问题进行反馈整改。
1.2.5院前分诊护士资质 准入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及以上职称;从事急诊院前护理工作 1 年及以上;具有急诊院前护士学习经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5名分诊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4±0.6岁,急诊科工作年限为5±3.3 年。
1. 3 评价指标
1.3.1 追踪观察两组院前急危重病人院前处置率、抢救成功率。急危重患者现场抢救处置率,包括建立静脉通路、给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心肺复苏等,院前处置率=急救处置人次/急危重病人次×100%;抢救效果:有效,经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基本恢复或明显改善;无效,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无变化,甚至恶化死亡。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有效的例次/急危重病人总例次×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2种标准采用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急救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院前处置率、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院前处置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附加效应,观察组患者静脉开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表2,表3。
2.2 院前分诊及院内急诊分诊符合率
院前院内分诊急危重病人241例次,符合218例次,院前院内分诊符合率90.5%,达到目标值,见表4。
综上所诉,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潜在危重病”受到临床重视。“潜在危重病”是指那些表面上没有特定明显表现,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病情有可能在数小时快速发展,甚至危及生命。急诊院前急救病人发病原因多样且复杂,及时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是急救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潜在危重病”的识别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快速评估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也是需要不断开拓探索的领域。基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没有大量的诊断、监护仪器可用,无法全方位地获取与病人相关的准确数据,病人可能随时发生病情变化并随时陷入危险境地,这时就需要寻求一种快捷、实用的病情评估方法或模式,快速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帮助医护人员识别急危重病人并及早给予适当的干预和治疗 [12-14] 。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院前处置率由原先75%提升到97%,抢救成功率由2020年89%上升到92%,达到目标值(P<0.05),院前院内分诊符合率:90.5%,附加效应:静脉开通率由2020年31.3%上升到95%,院前标准简明、易操作,方便现场快速分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Holly D,Swanson V,Cachia P.Development of a behaviour rating system for rural/remote pre’hospital settings[J].Appl Ergon,2017,58:405-4l 3.
【2】顾淑芳,孙娜.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74-476.
【3】 肖江琴,李树林,杨蔚,等.乌鲁木齐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7,31:3330—3332.
【4】Mussa CC, Al-Raimi A, Becker EA. Predicting respi-ratory therapists' intentions to use the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by using an enhanc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Respir Care, 2019, 64 (4): 416-424.
【5】Akgun FS, Ertan C, Yucel N. The prognastic effici-encies of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and mainz emergency evaluation score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J]. Niger J Clin Pract, 2018, 21 (12): 1590-1595.
【6】Xie X, Huang W, Liu Q,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generated in a Chines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BMJ Open, 2018, 8 (12): e024120.
【7】 MESTROM E,DE BIE A,STEEG M,et al.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mated Early Warning Scoring system in a surgical ward:practical use and effects on patient outcomes[J].PLoS One,2019,14(5):e0213402.
【8】师亚,王秀华,杨琛,等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3):2824-2828.
【9】黄文龙,谢小华,刘琼玲,等 .基于信息技术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32):4134-4137.
【10】 金俊英.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衔接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0,22.
【11】Pinchbeck EW.Convenient primary care and emergency hospital util-isation[J].J Health Econ,2019,68:102242.
【12】 CHURPEK M M, SNYDER A, HAN X, et al. Quick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and Early Warning Scores for detecting clinical deterioration in infected patients outside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7,195 (7):906-911.
【13】PIA KATRIN K, TROND N, NORMUNDS S, et al. Use of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for observation for increased risk for clinical deterioration during post-ICU care at a surgical ward[J].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2019,15:315-322.
【14】 KRISTIN S, MATTHEW C, JACOB J, et al.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utility of the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for interfacility transfer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injury[J].BMJ Open,2017,7(5):e0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