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麻步镇渔塘小学 浙江温州 325400)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艺术创造和艺术审美特有的人文性使得艺术课程成为一门关注学生内心世界,侧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人文学科。现今在许多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挖掘课堂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注重通过音乐理解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凸显音乐课堂的人文情怀。艺术教育又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就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下面我以林洁老师的《白桦林好地方》一课为例,浅谈人文课堂构建的些许思考。
一、人文课堂中“真”
特级教师钱老师曾说:“音乐学科的精髓在于讲究内心的听觉、感觉的教育、乐感的培养。”然而音乐的独特的地方在于乐感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而非具体化、理性化、科学化,强行地去分析音乐、肢解音乐。林洁老师就非常善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例如她利用一棵朴素的音乐树,树上挂着简单的四个音符,她从简单的“666 61 6 -”到“6 1 3 -”再变化到“3 1 2 6”,在简单易唱的旋律音符和音程构唱中,学生获得了多次且完整的聆听、演唱体验,在不知不觉地也逐步建立起了学生的歌唱自信和美感。
特级教师张化万曾说过:“真实的遗憾比虚假的完美更加动人,更加具有生命力。”林洁老师的课堂亦是给我同样的感受。
林洁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表达,例如我在她的课堂中频频听到“谁是我们班的好声音?我会不抛弃不放弃地一直等好声音的出现”“你觉得我们刚才的演唱如何?没关系大胆说!”“哪里可以唱得更好?”“都是好温和的导师,有没有犀利型的?”等等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还十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在学生初次随琴演唱全曲时,在学生表现不好的地方她没有着急停下立刻纠正,而是等学生完整演唱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以自己个性化的声音去真实表现,达到歌唱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堂的氛围的良好与否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融洽,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做到高质量,理答具有高艺术。教师的高质量提问是优化教学和促进学生进行真实思考的重要路径。回顾林老师的课堂,“白桦林这首作品暗藏了什么玄机能让它经久不衰,传唱不息?”“随着音乐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歌声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赞美了哪些美好的景色?”“慢速的音乐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蓬嘚嘚蓬蓬唱的是什么?”等等提问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林老师的问题十分具有发散性,不指向单一定势的答案,再通过诊断、转问、引答等方式,基于兴趣和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和探究,通过学生真实的课堂思考生成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收获。
二、人文课堂中“善”
1. 善于言辞——体现人文魅力
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随机应变,即兴发挥,所以最能体现教师的素养和人文功底。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例如林洁老师的课堂中出现“音乐是最美的又是最开放的语言”“专注地聆听习惯会让你有更完整的音乐表演”“声情并茂是对演唱者最高的评价”“此安心处是吾乡”“音乐无国界,远方未必远!”等等让我眼前一亮的教师语言频频迸出,让我无不感叹林老师的用心和功底。语言人文性即文化性,林老师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处处都展现着人文的魅力,才能让她的音乐课堂如此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素养导向的音乐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学生主体,真正落实“学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从关注音乐到关注学生的观念提升,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学生主体课堂,充分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林老师在课堂中十分善于“解放”自己,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能学会的、能探索的、能做的,能说的,林老师都不会生硬地去讲解理论知识,而是巧妙通过反复体验实践、巧用钢琴为“第二老师”、制作多版本音乐伴奏等方式在音乐中来暗示、帮助学生学唱歌曲、理解音乐,创设了自由“民主”的音乐课堂,真正地做到了教学无痕。
文化理解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语境,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音乐作品都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文化脉络和民族情感。林老师就十分善于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根据作品的典型特征、创作手法,引导学生去了解加拿大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以及印第安人豁达、淡泊的民族精神,欣赏世界上各种不同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三、人文课堂中“美”
郭声健老师曾说:“如果说自由、轻松、愉悦是音乐课堂的外在呈现,那么美感盈溢则是内在特质。”音乐课堂的美感,不仅来源于音乐自身的情感传递,还来源于音乐课堂中所蕰涵的人文之美、教育之美。林老师就先通过学生演唱简单的旋律片段再到变化丰富成动听的二声部旋律,在进行多声融合学习中,学生从感受音乐——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到能演唱音乐——再到很美且富有情感地把二声部呈现出来,林老师建立梯级,运用巧妙的音乐手段,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感觉中完成多声部合作,推动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纵向发展。在课堂的最后,还让学生了解加拿大音乐的美、风土人情美以及民族精神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对音乐课堂中所传递的“真善美”牢牢吸引。
作为极富情感力量和感性特征的音乐学科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美育情感培育的摇篮,在促进心理、情感、认识、能力的和谐发展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课堂中感性与理性的交织,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学习音乐,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点燃学生探索“真善美”的人文激情。正如钱老师说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意会中”,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