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陈阿春》中的华人形象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论小说《陈阿春》中的华人形象特征

汤苗  

湘潭大学      411100

摘要: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陈阿春》描写了一个华人富商在夏威夷的富裕生活,刻画出了小说中陈阿春华人形象的三大特征,包括了西方视野下中国人形象的典型性、美式生活影响下华人形象的空洞性,受美国社会排挤的华人形象的边缘性。

关键字:杰克·伦敦;陈阿春;中国人形象;东西方文化

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而闻名。他笔下的人物种类丰富,并大多坚强刚毅,但他刻画的有关中国人的形象却较为复杂激进,体现了他的种族主义思想。如前期作品《白与黄》、《黄手帕》两篇小说刻画了一个面孔狰狞、邪恶狡诈的渔民“黄手帕”的形象,体现了其对中国的贬低。但到了他的创作后期,杰克·伦敦对中国人的形象刻画发生了改变,具体的小说有《中国佬》、《陈阿春》与《阿吉的眼泪》,其中《陈阿春》这部小说就体现了杰克·伦敦对华人移民态度的一种转变。

《陈阿春》这一部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华人富商陈阿春在夏威夷的发家故事,以及发家后的富裕生活,作者一改之前对于中国人的仇恨与厌恶,描写了一个具有智慧、善于观察的中国华人富商形象。与此同时,杰克·伦敦也难以摆脱其种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因此他笔下的这个华人形象也难以逃脱被歧视的命运。因此,以“陈阿春”为代表华人形象就具有了复杂的特征,包括了典型性、空洞性、边缘性。

一、华人形象的典型性

小说中的陈阿春具有着西方视野下典型的中国人特征,这种典型性首先体现在其外貌衣着上。19世纪以来,西方人谈到他们眼中的中国人的长相,总是认为“中国人有着蒙古脸型、细长的眼睛、扁平的脸、短小的身材”[1]等特征,陈阿春就有着这样的外貌。小说一开头就提到“陈阿春的外貌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他和一般中国人一样相当矮小,有着中国式的窄肩膀和瘦削身材”。“阿春有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又黑又亮,而且小得就像一个钻孔一般。但是他的两只眼睛分的很开,躲在额头之下。”可以看到,在作者眼中,陈阿春的长相就是这样的,即“矮小”、“窄肩膀”、“瘦削身材”、“精明的小眼睛”、“眼睛分得很开”等,这些都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长相。但作者仍不止于此,为了突出强调陈阿春外貌特征的典型性,他还在文中加上“中国人一样”、“小个子中国人”、“中国人纤细的身形”等词语来形容陈阿春的长相。除此之外,文中还提到阿春喜欢“中国宽松飘逸的长袍”,抽“细长的、带有银质小烟斗的长烟筒”,这也体现了作者眼中中国人的典型特征。

陈阿春除了外貌具有西方视野下典型的中国人特征以外,陈阿春的性格也具有典型性。文中提到他具有“坚若磐石的自信和满足”、“内心镇静从容”、却又“专制独裁”,这些性格特征的刻画表明阿春是一个做事认真,吃苦耐劳的人,他“善于观察”,不断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这些优秀品质使自己从一个劳工成为了一个富商。这样的性格特征其实也是当时的美国人对来美做工的华人的总体印象。当时美国“淘金热”盛行,吸引了许多的华工前去做苦力,这些劳工“具有异乎寻常的吃苦耐劳品性且任劳任怨、要求极低,对严酷的工作生活环境很少提出异议”[2]等性格,并对美国当地工人、农民产生了威胁。显然,陈阿春也具有着这样的典型特征。至于“专制独裁”的性格特征,这是自古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性格特征,作者认为陈阿春身上也体现着。

除了外貌与性格之外,作者还刻画了陈阿春身上的其他典型特征。如他喜欢奢华辉煌的东方装饰,“唐人街的难闻气味在他闻起来却很有风味”,重新留辫子,不信任上帝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典型的西方眼中的中国人特征。这些特征综合在了陈阿春身上,并使他成为了一个西方视野下典型的中国人形象。

二、华人形象的空洞性

在美国的华人,虽然身上会保留着作为中国人的典型特征,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美国文化的浸染与熏陶,使得其华人文化身份特征具有了空洞的性质。在小说中,陈阿春就代表着这样一位试图迎合美国文化的华人。陈阿春深谙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积累方式,“那些变得富有的人之所以能够致富,都是因为别人双手的劳动,谁拥有最多的人为他苦干,谁就是最富裕的”,他通过贩卖劳力、投资地产等经济活动获得了巨大财富,这是他试图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为了迎娶他的夏威夷夫人,他改变了自己的国籍,“成为了一个夏威夷国民”,并“剪掉了自己的大辫子”,还更改了他的英文名字。这些都显示出了陈阿春为了融入美国社会所做的努力。文中还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陈阿春的孩子的血统是“1/32波利泥西亚血统,1/16意大利血统,1/16葡萄牙血统,一半的中国血统,还有11/32的英美血统”,以及写到“任何观察者都不会猜到他们血管中竟有如此浓的中国血缘”,这里就可以看出陈阿春作为华人的血统身份也被稀释。以上,从经济条件、国籍、名字甚至血统都显示出陈阿春已经不再是真正的华人,而成为了一个“美式化”的人,其华人身份成了一个空洞的所在,只剩下一张皮囊而已。

三、华人形象的边缘性

作为一个“美式化”的华人,陈阿春却没能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反而被美国社会边缘化,成为了一个边缘式的人物。陈阿春从一个劳力苦工发展为一个亿万富翁,经济地位的变化却没能给他带来文化身份的变化,他依旧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并不断被边缘化着,这一现象首先体现在他的家庭中。他不被家人理解,他的家人采取抵制与哄骗的手法,就是为了让他不要再穿中国式飘逸的长袍;他也不理解他的孩子们,对他们的谈话毫无兴趣。“他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同样他知道自己的内心对他们来说也难以靠近。”可以说,西方文化对于陈阿春来说形同陌路,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发清醒的认识到,他应该回到同类人去。于是他最后选择了回到故土,远离这个自己被边缘化的社会。

可以看到,陈阿春作为一个美国华人,他具有着典型的中国人特征,但这是一具“像中国人”的皮囊而已,他身上所具有的华人精神内核早已被“美式”所替代,但尽管如此,对于美国社会来说,他又成了一个边缘性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孟华主编. 比较文学形象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07

[2] 李滨.从种族主义者到国际主义者——论杰克·伦敦种族观之渐变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4)


[1]孟华主编. 比较文学形象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07:249

[2]李滨.从种族主义者到国际主义者——论杰克·伦敦种族观之渐变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4):56-5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