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会资助有效性提高的路径探究——以某社会资助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高校学生社会资助有效性提高的路径探究——以某社会资助为例

柯树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摘要:社会资助作为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经济压力,而且还能帮助高校拓宽育人途径,实现学生、资助方、学校的三方共赢,如何提高社会资助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资助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因此,本文结合某高校的社会资助项目,探究提高社会资助有效性的路径,充分发挥社会资助的作用。

关键字:高校;大学生;社会资助;有效性

一、社会资助的概念

按照资助主体的性质,可将资助分为正式资助和非正式资助两种:正式资助主要指政府公共资金的资助系统;非正式资助指来自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科研机构、个人等非本校或非政府部门捐资。社会资助属于非正式资助,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体系的重要补充。社会资助的资助来源主要是社会力量,但无论资助主体是谁,社会资助都具有自发性、分散性的特点。

二、高校社会资助的现状

(一)高校社会资助的发展情况

1675084392984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指出,2021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各类资助资金共计32.21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20%;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社会资助共计16.68亿元,占普通高等教育资助资金总额的1.15%。

(来源:《2021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资助社会资助共计29.01亿元,占比2.33%;2019年高校资助社会资助共计21.78亿元,占比1.65%;2018年高校资助社会资助共计15.90亿元,占比1.38%;2017年高校资助社会资助共计15.90亿元,占比1.85%。

1675086832297

(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以上数据显示,社会资助占高校学生资助的比例较少,但逐年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二)高校社会资助存在的困境

高校社会资助的运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确定资助人选——进行资助——后续跟进联系。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困境:

1.资助人选的确定存在争议

在选择资助学生的时候,社会资助方提出的基本条件大多可概括为三点: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良好、家庭经济困难。这些基本条件中可以准确量化的只有学习成绩一条,家庭经济困难目前也存在量化的参考标准,但是在实际评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思想品德良好其余条件在实际运行中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难以量化在家庭经济困难评选时主要依据学生的申请材料,但是不少贫困学生不愿意把涉及家庭的隐私情况写出来,难以准确量化在公示的过程中也无法对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公示,存在对公示结果有质疑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同学在确定资助人选的时候没有得到资助。

2. 资助方式比较单一

社会资助目前普遍的资助方式是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上比较欠缺对学生建立优秀品格的作用不够明显,可以从资金以外的方式探索资助新途径。

3. 后续跟进情况需要加强

助学生完成学业后,和资助方、学校继续保持联系的少。造成的原因主要有资助方提供交流的机会较少,学校在学生感恩教育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受助学生回避心理

高校社会资助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社会资助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经济压力

高校社会资助作为以国家、学校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的重要补充,进一步有效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分担了高校教育成本,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保障。

(二)高校社会资助可以实现三方共赢

高校社会资助涉及的三方主体:校方、资助方、受助学生,可以共同努力探索高校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实现三方共赢。对校方而言,社会资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教育成本;对资助方而言,资助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声誉,还可以储备后续人才;对受助学生而言,获得资助可以减轻经济压力,获得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

探究高校学生社会资助有效性提高的路径

鉴于上述高校社会资助的困境及其重要意义,如何提高高校社会资助的有效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某高校某社会资助项目的有效运行为例,在剖析案例的基础上,探究高校学生社会资助有效性提高的路径

(一)某社会资助项目的基本情况

该社会资助项目2018年成立,至今已组织四次奖助学金的发放,对190名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其中已经有145名学生走向社会,累计资助金额达20万元。该社会资助项目的有效运行高概率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对其他社会资助项目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高校学生社会资助有效性提高的路径

在资助工作中,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目的,学校应着重培养受帮扶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理想。鼓励受资助学生参与学校育人实践,养成良好的品性。开展一些特色教育活动,如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以此来激发困难学生主动成长、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能让他们更好地明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与如何关心、关爱他人。资助方应舍弃功利的想法,

不仅仅只是为了企业的名声和宣传,更多的是多途径、全方面的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品格,成为懂得回馈社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社会资助已经成为高校资助体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运行可以实现校方、资助方、学生的三方共赢。该社会资助的有效运行,有赖于资助方、学校的共同努力,立德树人为目标,双方高度重视,就资助的每一细节都做了充分探讨。双方达成共识,资助不仅仅限于缓解贫困学生压力,更要帮助学生自立自强,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了这一目标,双方均付出了大量精力,在资助运行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放在首位,积极探索资助新路径,力求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最好。其采取的方法措施对其他社会资助提高有效性有着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晶晶,王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发展性资助模式探索[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3):107-109.

作者简介:柯树煜(1992-),广东茂名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论文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2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专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