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研究

王海华 ,张萌 ,杨晓宁

陕西省桃曲坡水库灌溉中心     陕西  铜川  727031

摘要:近几年,针对建筑工程中的不良地质,DDC法成桩工艺逐渐被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其宗旨是对不良地质的处理,保证施工质量。DDC法成桩工艺是当下工程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鉴于此,论文在DDC法成桩工艺运行机制、应用优越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做出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DDC法;成桩工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引言

DDC施工方法是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该法适用范围广,压实效果好,桩直径大,处理深度深,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实际应用证明: DDC法在成桩时采用侧向挤密和夯锤夯实,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变形特性,进而提高其抗剪强度,增强其密实度,从而达到对基础加固,改善基础承载能力,消除湿陷性。

1.工作机制

采用 DDC技术,采用高动能的尖锥或橄榄形重锤,将桩周土挤密,桩身夯实;在成桩后,桩间的土应力就会释放出来,并对桩身产生横向约束,使得桩身和桩间土体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从而实现桩与桩之间的紧密结合,地基得到很好的加固。它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1挤密作用

DDC方法是利用重型锤对填料进行高动能的夯实和挤压,将各层填料所受的荷载转移至桩身侧壁,挤压和加强桩周土体,挤压作用在1.5~2.0 d左右的孔径[1]。

1.2置换作用

采用钻机对承载力低、抗变形能力低的土体进行掏钻,采用大体积、高承载能力的灰土代替原有的压缩模量小、承载力低的桩内土,并对桩周土体进行挤压加固,从而有效降低了在上部荷载下的变形量。

1.3嵌入作用

利用钻机成孔后,对孔内进行填料并夯击,使桩身强度增强,并且对桩间土产生二次挤密和嵌入作用,即把桩身材料强夯挤密到桩间土,使得桩与桩间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体性较好。如本文实例中钻机成孔直径为0.8m,经过孔内深层强夯法的夯扩挤密,成桩直径达到1.2m。

2.工程实例分析

为了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及消除地基土的部分湿陷性,铜川某新建水厂地基采用DDC法进行处理,桩身填料为3:7灰土,其中净水间桩长为19.0m,有效桩长18.5m,总桩数1677根;清水池桩桩长为13.0m,有效桩长12.5m,总桩数750根。桩直径均为0.8m(扩孔1.0-1.2m),桩间距1.80m,正方形布桩。设计要求:DDC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80KPa,桩身平均压实系数大于0.97,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大于0.93,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

3.施工工艺

明确DDC法施工工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以下对DDC法施工工艺展开分析和阐述。

3.1施工准备

DDC法施工经常会受到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区域平整压实,地上、地下以及空中范围内,对凡阻碍施工的结构物、管线进行清除或避让。桩体填料要根据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配置、拌合。正式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工程的试验性施工,以调整设计、施工参数。

3.2机械成孔

机械成孔是DDC法施工的一项重点内容,做好该工作可以有效保证其施工质量,具体的施工内容如下:1)利用旋挖钻机成孔,由中部至外部,隔排隔桩跳打成孔。2)场地应平整,成孔机械应保持垂直稳定,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5%,成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桩径的1/4。3)成孔后进行孔深、垂直度和孔径检测,保证误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3.3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是DDC法施工的关键,可以有效提升DDC法施工的质量。强夯施工前,需要根据成孔要求,对成孔的直径、孔深、垂直度、孔内虚土、积水等方面进行检查;建议选用1.5t以上的夯锤(锤重越大夯实效果越好),重锤对准桩孔中心,下落时要呈自由落体状态,其深度允许偏差应为+500mm,应按规定的填料标准、质量、数量、夯锤击数和落距等有关设计参数进行作业。夯填作业应和成孔作业相互配合,即在成孔后快速进行夯填,施工次序由中部至外部,分批隔排隔桩跳打施工。

4.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确定施工质量的重点,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质量管理,是确保 DDC桩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就 DDC法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4.1原材料

土料选用现场就地挖出的黄土,土块不得大于80mm,不得含有表层耕土、生活垃圾及其他有机质;石灰用消解的熟石灰粉,过筛后粒径不大于20mm,活性钙CaO+MgO有效含量不小于50%。

4.2施工工艺参数

DDC桩施工工艺参数包括机械参数(重锤提升高度、夯击次数)及材料参数(最优含水率、灰土比例、填料量),将各参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DDC桩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4.2.1机械参数:重锤提升高度、夯击次数

工程准备时,通过地基处理试验性施工确定重锤提升高度及夯击次数,如本文实例中现场试夯确定重锤提升高度8米,夯击次数7次。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起重机械一定要符合现场的施工情况,可以使用带自动脱钩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安全可靠的起重设备。当使用履带吊车时,可以在吊臂末端安装一个辅助门框,或者采取其他的安全措施,以避免落锤时支架掉落。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设置安全警示,当强夯所造成的震动会对相邻建筑结构造成影响时,必须对其进行振动监测,并对其进行隔振或减震。本文实例中,距净水间东侧基坑2米处,平行路过一道DN800原水管道,该条管道是连接水源地和生产线的唯一管道,全市居民及重点企业用水全靠它输送,若振断管道后果将不堪设想。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历时数月,提出数十条方案,最终决定在净水间及原水管道间挖出一道平行于原水管道的减震沟(70m*0.5m*2.8m),每隔9m探挖出原水管道,随时监测管道振动情况。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事故,此法投资小、工艺简单且能有效隔断东侧2排桩的夯击能能量传导。

4.2.2材料参数:最优含水量、灰土比例、填料量

灰土的含水量过小时,桩身不易夯实;当灰土的含水量过大时,易出现软弹现象(俗称“橡皮土”),桩身同样不易夯实。只有在最优含水量时,并在强夯作用下,土体最容易被夯实,且能达到最大干密度。本文实例中最优含水量为22.7g/m3,含水量控制在±2%范围内即可。现场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检验为标准,还可通过试验测定含水量;若偏干则应补水拌和,若偏湿则应翻晒。不得使用过夜灰土。

灰土比例直接影响了桩身强度,灰土比例不足,将难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施工现场按3:7比例严格配制标准土样,拌合土样与之比较,根据颜色判断灰土比例。 

填料量若太多,桩体不足以挤密形成整体,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一次填0.75m3,每填一次料,夯实提升高度上升约0.5m-0.6m。装载机装料不过量,施工人员不推土,桩身成桩后清理桩身周边多余灰土,不得重复使用。

4.3施工、管理人员素质

施工前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调整既定参数,施工人员严格服从安排。选择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监理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旁站力度,降低人为因素对DDC灰土桩质量的影响。

5.结束语

本论文主要对于孔内深层强夯(DDC)复合地基的机理、工艺、质量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在实际施工中对原材料、工艺参数严格控制,对施工及管理人员素质进行监督和提升,DDC复合地基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且可有效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参考文献

[1]徐至均.柱锤冲扩桩加固地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海华,1991.9.11,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