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内生力延续和文化导向作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中华文明内生力延续和文化导向作用初探

蔡妮,杨芬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昆明,650101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530008

[摘要]  以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前提,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危机为主线,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命题为出发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走向和引领为方向,从对内的内生力延续和对外的人类文化引领的双重维度思考中华文明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问题解构和理念导向。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化 导向

一、中华文明文化属性的根源

(一)多元的生产方式造就兼容并蓄的文化渊源

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彊域,赋予了中华民族先民多样的生存智慧,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明延续至今。学者孙正聿教授提出:“东南沿海一带的先民通过海洋商业生产方式形成了海洋商业文明,中原大地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农业文明,北方内蒙外蒙等地区游牧民族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延续着游牧文明。”三种生产方式,各有其既客观又独特的历史渊源,基本涵盖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重农抑商是一个特点,因此农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而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次之,并且,随着近代历史的展开,海洋商业文明得到一定而未充分的发展。

从生产方式角度来追根溯源,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华文明最为突出而显著的一大特点,即包容性。

(二)有容乃大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1、个体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易经》开篇所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德求实,强调个体自我完善,一是德,二是才!不管顺境和困境,人生际遇如何,提倡进取之心和奋斗意愿,谋求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存法则。比如,从中医中药、功夫食疗,到出世之道,为而不争,体现的都是从个体生命状态到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向往。

2、个体如何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的自我意识成为群体意识

(1)天地人合一

先民很早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始于探索自然规律,如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探索天地之运行规律,以达天地人的法与道,天时地利人和,实质是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2)和谐以遵守自然规律为前提

和谐需要个体有为,道法自然,先民从探索道,即自然规律开始,从认识规律开始,对自然规律有所了解,再有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历史进步。比如,农历农时农业的农耕作业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比如,从灵渠、都江堰和大运河的开凿,到四大发明,都体现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文化积淀和智慧代际传递,传承民族文明成果。

(3)自我意识取得共识并成为群体意识

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对个体与集体关系和谐关系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取舍,这种价值认同深入中华儿女骨髓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延续的精神基因。从历史发展脉络角度思考,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一大特点,即探索个体、群体、自然的三者合一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达成,即合理性。

二、中华文明在近代熔炉再造的生命张力勃发

(一)遭遇近代拦腰截断的危机化解能力

1、中国封建社会的时间跨度

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的时期,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2、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积淀

长达2351年的封建社会积淀,三种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农业文明经历了充分的发展,创造了流光溢彩的中华文明。

3、近代微弱发展的商业文明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历史的困境。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西学东渐,从器到制的失败尝试;归根结底,是由于:改良主义行不通;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力量由于发展不足,而不触动封建统治阶级根基,是难以通过改良方式变革社会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力量遭遇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侵华势力夹攻,是难以支撑资产阶级建立看似符合历史规律的新生政权的。

(二)一种文明与一种科学理论结合的合力共生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时代意义,第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五特征与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当然,这不意味马克思主义就可以生根发芽,放之四海而皆准。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毛泽东思想,从而找到解决中国时代困境的钥匙。

(三)发展延伸至今的历史长河意义

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舍生取义,上下求索。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马克思主义,一经人民群众所掌握,迸发出生命力和优越性。毛泽东创造性的找到解决中国革命的方法和阶级根基。新中国如何实现自救自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为今后新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用70年的发展实绩向世人展示,在世界的东方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旗帜,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三、中华文明在前后两个百年对人类未来引领的质变迭代

(一)1840-1949----自救的力量

鲁迅先生曾盛赞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在民族危亡时期,往往会在这种文明共识的指引下,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

(二)1949-2021----自强的力量

强者自强。自强之路,艰辛几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自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硬闯出来的一条活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担当与作为,正是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下自强之路的最好诠释。

(三)1949-2050----引领的力量

1、人类发展至今的共性问题

发展至今仍困扰人类的共性问题,如疾病、战争、贫穷,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受限。究其原因,一个根源性问题即发展不足,或者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中国70年的发展实绩为解决发展不足提供了一套科学性方案

(1)疾病

中国抗疫举措不论从政府作为、制度层面还是医学探究上,提供成功经验做法。

(2)战争

解决战争之道,在于对天地人三者合一,和谐共生的认识。

首先,从内部问题做起,从个体之间的关系做起。其次,处理外部关系,既解决国际间纷争,也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纷争。第三,以一路为载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理念

(3)贫穷

中国脱贫攻坚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是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了力量。中方同国际社会全面分享各领域减贫经验和实践。二是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帮助。中国在推动自身减贫进程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不断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助力减贫国际合作。

(4)对世界认知不足

中华民族对世界大同的认知不是狭隘的,而是立足于全人类的立场的。因此,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狭隘的单边主义,提出生命共同体解决狭隘的纷争问题,提出一带一路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提出新发展理念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问题,提供实现现代化的深圳方案或范式解决可行性路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文明与马列主义优化组合,必将在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N].新华每日电讯2版,2020-10-20.

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10/20/c_139453751.htm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入选名单当中的课程育人类型项目,题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诗论歌研究与赏析”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蔡妮,1980- ,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研究。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杨芬,1980- ,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文化研究.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