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杭州,310015)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驱动要素。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对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质量和更加卓越的新要求。研究生招生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首要关口,招生质量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迫切需要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改革创新研究生招生模式,持续探索更加有效、更高质量的招生模式,以高质量的研究生招生支撑我国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高校;质量;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高点,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
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招生、培养、学位等三大环节,招生作为这一链条的首要关口,其质量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国家及社会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期望。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力军,需要以高质量、创新性的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为牵引,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回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真正履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一、加强研究生招生考察的全面性
高校研究生招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坚持以品德考核为先,坚持以质量为本、素质为要,发挥导师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主客观评价方式,不断加强招生考察的全面性与过程性,“有效选拔”优秀的、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2]。
(一)坚持以德为先,守好生源质量的底线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如何培育既有渊博学识,更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创新性人才,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德”放在研究生招生选拔的第一位,做好生源质量的“守门员”。在研究生招生选拔实际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招生模式,将客观考核与主观考察的不同选拔形式有机结合,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将“德”的考察融入其中,既守好底线,更拔高底线,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招生中重知识能力考察、轻思想品德修养的弊端,减少或消除一考定终身、一卷定终身的弊端,切实把品德优秀且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选拔出来。
(二)坚持导师为主,发挥生源质量的主线
高质量的研究生招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的高质量。目前,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高校已按照教育部等部门规定,落实了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但从实际结果来看,更多的是“责任”下放,招生等“权力”更多还是留在管理部门。权责的不匹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导师的积极性,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在高校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明确导师作为人才选拔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赋予导师更多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参与权和决定权[3],由导师自主确定选拔方式和考核内容,并鼓励探索开展个性化的选拔方式,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招生质量把关上的主体作用。
(三)坚持质量为本,紧抓生源质量的生命线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历史使命,但不变的是对质量的追求[4]。进入新时代以来,尤其是2020年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后,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题。研究生招生作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要环节,迫切需要改革以知识考试为主的选拔方式,克服“唯出身”“唯科研”等倾向,逐步增加考生的学习背景、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等考核指标,在初试环节更加重视基础共性能力的考核,在复试环节更加注重学生能力潜质、职业素养考察,形成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核选拔机制,并不断优化招生结构,切实达到高质量招生目标。
二、改革研究生招生质量的评价方式
高校研究生招生质量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既包含了研究生的招生结果,更包括了研究生的招生结构、政策规定、选拔方式、培养结果等[5]。因此,在新时代评价高校研究生招生质量,需要从生源质量、选拔方式、培养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坚持以提高生源质量引领招生质量
研究生招生是单个考生个体的汇集,考生素质直接决定着研究生招生的质量,因此,高素质的考生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质量的研究生招生。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学科水平与声誉,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拉高考生报名基线,从总体上把握生源质量;其次,加强招生宣传,组建优秀的研究生招生队伍,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多渠道提升宣传效果;最后,提高研究生招生信息化水平,对考生素质进行综合画像,涵盖基础知识、学习背景、科研兴趣、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
(二)坚持以改革选拔方式保障招生质量
选拔是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关键,是研究生招生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研究生招生选拔主要包括研究生考试、笔试、面试、政治审查等环节,如何通过改革选拔方式,构建公平合理的选拔体系,首先需要在招生规则制定、选拔标准确定、考核专家遴选、监督程序安排等方面做到规范有序,保障研究生招生过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其次,
要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模式,根据各招生单位的学科、科研、人才、成果等因素,完善指标分配模型并实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并对重点特色学科、高层次人才和后备人才的招生名额实行优先保障;最后,切实遵循学术导向,充分尊重导师的学术评价和录取意见,探索按专业设置学术团队或导师组进行招生,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三)坚持以提升培养质量促进招生质量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检验招生质量的关键,关系着高质量招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环节,首先需要加强全过程培养管理,严格开课管理、强化教学实践、开展中期考核、加强论文写作、鼓励“自选”创新,通过一系列措施严格研究生培养环节;其次,要坚持质量和创新导向,推进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唯论文”“唯成果”等风气,鼓励研究生开展原创研究,加强研究生国际交流合作,切实将研究生教育回归育人初心;最后,要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气氛,加强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导师队伍建设,积极邀请顶尖高校教授和顶级企业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以自由活跃的学术空间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构建研究生招生风险的监督机制
研究生招生工作社会关注度高,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应对更多的风险与挑战,保证研究生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需要持续梳理招生工作的风险点,不断完善生源选拔和培养过程的监督体系[6]。
(一)全面落实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校研究生招生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纪委监督的工作制度,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能力,持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对研究生招生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追责问责,切实保证党的领导力,切实保证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效落实;党委要深入分析招生过程中的风险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坚决扛起命题、试题印制及邮寄、评卷等环节的流程化、规范化、细节化管理责任,严格落实监督巡视制度,全程录音录像,确保有据可查。
(二)全面落实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工作督导
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体系的系统构建和深化发展,离不开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具体工作的评估督导,需要不断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评估考核机制。要加强领导责任督导,明确党委书记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将研究生招生工作纳入二级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加强研究生招生工作体系落实督导,及时开展招生质量自我评价,对标对表找差距、深刻查摆找不足,不断健全问责追责机制;要严格执行党委“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建立研究生招生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并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三)全面落实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目标任务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招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关口,需要研究生招生全体工作者,牢记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持续增强党风廉政和风险意识,通过对标、紧盯、问效,逐步体现研究生招生工作成效,不断提升研究生招生工作质量。
研究生招生工作链条长且复杂,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关口,招生选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从于招生质量,需要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协同合作。因此,在新时代全面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需要不断优化招生结构,强化过程管控,并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升研究生招生工作体系,切实选拔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努力实现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作者简介:任洪波,男,1967年生,浙江宁波人,现任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招生与学位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黄宝印. 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党的十八以来,研究生教育领域三次重要会[J].中国研究生,2021(5):12-23
2.姜家宗.探寻更为高效可行的研究生招生模式[J].人民论坛. 2018(35) :62-63
3.董力毅,冯丽娟.研究生招生管理模式改革现状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9(02) :100-109
4.王坦.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变迁逻辑与经验启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 2020(05) :46-53
5.李增森.研究生招生质量评价的再认识[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01) :13-16
6.王营.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规避防控[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21(22) :284-2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