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声练习成为歌唱教学的亮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让发声练习成为歌唱教学的亮点

方婷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321035

内容提要:

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教我们,都是从发声练习开始的,当时,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虽然发声曲枯燥而乏味,却也还练得认认真真,不论是唱歌课、欣赏课还是综合练习课,我们都有发声练习这一环节,因为发声练习是学生唱好歌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声音是唱不好一首好听的歌曲的。所以当自己也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后,我也和我老师当初教我们一样,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发声训练。然而新课标出来以后,就出现了很多的声音。有的说,任何人要想唱好歌,无论从人的生理还是歌唱的科学角度来说,发声练习是很重要的,它是歌唱的前奏,只有“打开”了嗓子,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声,这样,更能体现音乐课的专业性。而另一方则认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没必要进行枯燥的发声练习,因为他们是小学生,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乐趣,而不是给他们进行机械的训练。那么,小学音乐课是否需要发声练习呢?

关键词:发声练习  重要性  趣味性 

我想,每位音乐教师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五音不全”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去注意他了,并通过训练后,这些孩子中,总有几个会有很大的改善。正因为如此,我才认识到过去音乐老师给我们做听音练习、模唱练习、音阶练习的重要性,也真正明白音乐课为什么要做发声练习。一开始,我也只是延承了老师给我的教学方法,只知道发声练习很重要,却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自身在这方面有较好的能力时,会觉得这些基本练习毫无用处,但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多种类型的混合体,有些学生音乐能力特别好,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音乐能力还是很薄弱的。他们中有可能从来没唱过歌,发一个小字一组的F音都要尝试2、3次才能唱准,他们需要老师用发声练习,使他们的声音更运用自如。所以,发声练习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小学生有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发声练习应简单多变,以孩子的心理角度为出发点,从多角度挖掘孩子喜欢于接受的科学的形式练习,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的练习中掌握技巧。

一、利用儿童的特点,进行趣味性的发声练习

1.以情为本,努力使发声练习靠近学生的生活

现在,什么都讲返朴归真,音乐也一样。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景的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让他们才能从内心去喜欢音乐,进一步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激活主体意识。我们的发声练习,不能把成人的那一套放到小学生这来,要把练声曲“生活化”。一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教一些基础知识,最基本的吸气、吐气的方法及口型等,我们可以把“吸气”比喻成“闻花香”,“呼气”比喻成“吹泡泡”,把唱歌的嘴型形容成“金鱼吐泡泡”,口腔内要像“含着一口水”;把舌头的放松形容成“小狗吐舌头”等等,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并且愉快地就学会了。

2.将发声练习藏在游戏中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儿童都比较活泼好动,对游戏的热情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何不利用低年级儿童爱玩游戏的特点,将教学过程中的发声练习设计成一种情境呢?例如在上《草原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力跟着老师的解说,来农场上,这时听到了草原上动物的叫声,教师问:“你们听到草原上什么动物在叫了吗?”学生就会想像出各种在草原上生活的动物。然后老师说:“你能模仿出它的叫声吗?”“咩咩咩”、“哞哞哞”、“汪汪汪”……在唱的同时做出动物的动作特征,而且要求学生能根据动物叫声的特点,改变其回答的节奏。这样不仅使得发声练习生动活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发声训练力求形象化、趣味化,尽可能与歌曲结合起来。传统的发声曲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他们甚至觉得很可笑,因此往往达不到训练目的。而给发声曲填上合适的词或将发声训练与学习歌曲结合起来,效果就好得多。所以我把叫声配上旋律,就变成了发声曲:

 1 3  1 3 | 1 3  5 | 6 5· | 6 5·| 6 5  2 3| 1-‖教师配上趣味化的词,

小鸡  小鸡 | 怎么 叫|叽叽 | 叽叽 |叽叽 叽叽|叽—‖”还可不断变换动物的名称和叫声,再加上模仿动作,学生会很有兴趣,而且还可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创作。

二、发声练习要科学

发声练习练声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以“达到熟练、形成歌唱的动力定型”为目的,也是学生对发声活动感性认识的主动形式。我们的练习虽然是多次地完成某一动作或一系列动作,但在练声中绝不是同一个一成不变地机械重复,而是以不断提高发声技术及提高发声感觉的准确性,增强发声能力为目的地重复。所以我觉得,在发声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针对性

发声练习不是盲目的,它是为本堂课歌曲做准备的,所以,老师选择的发声曲要符合你所要教的歌曲的要求。 “对症下药”在这里很能说明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教师必须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比如,要分析教材,知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难点是切分节奏,那么老师设计的发声练习中,就要溶入这个知识点,这样,才是有用的练声曲。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才可以加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使声音的练习经常处于意识协调机制下,进而改正错误习惯和发声状态,达到尽快提高发声质量的目的。

      2.练习的多样性:

正如前面说的,发声练习曲要随歌曲而定,它不是固定的几首练声曲,而是要有变化的。变中求统一。在教师来讲要做到教授时的针对性,自然就会引起练习中的多样。这个道理很简单,看病需要“对症下药”,我们的音乐教学也一样。因为歌曲是不一样的,学生也是不同的,所以“下药”就得千差万别,一药治百病是不可以的。在歌曲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体情况的多样及个体存在问题的不同,很自然教师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促进其改进与发展。既然歌唱的发生技能技巧是多方面的,所以声音练习的多样是必然的。然对某一特定技术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练习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些练习可能收效甚微,有些则使技能、技巧达到高水平。所以声音训练中以“不变应万变”对学生都采取一种训练方法,甚至练习曲目都一样,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

   3.练习的阶梯性:

我们的歌曲,每个年龄,每个学期,每一节课都不一样,既然教学内容豆油自己的阶梯性,我们的发声曲也是一样的。“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尤为重要了。在发声行为中各种目的就可能出现彼此之间的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目的,也就是歌唱技能技巧发展中的问题的解决有远近、主次的阶梯性的安排。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跳过某个必要的环节。

有句话说得好,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发声练习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感情、有表现力地歌唱。而发声练习的正确与否,又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唱好歌曲。所以,这就要求发声练习曲设计得要科学,又要吸引人,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马达著 : 《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一版。

姚思源主编 :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一版。

品川三郎(日本) 《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11),第三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