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公共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更好地协调社会资源,进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将会直接影响公共管理的工作落实情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于社会需求,其工作效率逐渐降低,工作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与预期的目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公共管理服务中行政管理效率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之前首先则需要明确公共管理服务中行政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公共管理服务中行政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建议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服务;行政管理;影响因素;解决建议
引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步确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04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正式确认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此后,我国在2008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1中国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在20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任何国家都难以孤立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浪潮。我国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大致在同一时期展开,因此,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也会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积极成果。具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尽管我国大约每五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但机构改革自身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不过,迟至1998年,机构改革的总体目标依然是建立管理型政府,“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旧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即韦伯式的官僚制原则。从当时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水平来看,强调旧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必要的。
2公共管理服务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问题检索和行动框架
经验与理论脱节的难题阐释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自恢复三十多年以来,其发展始终面临着很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引进的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遭遇了水土不服的窘境,西方公共管理学科管理主义的技术取向无法充分对接中国本土理论与实践,不切合中国复杂的历史文化、治理传统和特殊体制,缺乏解释力。“二战”以后,西方公共管理学技术路径经过后官僚主义冲击后进一步调适,在明确了基本的政治和行政价值以后,其相应的研究大多以微观研究为主,不大注重宏观架构,排除了复杂价值维度的纯技术风格和缺乏理论分析的实证方法并不是适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就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自身研究状况而言,学科尽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面临着许多困境,重点包括身份认同困境、研究品质困境和本土化困境以及“身份危机”,传统的政治学路径和当今流行的管理学路径都未能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积累和发展困境的问题,也并未找到切合中国政治与行政实践的研究本土化路径组合和体现学科场景的研究方法集合。
3公共管理服务中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原则
3.1以人为本
3.1.1行政管理部门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相关工作要坚决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要以为人民造福、为人民解忧为意识导向,并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真正让人民得到周到的服务,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3.1.2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贯穿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行政管理工作落实的根本基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可以让行政管理工作在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部门职工的实际需要合理地调节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充实行政管理的管理内容,尤其是在公共管理服务中行政管理工作优化更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保障工作落实的科学性:人文性与有效性。
3.2公平、正义
各级政府机关在安排行政管理工作时,要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公平公正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人民对政府信任、对国家依赖的重要因素。有关部门要优化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条例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以公平、公开、透明化为原则,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在民众心中的权威性,提高民众对政府部门的认可与信任。
4提升公共管理服务中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4.1加速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规章制度建设可以更好地保障行政管理工作落实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让相应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工作核心、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进而保障行政管理工作规范且有序地落实与实践当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建设经济社会、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以往行政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虽然有着较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推移,这些规章制度逐渐无法满足于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求,因此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需要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4.2数据、本体与公共管理
范式革命长期以来,公共管理尽管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但不具备清晰一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因而难以形成本体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认同。由于变量变化多端,绝大部分概念不具有本体意义,公共管理学家发现的因果机制非但碎片化、难以通约,且一般只能在特定条件语境下成立。相应地,公共管理(乃至公共管理所依托的多个社会科学学科)始终未能建立起类似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理论。在有限数据和能力限制下,以往的公共管理研究使用各种理论和确定性方法抓取有限变量,通过观察少数主体,试图形成一种对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世界的局部知识。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公共管理的制度以及策略也应同步优化与创新。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发现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疏漏,探寻优化的策略与方案,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主要目标,坚持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创新管理观念、优化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模式、丰富管理方式等,提升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鹏,魏必.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公共管理的变革[J].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2020(01):205-226+276.
[2]顾卫华,陆宵宏.高职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共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2):49-52.
[3]许琳,韩伟.探析提高公共管理实效性的有效措施[J].法制博览,2020(18):223-224.
[4]张厚海.公共管理视角下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0.
[5]李明艳.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