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四川成都 611433 2.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5
摘要:本文对荒诞类型影视短片进行研究,阐述了荒诞美学的美学特征,对具备荒诞美学特征的影视短片的创作思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求更好的指导荒诞类型短片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荒诞美学 影视短片 创作思路
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而存在,实则是一种关乎美学风格的创作思路和观念,这种创作思路广泛运用于戏剧作品中,并逐渐形成了以贝克特《等待戈多》,尤内斯库《秃头歌女》,阿尔比《动物园》等典型作品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而近些年来,荒诞美学所涉猎的领域也愈发宽阔,服装、建筑 、摄影、游戏,电影,似乎在各类艺术形式中总能够找到与荒诞美学相融洽之处;在影视短片领域中,荒诞美学恰以一种不和谐甚至反和谐的姿态融入到创作过程中,在给人以独特审美体验的同时,唤起人们直面现实荒诞,反思人生存在价值的深刻启迪。从荒诞短片自身出发,具有荒诞美学特征的短片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唤起特定群体的情感共鸣和代入感,为了体现荒诞感,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借助大量的艺术手法,使得短片获得多元的表现形态,满足不同受众的感官体验以及信息接受需求,体现出精细化内容的特征以及独特的美学风格。
一、荒诞美学的特征及短片表现形式
1.荒诞美学的特征
基于二十世纪初,学者托马斯·门罗所提出的审美形态学对荒诞进行分析,从构成成分上来讲,荒诞是丑、丑陋和丑恶的混合体,在《变形记》中以昆虫姿态出现的格力,《等待戈多》中观众无法直视的流浪汉,都以怪诞的形象向人们展示着人和世界的异化,借此传达荒诞离奇与怪异的特征,并以残缺,变形,扭曲的形式造成人们心理上滑稽可笑的感受。在构成方式上,荒诞主要是通过“非理性”“反常态”的外在形式呈现,在荒诞艺术作品中,譬如加缪笔下默尔索面对外界作出的冷漠反应、西西弗推巨石的重复行为、《秃头歌女》中漫无目的的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表征冲击了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却还原了生活中原本的荒诞状态,在这些荒诞文学,戏剧作品当中,作者常常故意向人们展示着这种极其不合常态的表现形态,而这种外在形态的形成其实也源于荒诞感的产生:伴随世界经济形态和社会思想的不断变化,滋生出的矛盾无处不在,人们产生出强烈的焦虑和矛盾心理,且人的理想,价值,存在意义皆受到质疑,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无法和谐共处,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存在着[1]。
荒诞更多的是去勾勒人与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立性的真实面貌,荒诞中所构建的事物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使人无法用正常,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因此也可以解释荒诞艺术能引人发笑的原因便在于这种“非理性”“反常态”的表现形式造成了受众的认知错位,进而引发了喜剧的审美效果,但荒诞也并非人们简单理解的“滑稽可笑”,其实际上是滑稽和怪诞两种元素的混合体,离奇、怪诞是荒诞的外在表现特征,而滑稽、可笑则是荒诞通过表象给人的心理印象。
2.荒诞短片的表现形式
荒诞的基本形式特征则可以用“非理性”“反常态”来囊括。而在短片当中荒诞美学“非理性”“反常态”的表现形态会以场景和构思、角色和形象、现实和虚拟存在模糊界限等方面向观众传达出荒诞感受。
场景和构思的超现实化。短片常常出现超现实的场景和想象:如在短片《destino》中达利的画作被拍成了短片,其中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和镜头画面;短片《furytales》中,动物们被赋予了说话和思考的能力,展现出了一个充满奇幻的想象世界;南非短片《面条》中,女主眼泪可以变成面条。这些超现实的场景脱离了现实的逻辑,给予观看者意外且荒诞的体验。
角色和形象的引人注目。荒诞短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非常引人注目:巴西短片《变象记》中象脸人身的男主、《警示寓言》中僵硬怪诞嘴脸的艾伦、《态度娃娃》中拥有陶瓷脸的女孩、《平衡》中的黏土男人,诸多怪异且甚至超脱于现实的角色和形象设置都将荒诞的反常态特征通过视觉造型外化,这些奇异怪诞的造型增加了受众观片过程中的荒诞感受,给受众以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加强人对各种荒诞怪异背后的深刻思考和感知。
现实与虚构的的模糊界限。具有荒诞美学特征的短片分为两种,一是以荒诞的,被架空的故事作为基础去反映现实主义,故事逻辑主线符合现实生活规律,如《鲸鱼》中,鲸鱼从海里跃起直接降落在城市中心的大楼,与现实相悖的荒谬场景使观众感受到了震撼和有趣;二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用荒诞的元素,形式,艺术表现技法使得短片内容和形态呈现出强烈的荒诞色彩,譬如在加拿大短片《披着人皮的狼》中,狼过起了人的生活,却因忍受不了人类社会各种现实压力而选择逃亡。无论是具有荒诞内容的短片还是在艺术表现上“荒诞化”的短片,都模糊了现实和虚构的界限,呈现出的外在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都是基于现实理想与生存境遇间的激烈对抗。
二、荒诞美学在短片创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加缪坦言:“我感兴趣的,主要不在于发现种种荒诞,而是荒诞产生的结果。”荒诞短片也并不是以表现荒诞作为最终目的,透过短片的荒诞感反映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折射的是创作者所要寄托的现实反抗精神,在短片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常规逻辑的转换、象征和留白的使用、视角的设定,冲突化的视听设计皆是荒诞短片中体现荒诞美学特征,传递荒诞审美意味的重要方式。
1.常规逻辑的转换
迪伦马特认为,世界是无法看透的,所以创作不能反映世界,艺术无非是“一种审美游戏”,创作凭“一瞬间的癫狂”,创作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运用荒诞美学创作思路的短片更是如此,通常不再纠结于逻辑缜密的情节设置或是以得到观众理解作为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短片把其中的混沌、矛盾、不稳定的感受表达出来,换来受众多元化的情绪思考。倘若遵循剧作常规逻辑,多数观众看完《披着人皮的狼》会心存疑惑,为什么狼会听得懂人类语言,人皮是那儿来的?但剧作上的逻辑问题正也映射了现实中的人性荒谬和人类社会某些行为的不合理;在短片《倒置人生》中,乌苏拉设定为只能倒立行走,透过乌苏拉倒立视角,画面被颠覆,观众全程带着非常规视角去感受短片的怪异和荒谬;短片《平衡》中,导演弱化了叙事情节,展现五个男人在平板上反复维持平衡和打破平衡的过程,引发了观众对于反复画面的疑问和思考,最后音乐盒的出现使得重复情节被打破,给人意外之喜,深化了荒诞情境下的美学内蕴。
2.符号和留白的使用
帕索里尼指出:“电影靠隐喻而生存”,在艺术表现上,短片借助“非语言性隐喻”的力量,以赋予物件象征意义和符号隐喻的方式来强化荒诞感,更好地呈现出短片复杂、微妙、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作为观众方,通过体味荒诞感所带来的情感共鸣,进入创作者想要的感觉,从而发现短片的艺术设计与苦心孤诣。在向歌导演的短片《红领巾》中,红领巾成为了一种认知符号,个体是否拥有红领巾成为了社会群体是否其的唯一标准,没有红领巾则意味着被排挤,被边缘化,短片通过隐喻的方式解构了理性的意识形态,为思想的自由进行了反抗;《平衡》中,个体特征不再明显的五个男人,作为一种符号,代表了工业化社会失去个性的机械化群体,而状态不断变化的平板,映射出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以及人们内心飘忽不定的情绪状态,片尾最后音乐盒的出现隐喻了人性的欲望;《心迷宫》中奖章、拐杖以及电视中猩猩的画面都属于典型的意象化表达。故荒诞短片通过强烈的暗示性质的符号来呈现荒诞感,主题表达的隐匿感无不彰显着荒诞气质,传达出人在虚无,混沌的环境中的无声呐喊,流露着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对光芒的寻找和希望摆脱困境的对抗意味。
除了符号设置,荒诞短片特质也会借助留白的方式进而呈现。“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从契诃夫的言语中可知:艺术创作是不断做减法和削减的过程,荒诞短片就是不断做减法和削减的过程当中呈现的终极形态,用留白的艺术处理方式给到了人足够多的想象和充分的荒诞体验。在短片《面条》中,固定镜头与缓慢音乐带来的客观和克制,拉远了观众与局中人的距离,强迫观众以冷静的情绪审视女主命运的发展,感受人物荒诞遭遇带来的巨大讽刺感和强烈现实反思。往往荒诞短片会揭示出比较深刻的现实现象及问题,留下比较多的想象空间给到观众,给足观众二次创作的机会,短片的荒诞色彩和意义则有了无限扩张的可能。
3.小众视野和不确定性表达
荒诞短片展现的主题缤纷多彩,艺术形态也各有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片创作门槛降低,创作群体扩大,人人都可以借助短片媒介进行个体视角的情绪表达和记录,荒诞美学则是提供了个体表达形式的更多可能性,以微观叙事来构建短片,并非一昧去迎合大众喜爱,在内容选题上,会尽可能将一些小众视野,普通生活的元素赋予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自2016年开始,富士相机陆续推出了《美丑》《失格》《贫穷》《神经》等7支广告短片,皆以生活中的常见议题和常见元素呈现出了异化的人类社会,即使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感受或理解短片所表达的主题,但短片与现实的反差带来的陌生化,距离感,更契合富士相机小众的品牌特征表达;《荒蛮故事》中6个独立的小短片,飞机乘客,餐厅服务员,新婚男女,路怒症司机,从人物选择、性格、目标皆是从普通生活的角度来加以叙事,采用离奇、怪异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出现实乱象,虽然观感怪诞和荒谬,但因选题够接地气,观众仍能感受到流淌其中的对现实荒谬的思考。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手法是使事物反常化、使形式复杂化的手法,它增加了感知的难度和时长,因为感知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理应延长。”荒诞艺术手法增加了内容的不确定,使内容感知变得困难,延长了观众感悟的难度和时间,要去理解短片的内核,实则需要一定的门槛。
伴随着短片小众视野的选取,往往荒诞艺术手法还会使得短片呈现出不确定性。热拉尔·热奈特认为:“叙事可用较为直接或不那么直接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或多或少的细节,因而看上去与讲述的内容保持或大或小的距离”[2]《平衡》《荒蛮故事》《披着人皮的狼》等短片中的人或事都是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前行,或寻找或抗争或等待,情节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如同在荒诞戏剧中《等待戈多》中的不断等待的戈多,这种不确定性奠定了短片的荒诞基调,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观众的解读,逐渐发现作品隐于背后的生活真谛。
4.冲突化的镜头设计
由于短片短时长的缘故,创作者需考虑在有限时长内充分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在荒诞短片更是格外注重镜头叙事功能对于表达荒诞感的作用,因此具有明显荒诞美学特质的短片,通常会运用比较极端,夸张的镜头设计,直观地给人以极具冲突的视觉感受,将抽象的荒诞感用视知觉外化的手段呈现于短片。如在短片《减肥口服药》所营造的荒诞影像空间里,会频繁利用大量颇具形式感的影像构建手法,从视觉给到人荒诞感的体验,如超短焦距造成的畸变将人物身姿夸张放大,占满画框,强化了片中胖女孩想要减肥却适得其反的荒诞行为;《态度娃娃》中广角,晃动,手持镜头带来的视觉冲击,刺激观众感官,画面夸张变形,大景深无限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游离和陌生等荒诞感由此而来;《美丑》《贫穷》等广告短片地向观众呈现出了光怪陆离,妆造奇异的画面,给到人离奇,怪诞,特立独行之感,具象地呈现人物内在世界与荒诞世界的抗争,一切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影像都成为了表达荒诞情绪的有效手段。巴拉兹在关于电影本质的论述时,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其本质是在于将人类的文化、思想进行可视化表达:电影重新唤起人们“看的精神”——纯粹通过视觉来体验事件、性格、感情、情绪甚至思想
[3],荒诞美学在影视短片上的镜头设计正是从影像的本质出发,以直接的,可视化的表达给到观众最直接体味短片情感的途径。
三、荒诞短片的美学内蕴和社会价值
荒诞短片拓展了传统影片的艺术形态,更注重于独特的表达和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评委王樽提到:“好作品不在篇幅长短,即使仅有几分钟,也必隐含着一部经典作品所应具有的核心元素”。基于荒诞美学创作的短片,其内蕴及社会价值大致可以从两个层面探寻:
其一,人性和现实问题的思索。如果对加缪的荒诞哲学分层,揭示荒诞属于第一层;提出解决荒诞的方法是第二层;而走出荒诞后追寻爱与自由是荒诞哲学的第三层。短片《另类数学》中,因学生把2+2的答案写成22引发了巨大争议,众人在客观现实和感性理解上产生的对立和矛盾,不留余地地讽刺了美国教育问题。这些荒诞短片都是直接展现出现实中的荒诞现象,形式内容设定荒诞,精神内核却直指现实,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感受到人性的恶和现实的不合理,内心滋生出直面荒诞,厌恶荒诞的情绪,这正好也对应了加缪所认为的:人们需要发现荒诞的存在,并积极勇敢地去直面荒诞。
其二,传统壁垒的突破。人们对于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是乐此不疲的,但当人们的舒适圈破灭,自然会滋生出对于现实压力,困苦,自我挣扎、混乱甚至癫狂的精神状态,荒谬就产生于这种人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沉默之间的对抗[4]。加缪认为,荒诞是无处不在的,真善美并非代表受众的全部审美追求,社会亟待一股反映现实的力量以求真实体现荒诞,并让人直面荒诞,正因如此,荒诞美学恰好提供了一种反常态的创作思路打破传统影片中的理性之美,凭借差异化的创作手段去解构传统影片呈现形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受众审美期待;另外,荒诞短片以小视角,接地气的形式摒弃了宏观叙事,也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希望通过观片获得放松和娱乐的目的,后现代主义荒诞短片中,更多是轻松和乐视的喧闹代替荒诞所蕴含的悲凉和反抗,因此,部分荒诞短片会呈现出幽默和滑稽的特性,满足了观众愉悦身心的审美需求,作为解救受众现实不如意的可靠抓手。
四、结语
荒诞美学的艺术手法是去传统,去常规化的,对于每个创作主体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展现独立人格,思想,经历和情绪的创作妙方,为短片多元化创作提供了可实施的路径;荒诞短片呈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形态,更是让观众过目不忘,主动反思现状。实际上,荒诞美学能够作用于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而本文所提及的荒诞美学在短片中创作中的应用,也是基于现如今荒诞短片所呈现出的鲜明艺术风格,美学特征作出了相应的整理,基于以上的探讨,关于荒诞短片创作思路和技法仍然值得继续探讨和深挖。
参考文献:
[1].李良春.探讨荒诞背后的现实主义——论哈罗德·品特的早期戏剧[J].《山花》,2010(18):153.
[2].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5.
[4].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三联书店,1987,134.
基金项目:2022年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校级科研课题“荒诞美学在影视短片创作手法中的应用研究 ”(2022KY00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新,男,汉族,四川西昌人,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成都职业大学数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