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火”意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浅析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火”意象

王阿呷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  要:火是五行之祖,也是万物之父,象征着之路明灯,象征着神圣,象征着生活生命之源,是文明初始的象征。火的出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给人赐予生命和创造,人们用火改变自己的生活。彝族人民也不例外,彝族是一个火信仰的民族,来自大凉山从小在彝族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对彝族的火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很多诗歌都是融入了自己民族性的思考,通过叙写彝族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德等来表达他对民族火文化的认知和敬仰,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彝族火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想象,也向世界展示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彰显了他对彝族火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对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火”意象进行探究和赏析对增进彝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吉狄马加   火意象 民族文化  诗歌

一 “火”意象的表现形式

吉狄马加诗歌阐述了彝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他对彝族文化的崇拜与敬仰之情是通过阐述彝民族所敬仰的实物来表达的,如彝族人所向往的神鹰、大地、河流、火等,其中对火的阐述主要从现实生活中的火、葬礼中的火来叙写。

(一)  生活中的火

彝族人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山区,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尤其是秋冬季节更加寒冷,此时火便成了彝族人最佳的“同伴”,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火,更离不开火塘,他们睡在火塘边、吃也在火塘边、集谈在火塘边,火塘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离开了火塘他们的生活将很难继续。

吉狄马加曾说道:“在彝族人民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敬爱火,尊重火,对于火给予了极高的期望,期盼他们所信仰的火能够帮他们消灾除祸,他在《彝人谈火》中也写道:“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慰藉/让子孙在冥冥中,看见祖先的模样/你施以柔情,你抚爱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仁慈…”这首诗是字里行间透漏着对火的崇敬之情,诗歌中对火的叙写,对火的热爱便是他虔敬、浓厚的“火”情结,火不仅能够为彝人消灾除祸,它也是彝人祈福、怀恋祖先的精神寄托,因此对火又敬又爱。

(二)  葬礼中的火

彝族是一个信仰鬼神的民族,这与火有着紧密联系。彝族人生老病死,传统的葬礼是火葬,对彝族人来说,人死后其灵魂就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死后要把在这个世界里留下的身体给焚化去往另一个世界。葬礼是彝族人民对火的一种敬仰、崇拜情愫,彝族人的葬礼是人死后将其身体焚化,这是民族代表性的一种祭祀仪式,它允许死者的亲人以一种将死者在这个世界的身体焚化的方式,表达对死者的缅怀之情与对死亡的不安之情,这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尊重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则,通过火葬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存世界死亡认识。

吉狄马加在《故乡的火葬地》一诗中写道:“我看见那些早已死去的亲人/在这土地上无声地汇聚/他们紧抱着彼此的影子/我看见那些/早已死去的亲人的灵魂……”8p152诗中提到了彝族人的火葬地,彝族火葬并非是将死者在乱地里火葬了,而是在故乡选一块神圣的空旷地作将死者焚化,这块神圣的地就是火葬地,彝族的祖祖辈辈生老病死都葬在这块火葬地上,因此诗中所说的“葬礼地”是彝族的一种象征,它将诗人吉狄马加的思绪带入了民族记忆的领域,使诗人对死亡和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二  “火”意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一) 丧葬文化

吉狄马加的诗歌在叙写彝族“火”文化的同时也在叙写彝族火神话,他在《火神》这首诗中写道:“火是猎手的衣裳/抛弃寒冷那个素雅的女性……”正如诗歌中所写“高举着变了形的太阳,把警告和死亡,送到苦难生灵的梦魂里,让恐慌飞跑”,火对于彝族而言不仅是具有神性的圣物,它还是人间很多行为的裁决者,在彝族民间习俗观念中,人们认为人死后,其身体完整性和灵魂清净性是判决其是否可以火葬升天及与祖先交谈的条件。

吉狄马加在《黑色的河流》中写道:“我看见送葬的人,灵魂像梦一样/在那火枪的召唤声里,幻化出原始美的衣裳。”诗中体现了彝族最传统的葬礼“火葬”的习俗,他把彝族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风情作为创作诗歌的背景,构成了他诗歌的一道独到景观。诗歌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彝族火文化和彝族民俗风情的崇敬之情。可以发现彝族火葬是一种文化积淀而成祭祀礼仪,它以一种对死人火葬的方式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对死亡的不安,这里面凝聚了彝族的文化内涵。

(二)  节日文化

火把节对彝族人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中旬彝族人民都会选一个很吉祥的日子来过火把节。火与彝族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彝族也是一个被称为是“火”的民族,“火”的民族有关于火的节日,彝族火把节就是在彝族人生活中较隆重的节日。在这节日里最为突出的就是彝族特有的篝火“达体舞”,当音乐响起,男女老少都围着火把堆成的篝火跳起来,此时彝族人对火的崇敬和尊敬之情也在这篝火边上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民族节日仪式具有凝聚力和号召作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民族信仰在仪式中凝聚在一起,共同发挥着作用。这种由火而来的欢乐“达体舞”不仅是彝族人发泄忧郁情绪的渠道,更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桥梁。在彝族火把节过程中,人们共同分享欢乐体验得以实现,这使彝族人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秩序的认可,从而形成了群体意识。吉狄马加在《星回节的祝愿》一诗中写道:“我祝愿太阳永远不灭/火塘更加温暖/我祝愿森林中的獐子/我祝愿江河里的游鱼……”诗中所说的“星回节”便是彝族火把节,诗人在这首诗里连续用几个“我祝愿”发自内心祝愿太阳永远不灭,祝愿火塘更加温暖,祝愿世间万物更加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祝福和期盼以及彝人对火的向往的真实情感。

三  总结

彝人有句谚语:“彝人生在火塘边,死于火堆之上。”彝人的生活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彝族孩子从出生开始变在火塘边上长大,而人生老病死后也是通过火葬在火堆上焚化,可以说火就是彝族人的“同伴”,彝族人的生活离不开火,所以彝族被称之为“火”的民族,火是彝族人的象征,是彝民族的精神依靠,火文化体现在彝族人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着彝族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彝族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  考  文  献

[1] 孙正华,胡朝刚.吉狄马加诗歌意象散论[J]四川: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2] 吉狄马加.吉狄马加的诗[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

作者简介:王阿呷  1999.04 彝族,  四川西昌人 ,硕士,  研究方向:彝族文学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罗路4号成都十八中家属区   电话:1583098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