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南铁路第二小学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的积极作用
1、以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和图书室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方式正在引起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各行各业追赶信息化潮流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教育界,“空中课堂”已成为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广大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并产生了使新型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等。已经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网络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等,正在有力地促进着教育资源建设和各级各类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即使在我们落后的西部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也已全部配上了计算机,有些已建成了校园网,使得城乡中小学学生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这些学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信息化标准建设也在带动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在学校,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计算机等已不再陌生,同时还在不断地将诸多功能运用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上。在一些家庭,学生的学习用上了计算机,用计算机阅读电子书籍,学习课程,学习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2、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发和促进着课程资源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人文素养,广阔的思维,去体悟事件的价值、精神的价值,都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 资源库、教学课件、题库、管理、平台软件以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类教育软件,都可以看作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我们的教师对基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了解、对教育软件的掌握,引发了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只要花一些精力去学习和备课、收集信息,就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化社会大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3、西部教育依靠信息化手段正在进行跨越式发展。随着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西部教育正在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为普及城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实远程教育平台,利用现有远程教育平台电视传输网、开发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素材,扩充教育教学资源容量,信息输入、查询、传输和远程维护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行政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创造条件。
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最大亮点。随着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教育行业也正在发展成为高度信息化的行业。我们的西部教育,与信息技术产业生产厂家一起凭借强大的研发、生产实力和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积累了产品和案例经验,以特定的校园个性化需求形成产品和方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产业界的多方合作才能实现。一些厂商由于自身技术、管理水平的限制,不能为学校提供量身定制的整体方案,学校无从下手。厂商不能为老师提供培训,又无法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支持,解决学校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老师不知道怎么应用。有些学校有少量的计算机,由于教师水平原因,机子成了摆设。 有些学校有不少机子,但是不能使机子物尽其用, 不能发挥综合效益,学校里有机子,但在将教师的课件制成VCD时,因为不会用Windows Movie Maker(也就是电影制作程序),就在校外花数百元制一张VCD,还说学校经费太少,不能开展工作,等等现象不一而足,令人啼笑皆非。
三、解决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1、信息中心与学校的关系。先建好信息中心,使网络管理中心、教育信息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培训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成为整体,很好地发挥功能。其次努力实现与当地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使信息中心成为一个地区教育资源交流的中枢。
2、管理应用和教学应用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从教学应用的角度来解决通过网络上课、指导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求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通过管理信息化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制定标准和规范,为教学应用服务,并最终实现学校育人模式的实质转变。
3、工程建设和研究项目的关系。启动教学研究,以研究项目带动教学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教育资源库用不起来,可用的教育资源太少,不大能解决实际问题。已建立起的校园信息平台,有相当比例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切实可用的资源,缺乏教育资源管理的概念。教育应用软件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需要整合。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当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变时,原有的资源库结构变得不适用。通过对教育资源产生、教育资源分享、教育资源使用、教育资源评价的动态循环管理,对原始数据(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半成品(如课件)、成品(如教案)的全面整合,实现资源管理、区域网络管理、Web(网页)资源管理、教师评估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功能。
(二)在传统教育与应用软件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主体,他们盼望通过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的效率,便学生最终受益,获得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
教育资源管理软件需要从系统角度出发,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考虑教育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学校贴心定制简便实用的功能,将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教育应用工具、教育动态升级服务四大特色功能进行整合,突破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将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瓶颈”的突破。 通过建立教学评估和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的积极性。
(三)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网络技术人才的严重供不应求,正在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严重的总量与结构发育不良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紧缺,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社会需要近100万人,输入远远小于需求。结构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技术人员的分布极为不均,绝大多数信息技术人员集中于专业的IT企业,而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即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和行业企业等,严重缺乏从事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的网络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传统大专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网络技术有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往往网络技术知识比较陈旧,而且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技能和操作经验,无法满足所在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要求。我们更需要具备网络设备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网页应用开发技术能力的研究、开发和培训机构共同缔造一个网络技术人才的培训帝国,服务于我国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