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唱对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集体合唱对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探讨

苏钰琳

惠州中学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今高中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关注。合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集体合唱对于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性有重要影响。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干预,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本文运用实践调研法总结集体合唱对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帮助高中生通过集体合唱调节人际关系,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合唱;人际关系;敏感

在新课标背景下集体合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歌唱技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1]。集体合唱这种形式在高中教学中比较常见,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集体合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习效果、学生的表现、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情况并不关心,所以集体合唱也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在集体合唱过程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发挥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合唱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其他同学展开友好交流,通过默契的配合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艺术有更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有更明确的定位,同时也能在和谐友好的环境中改善人际关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力量。

一、人际关系敏感概述

(一)理论

人际关系敏感理论最早要从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说起,依托该实验建立起了人际关系学理论,并且为管理学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人际关系敏感理论强调的是人性,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只有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称为人际关系。在社会环境之中人们的关系有很多,将其放置到高中校园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都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支撑,这能帮助学生有更流畅的沟通,也使学生行为更符合社会的发展[2]。人际关系在发展进程中必然受到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也必然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另外,人际关系要想得以发展,必须坚持彼此的互动。社会是产生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互动则是产生的前提,只有产生良好互动才能将关系延续下去。最后,人际关系并非是一种单一的形态,它是动态与静态之间的结合。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主要包括人际感受能力、人事记忆力、人际理解力、人际想象力、风度和表达力以及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

(二)集体合唱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特征

在集体合唱中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有三个特征:①社会性,人际关系需要根植于社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因此会呈现出社会性特点。正是因为当前环境复杂,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才会正视社会性这一属性。避免因为社会发展过于迅速导致自身无法适应;②情感性,在高中生彼此交流互动过程中往往就某一件事情进行讨论,例如集体合唱。但是引起交流行为的本质是情感,只有正确认识到情感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才能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若是在交流中无法处理情感关系,则会引起疏远、仇怨等不良情绪,也就导致人际关系破裂;③复杂性,人际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因素、情感因素等等[3]。这些因素在影响学生自身人际关系敏感的同时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调节和维护。高中生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逃脱不了人际交往,而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往敏感性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现代教育追求师生之间相互平等尊重,学生之间和谐友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的性格更加开朗,心理状态也会更加健康。

二、集体合唱对高中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

(一)利用集体合唱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促进人际关系发展

高中生的集体合唱需要集体之间的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作品的完成度,提升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集体合唱不是要让学生在相处过程中相互妥协,而是要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中,以流畅的沟通,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掌握音乐合唱技巧的同时养成彼此尊重、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这才是建立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本质意义。集体合唱是由多个声部组成的,对于不同声部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的合唱能力是集体合唱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在展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配合度,强调协作观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融于集体环境中,从而达到整齐划一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一味传授合唱的技巧,还应该传授人际关系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合作关系中掌握合唱的精髓,进而提高节奏感,才能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合唱当中,使集体合唱更具灵魂,真正展现集体合唱的艺术性。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在集体合唱中愿意张扬自己的个性,认为要在集体中凸显自己。但其实这种想法不仅打破了集体合唱的整体性,更重要的是会破坏合唱的艺术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演唱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能够为一首歌曲共同努力。只有学生的声音相互协调,才能达到更好的合唱艺术效果,彰显合唱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二)借助乐器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

在集体合唱中乐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调动合唱氛围、提高学生演唱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具备乐器演奏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把握音高、音准,更能置身到相应的情境当中,在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作品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这是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4]。在集体合唱中安排学生围坐成一个圈,将乐器置于圆圈中间,通过乐器的和谐演奏,学生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特点生动的表露无疑,集体合唱的结果可能是和谐动听的也可能是杂乱无章的,这反映出整个合唱成员人际关系的状态。例如,在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琴在合唱过程中进行伴奏,借助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设备,设计更加有趣的合唱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各样的音乐文化,结合不同乐器,在合唱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用乐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只有学生在合唱中注重人际关系,才能与他人产生配合。在此过程中“乐器”便发挥了“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投入精力在人际关系调整上。当学生之间配合默契,才能流畅的完成集体合唱,才能让整个合唱作品更加生动和谐,而这也是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展现。

(三)在集体合唱中增加互动,健全学生人格

高中生人格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更愿意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寻求自我内心的满足,渴望人格独立,有很强的自我认同感。集体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在合唱过程中本身就是信息沟通、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的过程。在相互合作中得到自我认同,能够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例如,在合唱《茉莉花》这首作品时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和细腻的情感来演唱,逐渐培养起合作精神。如果学生不能有效把握自己与他人的音调、音色,那么便无法表达出整首歌的情感。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合唱间歇中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自己也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唱茉莉花时声音一直处于低沉状态,感觉没有变化与层次感。当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后,便会及时调整合唱教学方向,这也让其他同学勇敢表达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敢于表达想法,让学生在合唱中懂得与他人合作,提高默契,减少合唱压力。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同时也能构建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结束语:

在新时期与新背景下,高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现代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集体合唱对于改善高中生人际敏感有着显著效果。这主要因为集体合唱能够产生共同语言和兴趣,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体验人际交流乐趣。同时集体合唱有更加轻松自然的氛围,帮助学生抵消不良情绪。能够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懂得相互配合,相互信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童千千.合唱教育提升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养成的价值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9(18):63-73.

[2]王梓懿. 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陈娟.探究合唱教育对中职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作用[J].考试周刊,2018(86):14.

[4]王帅.合唱教育对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养成作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