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建议

朱崇文

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能提升,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阶段,在城镇化发展推进的影响下,农村地区的耕地保护工作难度日益增加。本文结合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对当前耕地保护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总结,并从耕地保护体系、补偿机制、法律法规、生态退耕、耕地储备机制、监督管理六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促使耕地保护持续完善,保证国民经济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耕地保护;困难;建议

引言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只有切实保护好耕地,才能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确保粮食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扎实推动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伴随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建设用地需求激增,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土地供应矛盾加剧,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占用耕地的屡见不鲜,大量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突出。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切实保护耕地,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选择,更是严守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必然选择。

1耕地保护面临的困难

1.1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动力

尽管在中国教育体制持续完善和不断优化改革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涉及利益问题时,其仍然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加之地方在耕地保护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农民更多的只是关注自己的耕地情况,缺乏整体保护意识。此外,农民在耕地使用期间,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经济收益,普遍会滥用乱用各种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迅速下降,周边环境遭受到日渐严重地破坏。此外,还有不少农民甚至将耕地用来堆放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从事经果林等。这样在造成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对耕地的破坏。对耕地粗放使用、掠夺式使用,只用不养,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贫瘠,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1.2农民保护耕地意识单薄

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农民大多惜地如金、视地如命,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加快,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加强,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少,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壮劳力真空的情况,农村“空心村”面积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留守在村子里的老年人缺乏耕种能力,耕种意愿也不强,导致农村耕地撂荒抛荒的现象存在,且呈现出撂荒地面积加剧的趋势,造成了耕地质量下降、农田耕作能力降低,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1.3耕地保护内涵界定不清

一方面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不一,在对耕地状况进行监督评价时,“田长”会存在不能确定使用哪种评价体系的问题,造成监管模糊混乱。另一方面,在“田长制”实施过程中,须对“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进行认定,对可能引起的耕地破坏的类型及程度进行鉴定,而“田长制”在执行时,往往是行政村负责落地,甚至是农户自身担任“田长”,对这些鉴定政策了解不够全面,造成监管工作推进困难。再加上本底数据动态变化,基本农田调整补划信息不及时,若最基层“田长”未及时接收到信息,就会造成监督工作中的疏漏。

2耕地保护问题改进建议

2.1建立经济补偿机制,激发耕地保护积极性

结合目前乡村发展情况来看,基础建设项目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够保障其日常运作,但这无疑与耕地保护工作的各项要求都存在极大的矛盾;从某方面来说,也必然会对政府和农民的收益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建立起经济补偿机制,是带动地方政府参与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必然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土地利用利益分配与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耕地保护基金补偿制度,确定补偿标准和补偿面积,对保护耕地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从而改变“保护农业就是保护落后”的现象,激发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对土地收益分配方式实施合理调整,将财政转移支付重点补偿到耕地保护重点地区。

2.2确立耕地的全要素保护制度

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除了要转变以往只关注耕地数量的传统保护观念,还要注重管理意识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树立耕地全要素保护意识。所谓耕地全要素,实际上涉及了耕地种植过程中质量、数量、空间等多重要素,只有加强对这些要素的整体把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有效保护耕地。在耕地数量方面,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耕地质量方面,需注重产能提升,提高耕种质量与效率;在耕地空间方面,需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耕地保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作为地方政府,还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破解保发展和保耕地的矛盾。在对耕地进行开垦时,要充分考虑劳动力、地理位置等要素,加强对耕地开垦后相关工作的落实与监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地实施。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耕地污染、肥力破坏等情况的治理,通过加强宣传、引导鼓励使用有机肥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的长久发展。总之,耕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只有坚持全要素保护的原则,才能在合理利用、保护耕地的同时,保障新型城镇化的稳定发展。

2.3加强耕地保护科普宣传

管控粮食需求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迫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有度”,中国农业文明的精华是“有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安全的要害之一。历史告诉我们,保持对粮食战的清醒是必须的,是居安思危底线思维的应有之意。制止餐饮浪费必须长期抓下去,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调研表明,在大学生、中小学生、幼儿园中倡导“光盘行动”很有必要。

2.4明确责任分工

“田长制”是“横向部门+纵向层级”的工作组织体系。在“横向部门”方面,制度的执行,需多部门配合、协调。因此,应明确此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有效整合管理责任,清楚责任划分。在“纵向层级”方面,应实行耕地安全党政责任制,在一级一级落实中,压实责任,还要明确“田长”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管、补充耕地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制度宣传等方面的职责,使“田长”真正发挥作用。

结语

总之,在国家积极加强耕地保护工作落实的背景下,各地首先应当明确耕地保护工作的关键性原因,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合理用地、养地等优化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耕地质量,避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在实现生态文明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耕地资源的永续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奎,王健,等.我国耕地保护战略的历史演进及优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7):82-84.

[2]程孔平.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6):323-324.

[3]赵燕.浅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J].辽宁自然资源,2021(5):30-31.

[4]严宇夏,邱滋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1(33):3.

[5]贡小佳.我国耕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