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32319900203152X
摘要: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以后,我国的经济逐渐从计划经济、内向发展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及外向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而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城镇化转型发展方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成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许多发达国家在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率先完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我国在城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新区开发、老区与城中村改造并行,对于建筑装饰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开展必须要优化建筑装饰设计,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面貌,呈现丰富多彩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关键词:
1 中国城镇化的特点与现实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城镇化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见证,创造了繁荣的人类文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在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化发展对于生态文明的追求也更为强烈。我国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以后,借助政府的强势调控,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提升,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超百年的城市发展路程[3]。但是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尽管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一些老城区的发展问题愈加突出,这就造成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需要应对新区开发、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以及城市更新并行的局面,许多问题同时暴露出来,同时高度浓缩。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政绩至上以及铺张浪费的问题,进而出现了城乡风貌雷同以及千篇一律的问题。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历史背景的城镇来说,在快速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其所面临的境地存在一定相似性。比如老城区与老街区的整体拆除,重建过程中将现代主义的公共服务功能硬性植入,造成人们生活在高楼大厦中,传统历史建筑则被遗忘在角落,同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其所形成的城市特色也出现了碎片化的问题,很难彰显自身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建设也无法保留自身应有的文化魅力与独特性。
2 城市更新的历史渊源
2.1 物质空间结构更新
在城市更新中,物质空间结构更新作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推倒破败城区进行重建,属于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欧美国家主要从工业革命开始,然后在19世纪末期结束,我国则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结束[5]。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通过在城市新区中积极的发展钢铁、汽车等重工业,开展生产性建设,但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城市环境的保护,造成工业区中产生了大量的棚户区以及危房。而在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我国的经济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扩张也在不断加速,但是在土地与生产方面,出现了混乱的情况,使得城市内部的生产与生活受到了影响。因此,许多城市通过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对城市物质空间进行改善,同时提升城市经济生产空间,主要集中在工厂、码头以及工人居住区等,营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2.2 城市区域系统更新
在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主要开展有机疏散以及新城建设工作,推动城市区域整体结构的协调, 主要关注点在于城市系统内各要素的独立更新,但是对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相互关系的探索存在缺失。 欧美国家主要在上一阶段结束以后,截止到1970年左右,而我国则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在第一阶段的城市更新中,并没有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土地与市场秩序规划, 同时更多的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 这就造成其产生了许多隐患[6]。在开展城市更新中,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乡村地区以及城市周边,规划主体也从单纯的城市,转变为城乡,构建了整体化、系统化的城乡更新目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结构。
2.3 内城更新复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城市更新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物质形态,而是从公共政策、文化政策以及空间品质、环境等角度出发,推动内城更新复兴。在以往城市建设中,通勤距离对于地价极差效应的影响在不断降低,城市功能与现代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出现了城市内城衰落以及城市郊区化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增强内城的活力,在开展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关注点重新放到了中心城、内城以及社区方面,明确了提升创造力以及城市活力复兴的目标,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改善环境以及转换城市土地使用功能的方式,实现城市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3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建筑设计指导方针与设计思路
3.1 新型城市化城市建筑设计指导方针
我国在召开城镇工作会议以后,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明确提出其可以实现城乡分化结构问题的缓解,带动就业,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核心的理念,遵循生态文明与优化布局的原则。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有的城乡脉络,同时需要重视特色优美城镇的发展,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局面。在我国颁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文件中,针对城市更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从中国特色出发,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从而实现城市建筑更新与规划设计的合理开展。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新时期的发展现状出发,加快创新改革与转型,创造更大的收益。
3.2 城市更新建筑装饰设计方案
在开展城市更新作用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彰显城市文化资源特色,实现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在城市样貌设计中,需要融入历史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等,构建多元素的现代文化城市。而对于城市更新建筑的装饰设计制作工作来说,需要建立在城市策划的基础之上,对城市建筑的文化主题进行明确,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对城市更新进行优化。首先,重视文化资源的发掘,实现整体文化生态保护水平的提升,为城市发展保留原始的文化印记。其次,重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保证其与自然人文特点相协调,实现地方特色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重视地方产业经济特性的挖掘,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城市社会环境,同时将特色城市景象融入到城市更新中,增强城市活力。在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在开展城市策划与设计的时候,保留文化、历史与民族特点,推动特色城市的构建。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建筑装饰设计举措
4.1 融入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
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中,城市与建筑地域特色的塑造面临着新的语境,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建筑材料选取来说,大多数来自于当地,建筑与大地之间存在着内在和谐,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从内地的特色出发,融入地方文化符号与建造技艺,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装饰设计,同样需要保留这种方式,改变以往单纯模仿的方式,实现城市更新地域化与民族化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来说,更需要将多民族的民居特色融入其中,同时对不同时期所留下的建筑艺术进行挖掘,实现自身特色资源与城市更新建筑装饰设计的融合,形成明显的地域风格,同时是塑造民族特色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
4.2 强化历史记忆与地方特色的融合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传统城市的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保留历史记忆,必须要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积极的保护,拓宽建筑装饰的思路,从有限的城市街区中,将传统地方特色与城市更新的建筑装饰设计相结合。在推动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城市环境氛围的营造,实现居民生活环境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城市形象。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必须要从历史记忆以及地方特色出发,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以及历史记忆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实现空间与时间在同一纬度中的叠加,进而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将每一座城市发展中的特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彰显地方特色。
4.3 塑造文化特色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装饰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塑造文化特色,构建鲜明特征与特色的建筑风貌,实现城市与山水之间的融合,借助建筑之间的相似性,实现城镇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形象,比如在广州的城市更新中,通过将岭南风格融入其中,构建了全新的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小镇。在进行整改以后,整个的建筑装饰更为协调,灰墙翠瓦之间相得益彰,构建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需要起到主导作用,开展统一设计规划,在公共建筑装饰进行优化的同时,形成全新的城市形象,增强文化特色。
结 语
对于不同城市的发展来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山水以及地域风情,其中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文化记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市更新建筑装饰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挖掘每个城市的特性,将当代建造技艺与传统历史元素结合起来,融入地域风格、城市记忆以及民族风情等,实现城市更新整体化水平的提升,塑造更为鲜明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