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恩跞菲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蒙台梭利数学教具;“配对-排序-分类”“命名-辨别-发音”三段式操作教学法,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在与物体的接触感知中得到训练和发展。下面本文就运用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培养幼儿思维的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培养;幼儿思维;
1幼儿园运用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培养幼儿思维的意义
“吸收性心智”是蒙台梭利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公式与练习,而是一门具有极强工具性的学科。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立足于实际,从幼儿本身的生活实际问题与例子出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学习数学,增强幼儿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能够帮助幼儿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蒙台梭利数学教具为儿童提供反复操练的机会,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够养成运用生活元素学习数学的习惯以及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并合理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数学这门学科是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产物,而推动数学不断发展至今的重要源动力就是各个层面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需要。数学学习必须立足于实践与练习,因此要不断提升幼儿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把数学仅仅当作必须要学习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等的认识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了解与认知的基础之上。教师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孩子们讲解,能够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使孩子们发现具体事物之间的关联之处以及具体事物与数学知识的相关之处,促使孩子们在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思路。
总体来说,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的运用可以发展儿童“精炼”的大脑,使器官的感觉、神经的反应和联系更完美,在引导儿童在面对数学学习时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和经验,在探索中发现和学习数学,能够提升幼儿的亲身体验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幼儿更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与原理去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不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2 运用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培养幼儿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2.1 转换思考角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在“数运算”能力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具象实物操作水平,即将数字符号转变为具象的量,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进行实物的添加和减少,以计数的方式得出数运算的结果。这部分的教具包括“十进制运算”蛇形游戏等。在这一阶段,实物和动作可以帮助儿童以易观察、易操作、易理解的操作过程进行可视化的思维过程,更为生动形象地理解抽象符号和数运算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第二阶段为抽象符号的操作水平,即对代表抽象符号的教具进行实物操作,是半抽象的思维过程。
2.2 经历思维过程,培养幼儿思维的深刻性
幼儿思维的深刻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幼儿将所感知到的经验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推理。在“数”与“量”的教学中,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帮助儿童通过手口一致、一一对应的计数过程掌握数概念。这一系列的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包含了“数棒、数棒与数字卡、纺锤棒箱、数字记忆游戏、数字与筹码、神秘数字、实物与数字卡的篮子、彩色串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将这些教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数词与量的对应,即教具“数棒”。它由10根木制数棒组成,尺寸与感官教具中的“数棒”相同,但相隔涂有红蓝两色,数棒上红蓝节段的数量代表这根数棒的数。教师在演示过程中,需要一边用手依次握住各节段,一边说出相应的数词,帮助儿童将数词与数棒上的节段进行对应,并学会用最后说出的数词代表数棒所表示的量,培养正确计数的能力。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测对数棒长度进行比较,直观感知数量的大小关系,即数棒越长,它所代表数字的量就越大。第二阶段为抽象数字符号与量的对应,即教具“数棒与数字卡”。在教具“数棒”的基础之上,添加了一组印有数字1-10木制的数字卡。在同样向儿童演示数棒的数数过程之后,将相应的数字卡放在该数棒的末端,帮助儿童建立起量和抽象数字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见,儿童可以通过目测比较,直观感知数棒的长度与数字大小的关系,即数棒越长,它所代表的数字就越大,进一步发展了儿童对数概念的抽象认识。第三个阶段为巩固数词、量、数字符号之间的转换关系,即通过一系列的教具,进行按物点数、按数取物的活动,加深儿童对数词、量、数字符号之间可逆思维。这一系列教具包括“纺锤棒箱、数字记忆游戏、数字与筹码、神秘数字、实物与数字卡的篮子、彩色串珠”等。以教具“纺锤棒箱”为例,材料为2个印有数字“0-9”、各分为5格的木箱,儿童需要根据木箱上的数字,通过手口一致、一一对应的计数活动,拿取相等量的“纺锤棒”。在这过程中,儿童需将抽象的数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量。儿童通过这一系列手、眼、脑的协调活动,发展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巩固了对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 运用。
2.3 巧用游戏方法,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他们能够采取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快速完成游戏或解决问题。蒙台梭利认为:大脑、感觉器官和肌肉是一个“关系系统”,它们各自负责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因此,想要实现开发大脑的目的,必须同时将人的其他感官发动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将这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带动起来,从而促进幼儿思维敏捷性的发展。在儿童形成了对于“粗糙”和“光滑”的感受和鉴别能力之后,就可以使用数学教具中的“砂纸数字板”了。儿童通过食指与中指在砂纸板的接触,沿着数字形状,按笔顺进行描绘,在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中建立起感官感受和数字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教师的“这是‘1’”的语言引导下,将数字的“声”与“形”进行结合,记忆正确的数序。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快语速,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2.4 鼓励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
具备思维的独创性就能够求新、求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以蒙台梭利数学教具“长棒”为例,材料为10根除长度外所有其他性质均相同的木棒,相邻的两根长棒之间差异为等量的长度。该教具基本的活动目标为感知长棒的长度差异,并将长棒按照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在演示拿取教具的动作时,用两只手分别握住一根长棒的两端,放置到工作毯上。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儿童感知不同长度的长棒在手臂的伸展程度上的差异,积累对长短的感知体验。在充分感知体验后,儿童可以尝试探索用“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距离的远近”的方式进行两根及以上的长棒之间的比较和排序。在此基础上,儿童进一步探索实践,自由探索该教具,发现两根长度不一的长棒拼接起来和一根更长的长棒长度一致等经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究,启发幼儿多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尝试与别人不同的方式,鼓励幼儿在探索中通过“发现”进行自我学习。
结束语
总之,数学作为抽象的知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教具、适宜的操作环境,激发儿童动作操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幼儿构建内在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学习的良好品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发展了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提高了儿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的持续发展,让儿童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蔡长金.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活动中的数学教育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2021(85):180-182.
[2] 杨芬.生活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方略 [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98-199.
[3] 吴美玲.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有效策略初探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