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3

“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赖伟

  柳州工学院 广西 柳州  545616

摘要:随着“双创”政策的出台和推进,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在这种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围绕“双创”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双创”;高校人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软件工程行业也愈加重要,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行业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双创”的背景及内涵解析

我国经济结构正经历由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特别是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化,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支撑创新发展。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创业和创新的过程中,而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需要采用更加创新、实践、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年轻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他们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和兴趣也日益增加,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说“双创”人才培养提出的背景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的需要。通过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双创型人才”是指既具备创新精神,又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不仅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并为社会、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细化而言,双创型人才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精神:拥有敏锐的思维、创新思维模式和创造性思维方法,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②创业能力:具备市场敏感度、商业思维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市场上成功开展创业活动。③跨学科、跨领域综合素质:不仅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协同创新。④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积累,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⑤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为社会、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传统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学,但在实践方面却存在较大的脱节,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较弱。

(二)缺少创新创业教育

传统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却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三)缺乏与行业接轨的教学

传统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行业接轨度较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四)缺少实践项目

传统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缺少实践项目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

(五)缺乏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探究

“双创”对现阶段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如沟通、领导、管理、创新等软技能。

(一)改革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支撑“双创”教育

“双创”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改革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来着手,为“双创”教育提供支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双创”软件工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以创新创业为指导,增加一些跨学科课程,如创新创业、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融资、市场营销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其次,引入一些实践课程,如软件工程实践、软件开发实践、项目实践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广在线课程,如MOOC、SPOC等,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加强创新教育,如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实验室、创新项目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引进企业课程,如企业实训、实习项目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最后,建立课程评估机制,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估等方式来不断改善和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直接推动力量,扮演者关键性的角色,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此,培养“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前提就是,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首先,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培训、创新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的分享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结合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激励他们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奖励机制,对在“双创”人才培养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双创”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支持。最后,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实践需求和创新成果融入到教学和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全面和有力的支持。

(三)建立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其二,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和资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提供项目评审、孵化、投融资等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其三,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或创业孵化基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其四,制定创新创业成果考核规范,明确创新创业项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认定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中,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举办创业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其六,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如组织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宣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创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顶岗实习”机制,引导学生与市场接轨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推广顶岗实践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顶岗实习,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需要设立实习课程,将顶岗实习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可以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建立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场所,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需求,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要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并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实习计划的实施和效果,在实习过程中,安排专业导师或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成长和探索,提供指导和支持。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实际的工作技能和经验。通过“顶岗”实习,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中扮演真正的职业角色,接受企业的真正考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与市场接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

(五)构建创新创业多元化实践平台,重视“项目贯穿”

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软件工程专业的创新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和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项目实践,包括校内项目、行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和市场,提高实践能力。组织软件工程专业的各类竞赛活动,包括编程比赛、设计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优秀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鼓励学生参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社团,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在社团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提高综合素质。在为学生创建多元化实践平台的过程中,要重视“项目贯穿”,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实践的联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校企合作和产业发展,是一种双赢举措。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教师走进企业,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走进高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就业,促进校企合作和产业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人才。同时,高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建设和分享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共同解决行业难题,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当今软件工程教育的趋势和方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入企业资源,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敏. "双创"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1, 005(004):62-68.

[2]李焕玲.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0, 16(33):39-41.

[3]肖辉辉, 段艳明.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双创"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轻工科技, 2020(1):52-54.

[4]刘艳. 基于1+X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9):56-58.

[5]徐云娟. 应用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19, 15(10Z):98-99.

[6]程凡, 苏延森, 孙登第,等. 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0, 16(10):113-115.

[7]李维勇, 李建林, 李方方. 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21(3):19-22.

[8]王晓燕. "1+X"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 人文之友, 2021, 000(015):86-87.

[9]徐义晗, 郭艾华. 成果导向项目驱动个性化成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 30(2):35-37.

[10]利业鞑, 黄玲. "三对接三递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研究[J]. 冶金丛刊, 2019, 004(006):209-210,246.